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7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翟浩辉在百家水管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推进水利经营管理工作
(2002年12月22日)
  水利部副部长     翟浩辉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3/1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满怀信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百家水管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总结交流各水管单位对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经营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情况及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经验,研究新《水法》颁布实施、加入WTO等对水利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促进水管单位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推进水利经营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福建省和厦门市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提供了周到的安排。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厦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地感谢,向长期工作在水利经营管理第一线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表示亲切地慰问。

部党组对水利经营管理工作十分重视。1999年以来,先后在青岛、天津和宜昌召开了以经营管理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水利系统经营与管理工作。会议中还将请一些经济专家和企业家讲课。下面,就水利经营管理工作,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大会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六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有"七个必须"需要认真把握。一是必须深刻认识十六大的重大意义。十六大的重大意义最根本在于,这次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写入党章,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十六大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这次大会科学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我们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十六大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这次代表大会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表明我们党兴旺发达,前程远大。二是必须深刻认识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内涵丰富,高度凝练,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必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把它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在今天,能不能坚持"三个代表",关系着我们国家能不能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系着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四是必须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这是我们党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刻分析,依据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把握而提出来的,是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初步小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有作为之举,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五是必须深刻认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六是必须深刻认识新时期党建的紧迫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形势的需要,是一项紧迫而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七是必须深刻认识创新是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将水利放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在十六大报告中只提到了一个工程,就是南水北调工程。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表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紧密联系水利工作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以水利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第一,实践新的治水思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水资源支撑与保障。水利部党组根据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工作实际,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这一治水思路符合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实践新的治水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撑与保障。

第二,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新《水法》的颁布为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我们要深入抓好新《水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水行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出发,按照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的要求,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资源需求。

第三,坚持把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防洪保安、供水安全、水资源保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兴办为民造福的水利工程,从根本上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同时,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综合经营,不断增强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

第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良性运行和滚动发展的新机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解决水管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运行机制。同时,也要加快水利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的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第五,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的现代化,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优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干部队伍。要认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弘扬水利行业精神,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利干部职工队伍。

二、当前的水利形势与水利经营管理工作

在中央治水方针的指导下,水利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利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进展迅速。长江中下游干堤今年可基本达标,黄河、松花江等其他江河堤防建设也在加紧进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得到加强。开工建设尼尔基、临淮岗、百色等一些江河控制性枢纽工程,建成小浪底、飞来峡、乌鲁瓦提等江河枢纽控制工程。在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方面,1998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投资108亿元用于全国8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其中属于规划建设729座以内的大型及重点中型病险水库有448座(大型101座,重点中型347座),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405座(大型74座,重点中型331座)水库加固任务。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投资强度,部党组提出的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完成了引额济克、引黄入晋、引英入连等一大批重点水源和供水工程建设,新增供水能力约 400 亿立方米,发展乡镇供水 3800 处。节水灌溉成效显著,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1.15 亿亩,重点组织实施了 300 个节水增效重点县、258个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取得巨大成绩,在北方地区持续几年干旱少雨情况下,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 5200 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到今年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内2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将基本全部得到解决,目前新出现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工作已经启动。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万平方公里,以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为重点的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工程全面启动。

二是依法治水取得重大突破。刚刚颁布实施的新《水法》,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新《水法》重点增加了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和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等3章,增加了28条。共有5个显著特点,一是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注重水资源宏观配置,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把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提高用水效率;三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与管理,明确规划在水资源开发中的法律地位,强化流域管理;四是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五是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法律责任。新水法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水利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了体制保障。新《水法》理顺了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强调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来自其他部门的干预。其次,新《水法》强调"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为水管单位加强水利经营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科学、有效的手段之一,价格是水利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子,水价改革已经成为水利经营管理工作的关键。第三,新《水法》关于"水价管理""定价原则""水价制度"的论述为水管单位开展水利经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新《水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制定水价办法"和"补偿成本、合理受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定价原则以及"定额管理、计划用水、计量收费、定额累进加价"等新的水价制度。这些都为各类水管单位更好地把握和用好水价政策,更好地将供水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去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突破了水管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最关键的价格障碍。

