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正文
翟浩辉副部长在节水灌溉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2.07.19)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3/25    

6月初,国家计委组织有关部委召开节水灌溉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温家宝副总理关于节水灌溉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翟浩辉副部长参加会议并发言。

翟副部长首先介绍了“九五”以来水利部在节水灌溉方面重点抓的五项工作:

一、加强前期工作,编制了有关规划和标准

为了加强对节水灌溉的指导,1999年由国家计委牵头,水利部、农业部积极参加,在各省和全国“九五”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有力地指导了近几年的节水灌溉工作。按照计委的统一部署,水利部还编制完成了“十五”《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灌溉发展规划》、《集雨节灌发展规划》、《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牧区水利规划》等一系列专业规划。同时还编制了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技术规范和《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等,部分标准准备由行业标准升为国家标准。

二、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九五”以来,特别是九八年以来,中央大幅度增加了对节水灌溉的投入。在中央资金的引导和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因地制宜地推广了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各种节水灌溉技术。针对渠系水利用低的问题,把减少输水损失作为重点来抓,水源以地表水为主的灌区重点推广渠道防渗;井灌区以管道输水灌溉为主;蔬菜、花卉、林果等经济作物重点推广喷灌和微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已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渠道防渗灌溉1.7亿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9050万亩,喷灌3500万亩,微灌450万亩。“九五”以来,全国用于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约520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约170亿元,占33%,贷款、集体和农民自筹占67%。

三、抓好重点项目,确保工程质量

1996年以来,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了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在251个大型灌区安排了702个年度建设项目,对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建设了900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与地方配合抓了12个节水灌溉示范市的建设;实施了300个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

在山丘区重点组织开展了小型、微型雨水集蓄节灌工程建设,仅“九五”期间,就建成水窖、小塘坝等小微型水利工程1200多万处。此外,在农业综合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县建设等项目中开展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黑河、塔河综合治理规划,我们分别在两个流域实施了以节水灌溉为主的工程改造。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发挥,我们重点加强了项目管理和建设管理工作。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严格按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制定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从前期立项、申报、审批到资金管理、工程实施、验收、建后管护都作了严格规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和项目建设监理制,并加强了建设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四、依靠科技,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在发展节水灌溉的过程中,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紧密结合科技部“863”和“948”项目,在节水灌溉制度、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雨水集蓄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节水灌溉设备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并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广西自治区研究开发的水稻“薄浅、湿、晒”技术,北京顺义、黑龙江甘南县推行的大田喷灌技术,新疆天业集团公司研究开发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等,成本低、效益高,已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我们注重了与农业节水技术的紧密配合,推广了秸杆、地膜覆盖、旱地龙抗旱剂、保水剂、优良耐旱品种等。

五、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在全国灌区中积极推广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水价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小型灌溉工程进行了承包经营、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加强管理,促进节约用水。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也探索出了多种适应不同条件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发挥了很好的节水增效示范作用。

另外,在国家计委、经贸委、财政部的支持下, 多年来共进口塑料农用管材原料45万吨,享受到国家减税的优惠政策,支持了120多个定点节水灌溉生产企业,一般可降低节水灌溉工程造价7~14%,初步估算节省节水灌溉工程投资3亿多元。

翟副部长简要介绍了“九五”以来节水灌溉事业取得的成效:

一是节水效果显著。亩均灌溉用水量由1995年的476m3下降到目前的439m3,每年减少7~8m3;灌溉水利用率由40%提高到43%,有的地区已超过50%;灌溉保证率和工程安全性明显提高,在灌溉用水量零增长的情况下,保证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即使在三年连旱的情况下,仍保证了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

二是节水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水灌溉技术为发展“三高”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提供了很强的技术支撑作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又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入积极性。

三是农业节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和保证了工业、城市、生态用水,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用水透明度,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用水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

为贯彻落实温副总理批示,进一步做好节水灌溉工作,翟副部长表示,水利部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国家计委的指导下,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和政策

我们将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分析研究水资源供需矛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挑战等新形势、新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国家计委的牵头下,与有关部门一起抓紧补充、修改、完善“十五”《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国节水灌溉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试点,尽快制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

抓紧制定《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实施细则,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尽快制定鼓励农民节水的补偿政策和引导节水投入的激励政策,以进一步调动农民、企业等对节水投入的积极性。

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改革办法》,深化灌溉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农业用水水价的意见》,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完善水费征收和管理办法。

二、加强节水灌溉技术、设备设施的研究推广工作

进一步加强作物需水规律、灌溉用水定额、评价指标等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开展雨水资源、劣质水资源、旱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工作;促进节水灌溉设备设施等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为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科技部、经贸委一起,积极推动科研单位和设备生产企业的联合,促进现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产业化。

三、尽快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标准,规范市场秩序

对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的涉及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规程、规范进行整理。部分部颁标准要经过修改、补充升为国家标准,部分标准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尽快形成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标准体系,促进节水产品设备生产的标准化。

配合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加大产品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质量监管办法,把关键节水设备列入强制性标准范围,实行节水灌溉产品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和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规范市场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摸清目前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情况、产品情况,调查了解用户使用情况,积极研究规范市场的办法。

四、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

在政府扶持下,广泛调动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以各级水利服务组织为主体,科研、高校、企业、管理单位广泛参与的推广服务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旱情预报和灌溉预报信息服务系统,定期发布信息。组织科研人员开展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服务,鼓励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让、承包经营等活动中参与效益分配。

全面开展以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为重点的基层培训,普及节水灌溉知识,让基层技术干部和部分农民切实掌握节水灌溉知识和技能,形成一支能带动和影响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灌溉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的骨干队伍。

翟副部长还就全面贯彻落实温副总理批示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加强节水灌溉工作的领导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也多。建议成立节水灌溉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牵头负责,经贸委、水利、科技、农业等有关部门按“三定”方案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

二、尽快批复《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发展规划》

这个《规划》是1999~2000年,由国家计委牵头、水利部和农业部一起完成的,目标、措施是合理可行的。建议由计委牵头,经贸委、水利部、科技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补充完善,尽快上报国务院批复,作为全国节水灌溉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三、增加节水灌溉投入

除继续稳定和逐年增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节水示范项目的基建投资外,将第二批300个节水增效重点县、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适当增加节水灌溉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例。

参照黑河、塔河综合治理的经验,将黄淮海平原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地区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加快解决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扶贫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商品粮基地县建设等资金中,应适当增加节水灌溉投资的比重。对于农民使用银行贷款兴建节水灌溉工程,财政应给予贴息支持,金融部门在还贷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给与优惠。

各级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增加节水灌溉科研和设备的开发经费。

四、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一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龙头企业

按照市场机制,采取扶强、扶大、扶优”的原则,鼓励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强强联合,加速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政府通过注入资本金、支持研发经费、对购买设备进行补贴、在营业税、增值税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进口原材料给予免税政策等方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龙头企业的形成。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