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河北省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措施
  苏晓虹 张凤泉 王玉娜 李朝栋 张召召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4/3/6    

摘要:地下水严重超采已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农业灌溉超采占总超采量的70%以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精神,河北省确定了以节水和调水为手段,以压采为目标,通过外流域调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管理节水和农艺节水等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20年,深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状况明显缓解,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实现采补平衡,全省农业灌溉减少地下水开采22亿m3 左右。

河北省属水资源严重匮乏省份。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2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05亿m3,可利用量170亿m3。全省现状总用水量196亿m3,其中农业灌溉占71%,而农业灌溉中88.7%靠抽取地下水。河北省用全国0.7%的水资源,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养活了全国5%的人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含水层疏干、泉水断流、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机井报废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实施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使用、外调水与本地水统筹安排、开源与节水统筹规划,势在必行。

1 水资源和灌溉工程现状

1.1 水资源现状

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05亿m3,其中地表水120亿m3,地下水123亿m3(可利用量98.7亿m3),重复量38亿m3。全省现状总用水量196亿m3,其中地下水152.9亿m3(浅层水111.4亿m3,深层水4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78%。全省现状农业用水量142.6亿m3,占总用水量的7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39.6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98%。

全省地下水超采区面积67 073km2,其中深层超采区面积44 238km2,浅层超采区面积35 089km2,深层漏斗面积1 332km2,浅层漏斗面积3 228km2。全省每年超采地下水50亿m3左右。

1.2 灌溉工程现状

河北省境内共建有水库1 074座,总库容115.45亿m3,其中大型水库19座,中型水库42座,小型水库1 013座;平原蓄水闸330座,设计一次蓄水能力7.71亿m3;万亩以上灌区140处,设计灌溉面积160万hm2,其中2万hm2 以上大型灌区20处,设计灌溉面积77万hm2;灌溉机电井92万多眼,灌溉面积385万hm2;塘坝、水池、水窖等蓄水工程17.93万处,总容积1.03亿m3。平水年全省各河来水的95%以上已被各类水利工程控制。

全省现有耕地面积628万hm2,灌溉面积501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83万hm2,占灌溉面积的56%,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受分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限制,喷灌、微灌面积很少,仅占节水灌溉面积的10%。地表水灌区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损毁严重,渠系防渗率只有18%,末级渠系几乎全是土垄沟,“最后一公里”梗阻现象突出。同时,田间灌水方式粗放,严重制约了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

2 缓解地下水超采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水和调水为手段,以压采为目标,通过外流域调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管理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水生态环境。

(1)总量控制,生态保护。根据农业用水量占全省用水总量70%以上的实际,通过节水、调水等措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深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状况明显缓解,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实现采补平衡。

(2)分区治理,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种植结构、地下水开采、经济条件等,将全省分为5个不同的实施区。根据各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科学制定地表水替代方案及节水措施。

(3)调水节水,多措并举。开源和节流相结合,充分利用外调水,合理调配本地水,实施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采取工程、管理、农艺等农业综合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稳粮增效和节水压采。

(4)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项目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建设协调机制,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3 区域划分及目标

河北省有平原区、山丘区及坝上高原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种植结构各不相同,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区实施、整体推进”原则,将项目区划分为“三区一圈一带”,即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张家口坝上区、环首都生态经济圈、太行山燕山山丘带,根据分区特点确定具体任务目标。

(1)深层地下水超采区。主要位于黑龙港及运东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包括8个设区市的69个县。2011年该区农业灌溉超采地下水23.79亿m3。到2020年,通过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利用非常规水、发展节水灌溉等措施,使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按照引江、引黄水量分配方案,地表水替代地下水6.6亿m3;利用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1.3亿m3;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91万hm2,减少地下水超采4亿m3。

(2)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主要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包括6个设区市的70个县。2011年该区农业灌溉超采地下水12.5亿m3。到2020年,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引江、引黄水替代农业地下水开采4.35亿m3;利用非常规水1.65亿m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万hm2,减少地下水开采2亿m3。

(3)张家口坝上区。位于张家口坝上高原,包括张家口市的6个县。2011年该区农业灌溉超采地下水0.28亿m3。到2020年,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压缩灌溉面积1.8万hm2,减少地下水开采0.41亿m3;实施高效节水灌溉2.8万hm2,节约地下水0.22亿m3。

(4)环首都生态经济圈。该区环北京周围,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北部、西部是山丘区,南部是平原,包括4个设区市的14个县。该区西部和北部山丘区7个县是北京的水源地,不超采地下水;南部7个县是粮果菜主产区,无地表水源,2011年农业灌溉超采地下水0.46亿m3。到2020年,西部和北部7县通过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实现农业用水零增长;南部7县通过地表水替代和发展节水灌溉,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其中引江水0.54亿m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hm2,减少地下水开采0.55亿m3。

(5)太行山燕山山丘带。主要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区丘陵区,包括8个设区市的51个县。该区2011年农业灌溉用水量29.6亿m3,不超采地下水。到2020年,在井灌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7万hm2,节约地下水开采1.7亿m3;新建塘坝、水池、水窖等集雨工程16万处,新增蓄水能力0.85亿m3。

4 保障措施

(1)创新发展机制。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为实现本地自产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非常规水等多水源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奠定基础。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引江水、引黄水和本地水水价综合改革方案,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推进土地流转,为农业节水灌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提供空间。

(2)完善节水政策。推进农田水利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实施办法,积极探索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县级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节水灌溉、旱作节水农业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作为安排农业节水补助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农业节水灌溉设施的管理和保护。

(3)拓展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旱作节水农业、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资金,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用足用好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业节水项目建设,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体,农民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推广优质耐旱高产品种,增加雨热同季的夏玉米、棉花、杂粮、薯类、牧草等作物种植面积,严格控制新增高耗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广测墒灌溉、补充灌溉、微水灌溉、水肥耦合、地膜覆盖、秸秆免耕覆盖、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镇压耙耱、中耕除草、改土、倒茬、秸秆还田及生物抗旱剂、土壤保水等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5)推进信息化管理。结合农业现代化建设,逐步建立农业用水信息、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和灌溉预报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大力推进灌溉用水监测系统建设,在井灌区实施灌溉用水智能化控制,在渠灌区实行灌溉用水自动化管理,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农田水利数字化建设,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已建工程位置、规模、数量及运行状况进行量化管理,为制定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提供可靠技术支撑。继续推进灌溉预报系统建设,对土壤墒情、气象数据进行收集监测分析,指导农民适时、适量、科学灌溉。

(6)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按照跨乡镇设置区域站模式组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鼓励成立专业化服务队伍,支持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完善“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灌溉试验站、抗旱服务站、浇地公司等专业化服务队伍在节水灌溉、抗旱减灾、设备维修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