三是水利改革全面推进,水利管理不断加强。当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正在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研究和协调各项配套政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正在制定改革方案,水管体制改革逐步推开。水利科研单位改革已基本结束,勘测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工作顺利进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得到进一步加强。黄河在大旱之年已经连续四年不断流,黑河调水已经到达居延海,最大时形成28平方公里的水面,塔里木河向下游调水到达台特马湖,下游320公里胡杨林得到大批恢复,从而挽救了当地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最近,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国家防总、水利部和江苏、山东两省经过认真研究和协商,决定实施从长江调水向南四湖应急补水。在江苏、山东两省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努力下,长江水从江都抽水站经9级泵站提升,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和京杭运河各泵站,长途跋涉400多公里进入南四湖下级湖和上级湖。计划补水1.1亿立方米,其中入上级湖0.5亿立方米,使南四湖形成一定水面,湖内深水航道、河叉补充一定水量,维系湖区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及生态用水,保护南四湖生物物种延续和多样性。从长江调水向南四湖应急补水,是治水新思路在新时期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这说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特别是保障生态用水,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水利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全面推行,建立了较完善的建设管理体制,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

近年来水利经营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国水利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经营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2001年,全国水利经营总收入1038.8亿元,实现利润30.9亿元,创汇收入2.5亿元,交纳税金44.3亿元,全国各类水利经营单位拥有资产总额比2000年增长5.3%,达3519.7亿元。2001年全国水管单位共向社会有偿供水3654.2亿立方米;发电657.9亿千瓦时,年末总装机容量2488.26万千瓦;生产水产品152.6万吨,其中鱼总产量132.9万吨;生产各类果品7.9万吨;营林面积31.8万公顷;至2001年底,水利旅游景区为769个,全年接待游客2515.4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了890.7万人次。

2001年,一些省(区)和直属单位的水利经营增长幅度仍较大。湖北省增加9.1亿元,湖南省增加8.1亿元,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增加6.9亿元。在部直属单位中,黄委的水利经营收入增长显著,2001年水利经营收入达到37.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6.7亿元。

二是水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整体结构仍不尽合理。2001年,全国水利经营总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66.9亿元,占全部经营收入的6.5%(其中渔业总收入39.6亿元,占全部经营收入的3.8%);第二产业760.9亿元,占全部经营收入的73.2%(其中水电收入231.8亿元,占全部经营收入的22.3%,实现利润14.3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6.3%;建筑业收入277.3亿元,占全部经营收入的26.7%);第三产业211.1亿元,占全部经营收入的20.3%;在经营利润中,第一产业5.0亿元,第二产业16.1亿元,第三产业9.8亿元。2001年,全国水利经营收入按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上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水利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上涨,但整体结构仍不尽合理。作为水利系统支柱产业的水电和建筑业,对水利经营起着主导作用,供水、水产、旅游等优势产业收入比例仍然较小。

三是多元投资主体逐步形成,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近几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水利投资从单一的国有逐步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一些地方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组建了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走向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走向了资本市场。目前水利系统已有11家企业相继成为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上募集了大量的发展资金。

各地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盘活了大量的存量资产,使一些水管单位重新获得生机和活力。如江西省已实施各种形式产权改革的水利工程超过20万座处,占水利工程总数的5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水利工程和经济结构"一大二公"的发展模式。

四是水利旅游发展相对较快,景区建设稳步推进。水利系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01年水利旅游比去年增加了0.8亿元,达到5.2亿元,增幅为18.2%。这是在全国旅游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全国水利系统上下认真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的结果。2001年,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18个。最近,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水利风景区37个。

尽管全国水利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水利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水利系统思想观念转变不快,思想解放不够;水利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各级部门对水利经营管理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利行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刚刚开始,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发育成熟,由于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使一些地方电力企业被划出水利部门,这在一些水电大省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水管单位经营管理工作态势分析

当前,水利经营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好的发展环境,无论从宏观环境还是从微观领域看,水利经营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水利经营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我国加入WTO后,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许多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将对外开放,这将促使我们尽快建立起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一些经营性水利设施,特别是供水工程,其建设权、经营权甚至所有权都将对外开放,外资将进入供水工程等众多领域参与建设和经营。这就意味着水利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引入竞争机制。而竞争机制的引进,势必迫使我们加快对现有国有的、集体的供水工程体制进行改革,尽快建立健全水利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为公平竞争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水管单位在开展水利经营管理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一)认识方面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几年的水利经营发展历程证明,凡是单位领导对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为充分,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革,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在市场中寻找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路子的单位,经营工作就搞得好。水管单位经营管理工作搞得不好在认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到位。有些人没有充分认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工程建设管理与水利经营对立起来,怕开展多种经营会影响主业的开展,影响对工程的管理;有些人安于现状,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缺乏忧患意识,缺乏改革的动力和压力,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和观望态度;有些则不从长远考虑,"小富即安",担心改革会影响既得利益。有些则是思想上有畏难情绪。改革将涉及到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涉及到发展的问题,涉及到职工的切实利益问题,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些单位领导也想进行改革,但对改革有畏难情绪,怕惹麻烦,影响稳定。这些认识上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水管单位经营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体制方面的问题

