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正文
——在2014年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四川: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推动山丘区“五小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4年8月27日
  四川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4/9/9    

四川山丘区面积占62.6%,“五小水利”直接惠农,备受关注。近年来,我省按照“五个农水”(现代农水、品质农水、生态农水、高效农水、廉洁农水)总体要求,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五小水利”建设、管护、服务水平,工作活力显现,工程实效增强。

一、完善机制,民办公助推建设

围绕“民生导向,精品工程,民办机制”,着力提升“五小水利”的规划建设水平。

一是突出民生导向。统筹加大省级投入,竞争调动市县投入,公助撬动群众投入,做大蛋糕,两年完成“五小水利”投资80亿元,扩大民生受益;完善“分类分档”竞争机制,向民族、高原地区和地震灾区倾斜;整村推进,增加“人均灌面不低于0.5亩”的可量化目标,保证农民均衡受益;坚持“自下而上”申报,邀请农民代表参加省级竞争立项,问需、问计于民;牢固树立“水利主导,统筹全域”的规划意识,以水为平台,产村相融发展,夯实民生基础。

二是建设精品工程。把质量作为“五小水利”的生命线,小工程,高标准,确保“30年不落后,50年还能用”。省级出台质量评定规定、质量技术手册,优化建设方案,加强技术审查;推行 “省级抽检、市州全程、县级包村、乡镇专人、站所包点、村社自主、媒体监督、代表评议”的质量监督模式;细化“先建后补”政策、合同管理、质量监督保证金等机制,推动各方共同打造长期受益的五小水利工程。

三是完善民办机制。注重制度建设,依法依规推进“民办公助”。结合审计、稽查发现的问题,我省先后出台操作程序、财务、报账、公示等制度,及时修订管理办法,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结合群教活动,开展“五小水利”建设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排查问题,限期整改;在县级层面,推广“五卡制”(产权登记卡、建设任务卡、资金筹集卡、投劳记载卡、补助领取卡)、村级三议制(村两委提议、代表审议、群众决议)、施工队伍信息发布、跟踪审计、委托理财等机制,探索推广“定型设计、定额补助”的民办新办法,增强透明度。

二、确权释能,激发活力强管护

按照水利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创新“五小水利”工程管护机制。

一是确权赋权。坚持先改后建、以建促改,2010年来,已在项目区发放14万份产权证;加快面上改革,出台小型水利改革意见,确定21个试点县,结合农村“八大改革”,统筹开展清产核资、四址划界等基础工作,对“五小水利”工程,成熟一处、公示一处、确权一处;充分还权,依法赋予产权人“所有、使用、经营、管理、受益、收益”六权,明确其“项目申报、自主实施、接受管护资金补贴”的权利。

二是强化管护。责、权、利统一,由产权人履行工程管理责任;在产权归属、管理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配套推进管护制度、水价、民主管水、管护经费、监管等改革措施;重点放在管护经费落实上,60个县建立“五小水利”管护专项经费,依托村级公共平台、财政补助、水费补充、产业反哺“四驾马车”,管护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三是激发活力。推进产权流转,促进“五小水利”产权物权化、资产资本化。2012年,全省首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中心在巴州区成立,开办“五小水利”产权变更、抵押、融资业务,目前已交易21宗,交易额540万元。创新管理手段,试点推行集中管理、指定管理、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管护新模式。

三、明确事权,提质增效重服务

树立“群众主体、县乡主抓、行业主导”的“三主”思想。强化监管职能,确保“五小水利”政策落实到田间地头。完善队伍体系,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一是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省级督导制度,会同财政厅分组分片,专人、定期、定责督导。强化年度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奖惩力度大,效果好。创新方式,今年委托省资产评估协会,开展项目绩效考评,增强了社会公信力。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着眼长远,大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并把基层机构建设情况,作为项目竞争的首要条件。目前,全省已建成基层水利站2550个,落实人员编制7418名,推选村级水利员2万名,有效提高了“五小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

三是注重技能培训。建立“形式多样、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提升建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近年来,省级直接培训人员近4000人次。各项目县将培训延伸到村社群众,通过集中培训、发放手册、现场指导,提升了农民“议事、定事、办事、管事”的能力。

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的先进经验,增添工作措施,推进“五小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