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山西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成就与展望
  山西省水利厅厅长     李英明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3/2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高沟深、地形破碎,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又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采煤漏水和水质污染十分严重。资源短缺和破坏的双重因素使得农村饮水困难非常严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累计有1800多万人次发生了饮水困难。

面对严峻的状况,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解决饮水困难问题,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解决步伐。到2000年底,全省已累计兴建各类饮水工程38311处,完成投资16.98亿元,累计解决和重复解决了133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九五"期间累计兴建各类饮水工程8489处,完成投资7.05亿元,累计解决了332万人的饮水困难,平均每年解决66.4万人的困难。

回顾山西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历程,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牢牢抓住领导、规划、质量、机制和建管五个关键环节,通过五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稳定解困。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是关键

长期以来,山西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作为密切党群关系,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年年安排、常抓不懈。199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连续4年每年筹集省级资金7500万元,用于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4年共解决和改善了近300万人的饮水困难。2000年,刘振华省长在年初召开的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向全省人民庄严承诺,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240万严重缺水人口的饮水困难;省政府成立了以范堆相副省长为组长的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领导组,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并与各解困重点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以定资金、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解困责任状。

1997年,省水利厅抓住灵石县建设集中联片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区域化管理的典型,在灵石县召开了全省农村饮水乡镇供水现场会。1998年,又开展了山区和农村饮水解困双达标活动。一是对60个山区县,合理规划,在村庄相对集中,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设集中联片工程。在人口分散的村庄,建设集雨蓄水工程,实现稳定解困。二是对50个平川县,大力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

2000年,为确保3年解困工程的顺利实施,省水利厅编制了解困工程规划设计和督查调研提纲,组织召开了材料设备订货洽谈会,并采取了厅领导包地市、处室包重点县的工作原则,坚持任务不完,督查组不散。各地县都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或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饮水解困工作领导组,及时协调各方面工作,并组织乡镇、村庄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了"到村入户、张榜上墙、责任到人、限期完成"。他们还积极制定措施、出台政策,以确保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实施稳定解困工程。吕梁地区先后制定了《吕梁地区解决农村饮水方案》及配套的五项办法,出台了《吕梁地区农村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供水价格要由供水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和利润组成;临汾地区要求工程实施方案要达到定任务、定内容、定标准、定效益、定工期和定管理的"六定"要求,出台了《认真落实刘振华省长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降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饮水费用的通知》《临汾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和《临汾地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检查、验收及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等。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基础

山西省从南到北,地域跨度较大,气候、地理、经济及群众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才能保证做到事半功倍。为此,要牢牢把握稳定解决、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和建管并重四个原则,在水源有保证、人口较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优先发展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庄窝铺,采用分片建池、提引并重、旱井蓄水、屋顶集雨、移民并村等方式解决;对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的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和完善配套。

为保证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各地狠抓了前期准备工作。吕梁地区专门成立了解困工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评审,并对其他小型工程开展技术咨询。临汾地区在工程设计阶段坚持多方案比较论证,优化供水方案,节省了260万元。河曲县从当地实际出发实行"三道防线解水困",第一道防线是每户打一眼水窖,蓄住大气水,满足正常年份用水;第二道防线是每村建一个蓄水池,蓄住地面水,满足一般干旱年份用水;第三道防线是每乡打一眼深井,提取地下水,满足特大干旱年份用水。

集雨场是集雨蓄水工程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集雨场,蓄水工程就可能蓄不上水,从而导致工程的闲置、甚至破坏,陷入恶性循环。为提高降雨径流系数和集蓄率,尽可能多的集蓄洁净水,中阳县狠抓了硬化集雨场建设。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每户打两眼30~50m3的旱井、铺设240m2防渗硬化集雨场,在全年有效降雨量300mm的情况下,可满足一户人的生活用水。在集雨场防渗硬化方面,他们因地制宜采取了砖灰结构和细石混凝土结构两种模式。通过硬化集雨场,不仅可以保证旱井、水窖能在雨季蓄足水、蓄上洁净水,延长旱井、水窖的使用寿命,而且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严把三关、确保质量是核心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各地坚持"材料在施工前准备,队伍在施工前优选,质量在施工中保证,督查在施工中开展"的原则,严把了工程建设管理、施工队伍选择和材料设备采购三个关口,认真开展了各项督查工作。

在材料设备采购上,各地严把了进货采购关,不仅有效地保证了质量,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吕梁地区对解困工程材料设备实行了政府招标采购;临汾地区坚决杜绝无生产厂家、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产品质量说明书的"三无"产品和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设备进入解困工地;运城市采取统一购置的办法,由市水利局与省水利厅两次审查确定的材料设备定点厂商签订供销合同,并根据施工进度、施工计划,由工程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由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和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供料。