体制决定机制,好的体制是搞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前提。当前,体制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按照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水管单位大体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 这类单位本应是事业单位,但目前多为差额拨款单位,有的还为自收自支单位,靠多种经营维持单位的运行。第二类是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这类单位多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除承担公益性任务外,还负责经营管理工作,这类事业单位内部事、企不分,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是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这类单位也大多数按事业单位定性,企业化管理。在政府和水管单位之间主要体现行政隶属关系,没有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

二是产权制度问题。水管单位中资产产权不清,权责不明;资产分类不清,监督与运营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一些资产闲置严重,存量资产不能盘活,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水管单位的资产是单一的国有资产,水管单位所办企业也多为一元投资主体,缺乏应有的活力。由于国家政策的规定,水管单位在经营性资产处置上也没有足够的权限。

三是经费渠道问题。水管单位事业经费长期不足,公益性资产的运行维护费没有稳定的经费渠道,只有靠水费电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弥补,而水价电价长期不到位且收取率较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病险工程较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管单位人员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较低。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水管单位普遍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以后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按照目前水管单位的经济状况也难以按时交纳社会保险,成为改革安置分流人员和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的制约因素。

(三)机制上方面的问题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是做好水利经营管理工作的关键。当前,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水利工程供水还没有真正纳入商品价格管理轨道,没有按照补偿成本和合理利润的原则核定水价,水利工程水价远离供水生产成本,水价尤其是农业水价一定多年不变,不能随着变化了的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而适时调整。水价计价方式单一,超定额累进加价、两部制水价、丰枯季节浮动水价等科学的计价方式没有很好地实施,水价对水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尚未很好地发挥。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相当多的水管单位仍沿袭计划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人才结构不合理,低效人力资本过剩,高效人力资本相对匮乏。缺乏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科技投入不足,技术进步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的动力不够。

四、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推动水利经营管理上水平

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利经营管理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激励创新,依托和发挥水利行业比较优势,不断增强水管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发展水利经营工作。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大力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目前,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影响了水利工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水管单位体制必须尽快改革。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本单位的改革方案,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尽快组织实施。

各单位领导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利经营管理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和配置、节约、保护的全过程。搞好水利经营管理工作首先是能充分发挥好工程的效益,实现"以水养水",这对水利工程维护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国家财力有限,财政资金不可能一两年之内就能满足水管单位的正常经费支出,因此在改革进程中搞好经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经营管理工作既可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工程的管理,又可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保证水管单位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同时,随着经营管理企业的发展壮大,要积极进行资产重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比较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走向资本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正确理解《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对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的规定。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对水管单位的多种经营活动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据此认为水管单位今后不能再从事多种经营活动是片面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水管单位的稳定,乃至整个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在财政资金到位后,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但为了保障堤防安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资源闲置和浪费,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利用水土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发展一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种植业、养殖业,是允许继续开展的。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的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但水管单位利用自身的水土资源、电力资源、人才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开展的诸如种植、养殖、旅游、餐饮、加工制造、冶炼、技术咨询、房地产等均应视作是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多种经营项目,不在限制之列。而受到限制的只是那些在异地投资兴办的、与水利工程毫无关系的项目。

对定性为企业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水管单位应当继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开展经营活动,努力壮大自身实力。

(三)积极探索经营管理的有效方式,激励创新,提高水管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十六大报告多次强调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水管单位要强化创新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水管单位综合实力。

一是勇于改革,探索制度创新的思路与途径。要理顺水管单位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和管理权限。水管单位中事业部分应精干高效,承担政府委托职责,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条件具备的供水、水电以及其他多种经营部分可以转变为公司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

水管单位内的企业部分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企业公司制改革步伐,多种经营企业要转变为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企业产权制度,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从实际出发抓大放小,采取国有独资、股份合作、出售、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领导制度,构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

要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的新的人事、分配等制度,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在用人上,要建立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机制,除少数应由出资人管理和应由法定程序产生或更换的企业领导人员外,其余人员都要实行公开竞争,择优录取。要大胆启用能人,选人不要局限在水利行业内,要广开眼界、不拘一格,从社会上招贤纳才。在收入分配上,要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机制,改革企业内部的分配办法,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职工收入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实际贡献挂钩。在兼顾公平的原则下,适当拉开职工收入差距,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术岗位倾斜。对上层经营者可实行年薪制,但要对经理定好具体的经营目标。

