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玉米膜下滴灌建设调研报告
  内蒙水利厅 内蒙水科院     李希敏 申利刚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4/9/4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近几年山旱区玉米膜下滴灌面积发展势头很快,2011至2014年已建设玉米膜下滴灌面积40余万亩,与全区其他地区膜下滴灌建设情况比较,虽然是种植大田粮食作物,但前旗农民自主建设滴灌高效节水的积极性很高。为了了解农民的建设积极性和地区高效节水的发展情况,我们于2014年7月24-25号前往大佘太镇苗二壕和永和村六社对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在田间向农机手、种植大户、村干部实地了解了从播种到收割的投入产出和运行管护情况。调研情况如下:

一、玉米膜下滴灌的发展历程和模式

大佘太镇地处乌拉特前旗北部的山旱区,是前旗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属无灌溉则无农业区。灌溉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自80年代以来,农田灌溉经历了土渠(道)输水灌溉—衬砌渠道输水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玉米膜下滴灌的发展历程。据苗二壕村民介绍,随着水浇地面积和灌溉用水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取水越来越难,为保证灌溉用水水源井越打越深。井深从70—80年代的60米左右,发展到90年代的80—120米,2000年前后已达120—150米,2008年以后新打机电井的成井深度已达到180—200米,当地老乡担心再这样下去,水源将枯竭。2010年在大佘太镇镇政府支持下,南苑村农民自筹资金建设了2000亩的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工程,工程实施当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区增产、增收、节支效果明显。旗政府及时组织当地农民参观学习,由于亲眼看到了膜下滴灌工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有效激发了农民发展膜下滴灌工程的积极性,同时旗政府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拨出专项补贴资金(4749.44万元),支持膜下滴灌的发展,到2013年乌拉特前旗山旱区已发展和保有滴灌面积39.85万亩,2014年计划完成14万亩,现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旗财政预算资金安排了1400万元(工程查验后按实际完成的面积补贴)。

乌拉特前旗滴灌工程的发展模式为:农民自筹资金与引进的滴灌设备生产厂家联合将原有水浇地改造为滴灌,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经相关部门实地验收,工程达标的政府给予补贴。2011年发展7.38万亩,平均每亩补贴183元,2012年发展19.23万亩,平均每亩补贴108元,2013发展13.25万亩,平均每亩补贴100元。我们在苗二壕村查看了2014年农民自筹资金新建的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每亩自筹600元,政府补贴100元),实施和应用效果良好。

二、膜下滴灌与低压管灌的投入产出对比

在现场调研中,技术人员向农民了解了节水改造前后从播种到收割每个环节的种植流程和投入产出情况。农民对膜下滴灌建设非常认可。总结为五省两节两增,即省时、省工、省肥、省药、省地,节水、节电,增产、增收。

1.增产增收

膜下滴灌实施后,玉米平均亩产由原来的1600斤增加到1900斤,亩增产300斤。玉米按近几年平均单价1.0元/斤计算,每亩可增收300元。

2.节支

整地到播种阶段:膜下滴灌实施前,当地传统的种植方法为春季先深翻(30元/亩),然后为春汇补墒进行平地(20元/亩)和畦田打垄(15亩1个工日),接着进行春汇补墒(每亩0.15个工日),待土壤含水适宜时耙地3遍(每亩耙一遍10元)并播种(45元/亩),由于耙地播种破坏了前面打的畦垄,因此还需要重新打垄。膜下滴灌实施后,只需要春翻和耙地两遍后即可播种,这一阶段农艺农机的投入,膜下滴灌条件下比传统地面灌溉条件下可节省投入72元/亩。膜下滴灌实施前后,整地~播种具体投入见表1。

表1:工程实施前后整地~播种期机械及人工投入对比表  元/亩

       注:每个工日150元。

出苗到收获阶段:膜下滴灌实施前,当地传统的栽培方法为在杂草较小时使用熨锄对行间进行中耕锄草(3亩/1个工日),再使用大锄锄去苗间杂草(掏垄眼,4亩/1个工日),然后适时追肥一次(10亩/1个工日),全生育期灌水7次(0.1个工日/亩次),收获一般采用机械收获(60元/亩)。膜下滴灌实施后,在杂草较小时喷施1次杀草剂,全生育期灌水12次(含灌溉管理的人工费共5元),施肥3次(人工费1元/亩次),收获一般采用机械收获(60元/亩)。这一阶段农艺农机的投入,膜下滴灌条件比传统地面灌溉条件可节省投入189.5元/亩。膜下滴灌实施前后,出苗~收获阶段具体投入见表2。

