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拓创新,健全完善“两个主体、多元化投入、三个推动”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了总投资较上年增长10%以上、工程量和主要效益指标较上年稳定增长的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截至2014年4月底,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43.4亿元、农民投工3.8亿个、投放机械312.9万台(套)、土石方5.6亿方,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15%、100%、149%、107%。其他效益指标也有明显提升。
一、强化政府和群众“两个”主体。国务院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四川省及21个市(州)政府通过召开现场会或工作推进会,层层发动落实。省、市、县三级目标督查办公室按月督办通报,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建立了分片督导检查机制,巡回对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督查,并按月和按季度通报工作进展。各地结合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和“五小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采取“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调动受益群众投入占到这两个工程总投资的30%左右。成都市以村为单位,按每年40-50万元的标准奖励公共服务项目资金,民主推选成立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作为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主体,通过实施项目“六步工作法”(宣传动员、收集民意、梳理讨论、议决公示、实施监督和评议整改),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构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政策激励、产权流转和部门整合“五型”投入多元化。在政府主导投入上,去冬以来,四川省各级财政投入达106亿元,占总投入的74%。2013年,全省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及统筹和水利建设基金达31.88亿元。在调动群众投入上,去冬以来,群众投入达13.77亿元,占总投入的10%。在政策激励投入上,南充市注册成立南充农业融资担保公司,2013年为86个涉农企业、合作组织和业主大户提供融资担保金额4.2亿元,其中1.24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在产权流转投入上,巴中市以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或使用权证向农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或出让产权进行交易,产权融资265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在部门整合投入上,2013年整合各类支农涉水资金122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
三、落实绩效考核、整体示范和强建重管“三个”推动。在强化绩效考核推动方面,四川省政府将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工程”考核,将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和50万农村师生饮水安全作为突出办好的19件民生实事之一;省政府和水利厅分别对市、县两级政府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绩效考评;全省有18个市(州)开展各种形式的绩效考核活动,绵阳市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指标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效能监察,德阳市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农业农村工作和市政府单项目标“双考核”,资阳市对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负责人实行“两条线”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和晋升挂钩。
在落实整体示范推动方面,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探索形成了“三个三”的建设模式,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美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同步”规划;打破行政区划、行业和原有经营模式“三打破”推进,广元市沿主要交通干线、骨干水网,建成61个“长藤结瓜”式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三统一”实施,广安市由各县(区、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牵头,组织财政、水务、农业等部门,统一编制年度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作为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的依据。2013年,四川省依托139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推动5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64.3万亩。
在强建重管推动方面,加快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四川全省已建成全省覆盖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2550个,共落实编制8574个,每个基层水利站均配工作人员3名;已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6748个,管理灌面1441万亩。强化依法依规建设,大型骨干工程全面推行项目“四制”管理,严把勘测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全面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建设方式。从制度层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规范“一龙供水”的管理体制,全省161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建立114个县级农村水质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