二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经营管理上水平。要制定水管单位发展战略。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每个水管单位都要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水管单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确定其发展战略,确定战略目标和业务范围。水利多种经营企业在许多领域都处于弱势,这就需要制定经营战略时认真分析市场,确定企业经营方向。战略制定要切实可行,避免短期行为,谋求企业的长期发展。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管理只有以人为本,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水管单位持续发展。要关心人、爱护人,注重情感投入,采取必要的方式激发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创造各种条件鼓励职工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合理配置使用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

要加强资产、财务和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就是要搞好资本运营,防止资产流失,防范投资风险。加强财务管理,就是要加强财务预算、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建立完善企业财务计划与控制系统。加强资金管理,就是要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生产、营销、采购、项目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统筹使用资金,量化开支标准。

要加强水管单位文化建设。重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讲究诚信,讲求协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培养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实现技术创新,建立水管单位竞争优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水管单位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单纯依靠外延扩张、上新项目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要抓好技术开发和引进工作。水管单位及所属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经水利科技工作者多年的辛勤研究,目前水利系统有多项专利成果。一方面,这些专利和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水管单位找不到好产品。这次专门请有关单位举办一个成果推介会。建议大家好好研究,掌握信息,抓住机遇,以科技进步推动水管单位的持续发展。

要重视加大科技开发的投入。面对新的知识经济的挑战,政府应加大对科技方面的投资外,水管单位更要千方百计地增加科研投资的力度。要建立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支科技人才队伍。

(四)明确重点,调整结构,建立水管单位经营管理的比较优势。

市场机制是以分工和利益交换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分工条件下的利益互换使得各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得自己在交易中占有优势地位。水管单位搞经营管理工作也要建立起自身的比较优势。

一是认真分析,找准自身的优势所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产品处在买方市场,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一定要认真分析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方向。要善于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我们与竞争对手在同种产品和服务上优势和劣势所在,扬长避短。要善于分析自己,对我们每个水管单位来说,单位实力不强,拥有资金不多,人才结构不太合理,这是我们的劣势,但水管单位有着水、土资源和技术人才的优势,可用来发展水利旅游、水产养殖、建筑施工等方面的业务。这些领域风险较小、投资不多,能较多地安置人员,目前市场前景看好,这些优势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广泛开发和利用。

二是明确重点,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地城镇化道路。城乡供水是水利行业的主导产业,也是水利行业最重要的优势产业。随着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水管单位要处理好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农业节水的潜力,在不影响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调整供水结构,开辟城镇供水市场, 增大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的比例, 提高供水效益。水管单位的供水企业要切实加强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适应农电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农村水电是实现江河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水电, 服务于经济和社会,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立足水利自身优势, 开展水利经营的主要领域。要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及其配套电网,加强水能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快水能资源的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农村水电要适应国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要求,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四是开发水利风景资源,发展水利旅游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消费热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 旅游业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托水利行业拥有的大量水利工程所形成的风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的措施之一。水管单位要抓住机遇,加快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做好水利旅游规划,搞好水利旅游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接待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加强宣传和营销工作,扩大旅游区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到水利风景区度假休闲。

五是依托优势, 发展水利渔业和种植业。水利工程具有丰富的水面水域和土地资源, 发展水利渔业和种植业具有天然优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为水管单位发展水利渔业和种植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协调国土资源、林业、水产、科技等部门和当地政府,做好水面水域和土地资源的确权划界与规范管理。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提高水利渔业和种植业的科技含量。

(五)要善于协调和沟通,积极争取有利于经营管理的政策。

水管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敢于协调,善于沟通,积极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为水管单位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积极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要落实水利资产使用、土地使用、水域面积的产权边界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和当地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水管单位建立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保险政策。二是积极争取有效的价格政策。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长期制约着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抓紧拟定水价改革方案建议,做好物价主管部门的工作,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水价政策尽快出台。三是大胆争取优惠的税收政策。水利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在财政性资金对基本建设投资和公益性资产耗费支出不能完全满足、水价电价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应积极争取一些有利于水利系统开展经营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争取水利工程供水适用增值税的零税率政策。水管单位领导只要敢于协调,善于沟通,就有可能给自己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