表2:工程实施前后出苗~收获期机械及人工投入对比表  元/亩

全生育期生产资料、水电费及滴灌设备投入:膜下滴灌实施前,种子2.5kg/亩(16元/kg),底肥25kg(磷酸二胺2.8元/kg),追肥20kg(尿素1.6元/kg),地膜3.7kg(13.5元/kg),灌溉用电268度(0.25元/度)。膜下滴灌实施后,种子2.5kg/亩(16元/kg),底肥20kg(磷酸二胺2.8元/kg),追肥25kg(尿素1.6元/kg),杀草剂1瓶(8元/瓶),地膜3.7kg(13.5元/kg),灌溉用电104度(0.25元/度),地面滴灌设备125元/亩(滴灌带667m/亩、扣除回收费0.15元/m,支管及配件可用3年、折算到每年15元/亩,安装费10元/亩)。膜下滴灌条件比传统地面灌溉条件增加投入86元/亩,具体见表3。

表3:工程实施前后生产资料、水电费及滴灌设备投入对比表  元/亩

      注:表中地面滴灌设备是扣除滴灌带回收20元/亩后的数。

由以上计算可知,膜下滴灌工程实施后,每亩年可节省支出175.5元。

3.节水量

当地现状地面灌溉年灌水7次,平均每次灌水70~80m3/亩,年灌溉用水量在500m3/亩以上,采用膜下滴灌后年灌水次数增加到12次,每次灌水定额在8~20m3/亩,玉米全生育期灌溉用水量为196m3/亩,工程实施前后亩均可节水302 m3/亩以上。按乌拉特前旗山旱区已有40多万亩膜下滴灌面积计算,年实现节水1.2亿m3以上,可有效缓解了当地地下水下降,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效益

根据对增收和节支的计算结果,玉米膜下滴灌年可实现效益475.5元/亩,其中增收300元/亩,节支175.5元/亩。按现有40多万亩膜下滴灌面积计算,年新增效益1.9亿元以上。

三、启示和建议

1、膜下滴灌在西部干旱区更有生命力

膜下滴灌节水增效已形成共识,但在内蒙古地区东西部差异很大。东部地区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基本是雨养农业补充灌溉,滴灌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水肥一体化上,灌水方面的增效有限,如水肥一体化的措施跟不上,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农民对滴灌的需求并不迫切。现状是工程建设全部靠国家投入,农民不关心节水效益,后续年份如补贴政策不到位,很多滴灌设备不再使用,造成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高效节水灌溉投入应该更多向农民有建设积极性的西部干旱地区倾斜,项目建设必须通过典型示范、政府引导、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才有生命力。

2、政府的作用是引导和服务

前旗政府在推行玉米膜下滴灌建设中没有大包大揽,主要通过成功的建设模式引导农民自主建设,随着建设规模逐年扩大,依据地方财力,亩均补贴从185元调整至100元。建设期间,水利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每个乡镇的技术人员、村干部及水管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滴灌的田间工程设计、工程材料的选择及运行管护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核定每个村镇的建设规模(GPS 点上图,避免重复建设)将政府补贴落实到位。通过项目资金建设的工程,水源井更新和地面滴灌带投入由农民自筹解决。2013年在前旗实施的四个千万亩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自治区财政800万元,农民自筹全部到位。工程建成后,种植户每年自行投入更新膜带,政府不再补贴。当地建厂的滴灌带生产企业与农民签订协议,负责滴灌带回收折资,农民的滴灌带投入可从亩均125元减少至亩均105元,同时厂家负责3年后的地面支管更换。当地农民已从“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对材料设备的使用比较珍惜,地面支管可用至正常使用年限,同时也很好地破解了膜下滴灌巩固难的问题。

3、规模经营彰显省工增收效益

调研地农民人均水浇地10余亩,实施滴灌工程建设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过去浇地农民必须一天24小时在地头守着,现在1个管井员可同时负责3—4眼井,灌溉1000多亩地。农民人均种植节支增收4000余元,同时有空闲时间经营副业增加收入,省工增收效益显著。相比之下,在人均水浇地面积少的粮食作物种植区,实施滴灌工程后亩均增收和省工效益还不足以吸引农民自觉投入高效节水建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在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下,膜下滴灌这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才更能发挥它的节水、增产、增效、增收等多重优势,应从政策方面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积极有序的推进项目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4、依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发展灌溉面积

前旗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很高,拟将山旱区现有水浇地全部改造为滴灌。在调研中,我们要求前旗水利部门做好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工作,依据自治区核定的可开采量合理确定各行业用水和农田灌溉面积。在水资源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自治区继续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5、加强对残膜的回收

调研过程中问及当地农民残膜回收问题时,群众反响强烈,残膜对耕地污染已逐年显现,农作物产量也受到了影响,但由于当地人均耕地较多(10亩多),又没有好的收膜机械,人工收膜费用又高,残膜处理又很麻烦,所以一般很少进行残膜回收。建议当地农机部门积极引进适宜的残膜回收机械,并列入农机补贴范围,提高残膜回收率,同时当地政府根据国家现行环保政策,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鼓励农民进行适当的投入。另外政府可积极引进残膜回收加工企业,实现残膜的再利用,从而有效避免残膜的二次污染。

 

李希敏 申利刚                  

2014年7月30日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