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正文
——在2014年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湖北:明晰权责 创新机制 着力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后管护
2014年8月27日
  湖北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4/9/9    

近几年来,我省以明晰权责、创新机制为核心,探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力求解决小农水工程“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保安全、长受益”。目前,全省已有80余万处小农水工程完成改革任务,核发权属证书近100万份。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着眼全局,突出“两个统筹”

一是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统筹谋划。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改革摆在全省农村改革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并连续多年通过1号文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等多个含金量高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实现工程管护“四个一”,即每项工程有一份管护档案、一份管护合同、一个管护主体、一套管护机制。二是与基层水利“三驾马车”统筹推进。坚持把“三驾马车”作为巩固和发展管护机制改革成效的重要体系,统筹部署、同步推进。目前,我省有机构编制的基层水利站达1009个,实现了全覆盖;登记注册的用水合作组织2200余个,控制灌溉面积1500余万亩;各级抗旱服务队112支,从业人员2197人,形成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加强小农水工程管护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和体系保障。

二、积极探索,创新“三个机制”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我厅切实把管护机制改革作为深化水利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厅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专班,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健全督办落实、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从2009年起开展对小农水工程建管“回头看”,将落实情况、考评结果作为省政府农建工作等评先活动、小农水重点县竞争立项和其他水利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考量依据,收效甚佳。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按照“财政筹措一点、项目整合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投劳一点”的思路,积极构建多元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尤其在省级财政仍很困难的情况下,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3.5亿元,市县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约3亿元,并由此带动各部门结合“三万”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帮扶以及民间和社会投入捐赠。三是创新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工程类型、不同地域特点,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推广自建自管、受益户共管、参与式管理、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管理、受益户共管、“以钱养事”等6种管护模式,因地制宜的为小农水工程找“婆家”、请“保姆”、聘“护工”,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效益持久发挥。

三、狠抓落实,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目标责任到位。我省《深化水利改革三年行动要点》不仅提出了管护机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也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各市、县将管护机制改革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人员,形成了分工明确、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片督办的目标责任体系。二是宣传发动到位。主流媒体舆论造势、权威专家深入解读、门户网站设立专栏,进村入户宣讲、编印宣传手册、定期公示公告,形成了舆论关注、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设立专栏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也多次对我省相关工作进行了报道。三是教育培训到位。2011年以来,我省先后举办管护机制改革培训班和基层水利站长培训班4期,各地也多形式、多渠道培训改革骨干,增强改革实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培训达10000多人次。四是示范推广到位。在搞好中央安排的2个改革试点基础上,我省选择了6个县和55个乡镇,要求按照登记造册、分类定性、明确权属、核发证书、整理归档、建立机制的“六步工作法”,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目前,夷陵区“建管同步”、宜都市“受益户共有”、通城县“主体一定活力来”等新机制、新模式、新思路,起到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我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