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超采成因及主要治理思路与举措
资料来源:河北省水利厅网站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4/7/9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8%、全国人均水平的6.7%。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13亿立方米,年可供水量6亿~8亿立方米,年用水量16亿~18亿立方米,年超采量8亿~10亿立方米,约占全省超采量的20%。由于长期严重超采,形成了覆盖全市8815平方公里、中心埋深119米的复合型漏斗,引发了地面沉降、裂缝、咸水入侵深层淡水、机井报废周期加快等多种“并发症”。这次国家和省确定以衡水为重点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对于衡水加快推进“绿色崛起、生态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地下水超采形成原因

衡水市超采区形成的直接原因要追溯到1969年开始的大规模机井建设,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远远超出全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尤其是以高耗水的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扩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1.当地水资源匮乏

多年平均降雨量509.7mm,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人均水资源量148m3,仅为河北省人均水平319m3的48%;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严重缺水地区之一。

2.水资源开发利用量远超水资源拥有量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14.55亿m3,占84%。农业用水14.2亿m3,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为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在外调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年超采量8亿~10亿m3。

3.农业种植结构以高耗水的粮食作物为主

农业占衡水用水绝大部分,而小麦是农业用水中的大户,大面积种植小麦是超采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衡水地区一般是一年一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种植模式,种植业的主体是耐盐耐瘠、抗旱节水、雨热同季的作物,高耗水的小麦种植面积较小且主要用于自食。近期,由于受国家宏观发展需要、政策激励、市场导向、种植比较效益、农业劳动力构成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综合影响,一方面全市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并保持在430万亩左右,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60%;另一方面小麦需水耗水较多且与降水耦合关系不佳。为保证小麦稳定高产,每年的3~5月都开井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用水大体8.0亿~10.0亿m3,约占农业用水量的70%。为保证粮食不减产,种植结构不可能进行大规模调整。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总体思路:以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压采地下水、实现采补基本平衡为目标,通过采取调整种植模式、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严格地下水管理等措施,对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外调水、非常规水进行“五水同治”,建设引蓄水网、供水网、排水网、信息网“四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调控能力,达到城乡生活、工业、农业供水全部自来水化,污水管道排放、农田渠系管道排水连通,水利信息智能控制,使地下水超采治理具备综合性、先进性、科学性、示范性“四性”要求和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可监管、可持续的“五可”模式,实现全面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的“四水”目标。

预期目标:2014~2015年,重点在基础条件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工程易于实施的县(市、区),集中建设一批河渠坑塘引蓄连通工程、高标准灌区建设工程、现代农业园区高效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工程等示范项目,开展调整农业结构和农艺措施试点,力争压采地下水4亿立方米以上。到2017年,基本建成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工程和河渠坑塘连通水网,旱时能引、能灌,涝时能排、能蓄,各项节水措施广泛应用,节水能力大幅提升,力争压采深层地下水8亿~10亿立方米。

主要治理举措

针对地表水匮乏、产业结构远超水资源承载能力、种植结构不可能大规模调整的实际,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收入不降低的前提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须以节水为核心,不单是地下水,地表水也要节水,发展从渠首到田间、从生产到生活的全方位节水体系。按照强化自身、深度挖潜、力争外援、优化配置的思路,治理和保护好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引黄引江外调水、非常规水等五大水源,实现“五水同治”。采取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施“引、蓄、灌、节”水利工程措施、农艺生物节水措施、管理节水措施以及人工增雨措施,着力做好工程建设硬措施,还要创新体制机制软措施,努力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做好“节”字文章,着力转变粗放的用水方式。农业上,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措施,实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咸淡混浇等节水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土地流转、设施蔬菜种植、农业产业规模化的井灌区,集中建设微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着力转变农业灌溉粗放用水方式。工业上,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行节水技改和节水产品,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推广一水多用、循环利用。生活上,改革完善水价管理机制,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

做好“引”字文章,着力开展引蓄水灌区建设。一是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如期竣工投用。二是实施连通蓄水工程,包括衡水湖调蓄综合治理、坑塘河渠连通蓄水及雨水收集等,实现雨水洪水资源化,增强区域水网调蓄能力。三是实施引水灌区建设,围绕石津干渠引岗黄水库、位山引黄、濮阳引黄、引卫南运河、潴龙河引王快水库等可利用水源,建设灌区配套工程,恢复和发展地表水灌区面积。四是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建设标准化人工增雨作业点,增强火箭发射装备,扩大人影作业面积,增加雨洪资源量。

做好“调”字文章,着力推进农艺生物节水措施。首先要调结构。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依靠政策扶持引导和典型示范带动,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且无地表水替代的区域,鼓励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同时以衡水湖周边地区为重点,实施还林还湿。其次要调方法。改变过去传统播种、浇水方法,采用现代化的农机具及新工艺,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再次要调品种。深入研究并尝试种植抗旱品种小麦,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推广实行春灌一水稳产配套技术。

做好“管”字文章,着力探索管理节水新措施。一是统筹推进综合水价改革,用水价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充分发挥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积极推行桃城区首创的“一提一补”农业节水机制,对用水实行节奖超罚,有效提高用水效率。二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形成让社会资本投入到节水中来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三是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管、养、用一体化新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是建立覆盖全市的现代化水利信息智能控制指挥系统。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