(六)按新《水法》的要求,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工作。

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水管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水法》已经出台并开始实施,我们要按照新《水法》的有关规定,切实推进水价改革工作。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快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地位和作用,延伸供水服务范围,有条件的要直接供水用户,减少管理级次和收费环节。要逐步推广和规范用水者协会等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让农民自己负责末级渠系的水量分配、水费收取和渠道维修等工作。要积极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输水渠道进行公开租赁或承包,将农业灌溉管理经营权移交给农民,通过管理权限、职责和利益的挂钩,调动农民维修渠道、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末级渠系的水价管理,推行终端水价制。目前,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工程供水实行政府定价,末级渠系(支渠以下的斗渠、农渠、毛渠)水价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在水费计收上,除部分地区由水管单位直接收取到农户外,大部分地区是委托乡(镇)政府或农村基层管水组织向农户收取。这种水价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水费计收中随意加价和搭车收费现象严重,农民用水负担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国家核定的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普遍偏低,价格远离供水生产成本,致使水利工程更新改造和维修缺乏资金来源,老化失修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灌区实行了终端水价制。陕西实行"一价到户"和"一票收费"。"一价到户",即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延伸定价范围,制定到农民地头的水价标准,其构成包括国有水电费(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基层管理费、村组浇地管理费(群管费)三个部分,包含了供水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费用。"一票收费",即在确定终端水价的基础上,水管单位开票、送票、收费到用水户,农民仅按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终端水价交纳水费。新疆推行的是"供水到户"、"定价到户"的办法,即实行配水到户、定价到户、计量到户、计帐到户、收费到户。实践证明,在灌区内推行终端水价制,既能杜绝中间环节乱加价、乱收费和水费的截留、挪用现象,减轻农民不合理的水费负担,又能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正在积极推广两省区的经验。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缺水的北方地区要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实行一价到户。水管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延伸供水管理和服务范围,直接供水和收费到农户,减少管理级次和收费环节。同时要强化监督,推行水价、水量和水费公示制度,使用水户用明白水、交放心钱。

三是加快推行水价计价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水价制度。各水管单位要积极配合物价部门,进一步推行科学的水价制度,以水价杠杆调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水法》明确规定,大力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促进节水,缓解用水矛盾。各地要加大对"两部制"水价的研究,进一步推广"两部制"水价,明确界定基本水价概念和基本水费的用处,积极推广"两部制"水价制度。要因地制宜实行丰枯季节水价或季节浮动水价,特别是供水水源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水利工程,要按照资源稀缺程度定价的市场法则,实行丰枯季节水价或季节浮动水价,促使用户调整用水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用水户在丰枯期的消费行为,从总体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是逐步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我国农村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分散用水的生产特点和供水计量设施落后的现状,导致农业水费普遍实行的是按亩收费。供水无计量,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建立健全供水计量设施,是水利工程供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的基础,各地必须加大供水计量设施的建设,逐步实行用水计量收费。鉴于当前农民承包的田块分散,面积较小,普遍安装水表既不经济也不便于管理,各地水利部门可引导农民用量水堰或标准口门的方式进行用水计量。水利部正在积极争取开辟新的投资渠道,用于末系渠系更新改造和计量设施的建设。

(七)认真做好经营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抓好水利经营管理工作,踏踏实实做基础性工作很重要。要重视标准化体系认证工作。中国加入WTO后,水管单位也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参与竞争,其产品和服务只有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目前国际公认标准体系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得到中国企业的普遍青睐,而水利企业参与认证的还不多,我们应该重视该项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认真抓好认证工作,通过认证既可以为顾客建立品质保证,从而降低需方为评价品质的付出,也可以使我们发现国际标准的距离,促使我们改善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塑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便于产品和服务的营销。

要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处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真实反映经营管理成果。要加强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水价政策提供基础依据。

要做好经营管理指标评价和效绩评价工作。为反映水利经营管理的整体情况,部经济调节司研究建立了"百家水管单位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对百家水管单位的评价,衡量整个水利系统经营管理的规模、水平、质量、效益和效率,并建立水利与国民经济互动的数量模型,为制定经营发展战略和调整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项评价工作将布置到百家水管单位,今后每年评价一次,希望百家水管单位给予积极配合,认真做好自我测评工作。

国家财政部、经贸委等有关部门颁布《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水利企业也要逐步按照有关规则进行效绩评价,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发展能力。鉴于水利企业具有的特殊性,水利部正抓紧研究制定水利综合类工程经营管理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开展试点工作。

同志们,水利经营管理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快改革,加强管理,不断开创经营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