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经验交流 > 市县交流 > 正文
安徽:“小农水利”的蚌埠探索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4/8/27    

遍布田间的沟渠、塘坝、井灌、闸站等,被称为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然而正是这“最后一公里”,或梗阻,或跑冒,或通而不畅,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蚌埠市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与“小农水利”的功劳密不可分。

落实管护主体,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突出财政奖补,鼓励多元化投入方式;明晰产权,鼓励社会力量自建自管……近年来,蚌埠市小农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的成功探索,让遍布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产权

“这一片地距离水源地比较远,年年收成都不好。现在有了电灌机井,灌溉管道也修好了,用水有了保证。”怀远县涡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会长孙敦文说,2006年,涡南新村井灌区建成,32眼机井,使用自动刷卡交费、计量灌溉,灌区每年节约灌溉费用50万元。

“不仅节约了灌溉费用,种植效益也提高了不少,收入增加是自然的。”孙敦文自豪地告诉记者,灌区内农民虽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但主要种植高效益的蔬菜、西瓜,农民正常收入90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涡南的“秘诀”是什么?——产权。

“有了这本证书,咱老百姓的心就踏实了,就会把小农水当作自家的事管好。”孙敦文拿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所有权》笑着告诉记者,自井灌区机井投入使用以后,涡南村及时成立了涡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去年,县政府颁发了涡南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书,涡南村又向涡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发放了使用证书。

“小农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明晰产权。”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明晰产权,让布满田间地头的小农水工程都有自己的“主人”,把“大家的”变成“自己的”,自觉管护小农水工程,也有效改变了过去小农水工程“用水人人抢,管护无人担”的状况。

深化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提高工程完好率,实现建管并重。蚌埠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使用”的原则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明晰权益,理顺经营管理机制。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市已经明晰工程产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90%以上,颁发产权证书近400份。

关键词投入

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资金是关键。资金投入不足,成为阻碍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拦路虎”。

8月21日,在固镇县绿色家园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对沟渠行进加固处理。“政府补贴一部分钱,自己再掏点钱,不仅获得部分产权,还能拿到经营权,这沟渠挖得更有劲了。”农场负责人王汉对记者说。

产权改革激活了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政府对农田水利的投资不减弱,来自“民间”的多元投资紧跟上。去年5月,固镇县绿色家园家庭农场一期流转了260亩土地,随即投入资金打井修渠。王汉说:“新建的农田水利设施,由公司托管,我们不仅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还有管护责任书。”

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自建自管模式,怀远县龙晨农业科技公司也拿到了自建节水喷灌管道、机井的产权证书,自建完成节水工程投入850万元,通过项目申报获得财政补助资金488万元;五河县新集镇申塘村王凡流转2000亩土地,融资30万元自行整治末级渠道;固镇县退休妇联干部融资20万元新打机井40眼灌溉自己流转的土地……

“越是土地流转搞得好的地方,水利建设往往搞得更好。”固镇县水务局农水科欧叶林说,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加大,种植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更高,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更到位。

“小型水利工程属公益性质,仍需政府主导。”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说,通过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小型水利工程给予补助,同时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吸引新型农业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变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政府“独唱”,为全社会共办水利的“合唱”。目前,全市86.3万亩土地上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占耕地面积的20.1%,仅今年以来就吸引资金5000余万元。

关键词管护

“管护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寿命的长短、作用的大小。”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认为,特别是那些跨村过组、线长面广的农田水利设施,成为农田水利管护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入夏以来,50多岁的费长荣经常骑着自行车下田去看看。到田里后,老费不是先去看自家的责任田,而是踱步到一段两三百米的水渠仔细看一遍。“杂物要清,杂草要除,渠道破损了要修,这是公司承保管护的责任渠,一点都不能马虎。”老费说。

老费说的公司,就是五河县富民水利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现在承保管理蒋集小区上3000亩土地附近所有小型水利工程。老费对记者说,公司有专门的规章制度,有6个人负责平时的巡查和管护,在灌溉期一周巡查两次,非灌溉期一月一次。“以前这段责任渠,整条都没有硬化,放水要很久才能过来,一亩还得花四五十元水费。现在有人管了,沟渠里没有垃圾和杂草了,用水时更顺畅了。”问及沟渠的变化,当地一位农民王大哥笑着说。

五河县大新镇蒋集小区公司化管护小农水工程,还只是蚌埠市农田水利管护体制改革众多形式中的一种。

农民用水协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政府托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早已成为蚌埠市小农水管护模式的新载体。

“农田水利工程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使之长期发挥效益。”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蚌埠市逐级建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把管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考核具体内容,落实奖惩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权责一致、利益协调、管理规范、运行稳定的长效管护新机制。(蚌埠新闻网)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