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各地普遍推行了对较大规模供水工程实行招标,对小型提引水工程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队伍施工。运城市采取了按照工程量的大小和技术要求,选择不同资质的施工队伍,土方工程由群众投劳完成,石方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由专业队伍施工;吕梁地区采取社会公开招投标的办法选择施工队伍;大同市对列入计划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招标,按正规渠道和要求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对较小工程选择有技术、信誉好、有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各地总结多年来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工程建设管理措施。在工程施工中,临汾市要求由工程技术人员、受益村代表、工程管理负责人组成的三人质量小组必须跟班作业,做到每道工序都有验收评语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三人小组必须每天填写施工日记,全面记录工程进度、资金拨付、质量等级、材料用量、人员安排等重要信息。晋中市要求对所有解困工程,无论规模大小,一律留10%的质量保证金,待工程正常运行一年后,再退回质量保证金。运城市对每处工程都确定了县、乡、村包点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并在工地上竖立了目标责任和质量责任牌。浮山县水利局采用书面承诺和工资抵押的考核奖惩办法,全面落实了技术人员包工程责任制,从局里抽调47名工程技术人员,每人都以书面形式递交承诺责任书,同时每人每月抵押30%的工资作为工作风险金,工程完成后统一考核,奖优罚劣。广灵、灵丘两县授予工程技术人员"三权",即对不符合质量的工程有停工权、返工权和停止拨款权,从而有效地杜绝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吕梁地委、行署督查室将饮水解困作为工作重点,组织解困领导组成员单位,对组织领导建设、工程前期准备、领导包工程、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督查。运城市采取倒排工期、评比排队的办法,由解困领导组十天一检查、十天一通报,对落后的县乡村亮起黄牌,并在市、县电视台公开曝光。临汾市开展了定期不定期督查和流动红旗竞赛活动,对获得流动红旗先进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县长、水利局长各奖励2000元;对年底被省解困办评为红旗县、先进县的单位和先进个人,由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予记特等功、一等功和二等功。长治市将各县解困进度和要求定期在报纸、电视上进行公布,五寨县设立了由纪检、财政、政府办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安泽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合不定期进行督查评议,古县对督查评比好的乡镇发放了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

四、创新机制、多元筹资是保障

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必须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利用政府支持、政策扶持、社会捐款、引资借款和赊账垫款等多种形式来扩大融资渠道。我们坚持"改制从产权入手,管理从建设开始"的原则,要求各地在建设的同时,狠抓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工作。对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和中型单村提水工程,要按照"明晰所有权,出让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进行拍卖、股份制改革。同时,要切实注意不能因为改革而使国有资产流失,要千方百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小型引水、蓄水工程,要按照"以资产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的原则,放开经营权,积极推行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形式,把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用水户;对旱井、水窖等微型工程,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实行产权到户。2000年,全省建成的2775处工程中,有91%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其中70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由水利局新组建管理站管理、乡镇水管站管理或组建股份供水公司管理;1994处小型提引水工程实行了承包、租赁、股份制等经营管理方式;711处、17601眼旱井水窖工程全部由农户自建自管,并由县水利局发放了确权证。

吕梁地区临县索达干乡马家洼村三户富裕起来的农民入股投资8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在解决饮水困难的同时,发展山地枣园灌溉面积666.67hm2。中阳县张子山乡集中供水工程拍卖后,立即执行了定额供水制度。对农民生活用水,规定每人每月0.65m3、每立方米2.5元,超额部分执行工业用水价格,每立方米3.5元。中阳县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拍卖了52处工程10~15年的经营权,收回资金90.1万元,还对4处工程实行了抵押承包,收回承包金3.3万元,他们将93.4万元全部用于解困工程建设。

为保证将解困资金用到工程上,各地采取了专账储存、专款专用、公开账务、群众监督等措施。临汾市在每项工程的醒目处都树起了一面"饮水解困工程投资核算与价格构成公告栏",公示工程投资、资金补助、收支管理等内容,实行财务公开,水价公开,被群众称为"明白墙"。河曲县在旱井工程补助资金的兑现上,采用工程完工验收后,直接给群众发存折的办法。平陆县、夏县实行三级审批制度,严格财务制度,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投资效果建档保存。运城市还对3个重点县的技术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财务培训,规范了资金的拨付和管理程序。

五、落实主体、建管并重是持续动力

为保证农村饮水工程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各地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新机制,彻底根除"大锅饭"和"福利水"。通过创新机制来巩固解困成果,真正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农民长期受益的新型、良性循环的用水体制。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改革为动力,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狠抓运行管理工作。吕梁地区提出了"四分建、六分管"的建管思路,要求在建设的同时必须落实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没有落实产权的工程不立项、不开工,对产权制度改革手续不完善的工程不补助、不验收。运城市针对解困工程点多面广、形式多样的实际,明确了三种运行管理机制,一是以国补资金为主兴办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由乡镇水管站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新水新价;二是单村提引水工程,实行民主推荐、村委委托、水利局批准确定项目管理责任人,并签订合同;三是以户兴建的旱井旱池工程,产权归农户所有,实行户建户管户用。长治市对供水工程全部实行成本核算、定量配置、超额累进、季节调整等合理水价。晋城市从"先改制,再建设"的思路出发,提出了"四不投资"否决制,即没有项目法人的工程不投资、不实施招标的工程不投资、不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工程不投资、形式主义工程不投资。

各地还从当地实际出发,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临汾地区出台了《临汾地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神池县出台了《神池县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供水总公司、分公司,以公司制建立起供水新体制。潞城市组建了乡镇供水股份公司,制定了供水用水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分别组建城市供水和农村供水两个总公司,尽早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城市化的目标。夏县禹王乡水管站大胆创新,用省补资金买断饮水工程管理权,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专人管理,统一收费。

"九五"期间,在水利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不仅使缺水的群众摆脱了水困与水荒,而且还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存、生活和生产条件,向城市化生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壮大、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但是,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1997年以来连续5年的大旱,致使山西省农村的饮水困难问题仍十分突出,还有500多万饮水困难人口,解困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将以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农村饮水解困"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作出不懈的努力。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