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纪念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成立30周年“灌溉文化”征文活动
人间奇迹淠史杭(三等奖)
  刘莉娜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5/12/4    

朋友,你了解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几大奇迹吗?你或许可以如数家珍般地道出中国的都江堰、美国的胡佛大坝或者埃及的阿斯旺水坝等,可是,你听说过我国的淠史杭灌区吗?

这个地处晥中西和豫东南,横跨江淮两大流域,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具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勤劳的晥西人民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设备尤其落后、环境特别恶劣的条件下,以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和手拉肩挑的方式,用鲜血和汗水,历时14年创造的又一人间奇迹!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当灌区2省4市17县区1330万受益人民在淠史杭幸福之水的浇灌下,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时候,饮水思源,我们怎能忘记几十年前那些为造福后代而辛勤付出,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的建设者?他们当年那种白手起家、勇于挑战、敢打敢拼、永不服输的精神,怎能不激励着后人特别是水利人去迎接新的挑战?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翻开淠史杭工程的历史画卷,去踏寻灌区建设者的奋斗足迹……

惨绝人寰的水害

说起淠史杭,不能不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地处大别山余脉丘陵地带的晥西人民,历史上曾经饱受淮河的蹂躏,旱魔、洪灾曾是当地人民的梦魇。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的500年间平均二三年就有一次水旱之灾,或旱或涝,旱涝交替,搞得民不聊生。从1383年到1949年的566年间,有记载的水旱灾害就达357次。旱时,“赤地千里,杯水千钱”,天干地裂,水贵如油,几乎寸草不长,哀鸿遍野;涝时,洪水如猛兽,白浪滔天,汪洋一片,房屋倒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大雨大灾一年光,无雨旱灾遍地黄;水连水来荒连荒,野草丛生不见粮。山川有水白白流,剩茶磨面断脊梁;柴薪点火眼泪流,吃糠咽菜去逃荒。”这首流传于江淮地区的民谣,就是当年灾区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1950年夏,淮河再次泛滥成灾,两岸4000多万亩农田颗粒无收,1300万灾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这次水灾与以往不同,因为,它发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二年;因为,它牵动着党和国家的神经,引起了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意味着,改写新中国水利历史,扭转江淮人民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

艰苦卓绝的创业

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是因为她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政党,是因为她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当初带领人民闹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如今,当人民再次饱尝水灾之苦的时候,党和国家又怎能袖手旁观!

灾后不久,毛泽东主席流着眼泪在灾情报告上作出批示,请周恩来总理负责抓紧拟定治理淮河的方案。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1月15日,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并亲笔题词。人民领袖一声令下,淮河流域苏鲁豫皖四省迅速掀起了治淮高潮。

公元1958年8月19日,历史应该铭记这一天。

这一天,淠史杭工程动工仪式隆重举行,地址选在六安县苏埠镇南5公里的横排头。而这里,则是当年徐向前元帅创造“苏家埠48天战役”大捷的战场。这就意味着,一场向水旱灾害发起的新战役已经打响!

历史更应该铭记,在历时14年的淠史杭工程建设中,数以十万计的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在缺吃少穿、工具落后、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不惧艰险,克服困难,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奋战在建设一线。他们中有青年,有妇女,有老人,还有孩子,男女老幼齐参战。“青年突击队”“刘胡兰战斗连”“娃娃战斗组”“夕阳红战队”随处可见。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在横排头、红石嘴、梅岭、牛角冲……到处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劳动者以铁锹、十字镐、独轮车等原始工具,肩挑人抬,用信念挖开一条条渠沟,垒起一块块渠石,筑起一座座塘堰,建起一座座水库……

在长达十几年的工程建设中,涌现了1.1万名能工巧匠,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淠史杭灌区建设,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勤劳的安徽人民以最高日上工80万人、累计4亿工日的“人民战争”的方式,开挖了6亿立方米的土方量,建起了纵横皖西、横贯皖中的由“5大水库、3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长藤结瓜式”的庞大灌溉系统,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是劳动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铸就的一座历史丰碑!

造福万代的丰碑

深秋时节,行走在灌区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农民丰收的喜悦。高岗处,林木葱茏,树影婆娑;低洼处,稔穗摇曳的水稻翩翩起舞;还有一群群白色的鹭鸟或在田间捕食,或在水牛背上嬉戏;点缀其间的农家楼房,白墙红瓦,在树林竹林间十分耀眼。

笔者看见路边一群坐在树下歇息的老汉,忍不住上前闲聊两句:“大叔,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一老汉未语先笑:“好着哩!”“灌区的水帮了大忙吧?”“那是,以前我们这里全是荒岗,人均2分田,吃饭靠救济。有了灌区后,我们这里拖锹放水,荒岗全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田。现在,我们人口比以前增加了许多,每人还有2亩多水田。我老两口代种儿子们的田,每年都收1万多斤水稻。要是没有灌区的水,我们连想都不敢想。”旁边一位剥着玉米的老汉悠悠地说:“8月份玉米灌浆时,多亏了这灌区的水。要是没有这水,我们的玉米肯定要减产。”是的,这一切,都是淠史杭灌区清清渠水浇灌的结果。

让淠史杭工程永久地造福于人民,是建设者的心愿,更是管理者的责任。作为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区,淠史杭灌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推行集约化的工程管理,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创新内部机制改革,不断发展多种经营等,让淠史杭工程永葆青春活力。据统计,50多年来,灌区累计为农业引水1557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17亿亩,粮食年产量由兴建时的12.3亿公斤提高到现在的65亿公斤左右,约占安徽省的1/5,占全国1/100;灌区工程还是合肥市、六安市城市供水的主水源,是庐江、肥东等县城的主要补给水源,保障了区域内约450万城镇人口的饮水安全,占全省城镇人口的16%;灌区服务范围内GDP占全省1/3以上,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淠史杭水滚滚流,流来幸福流走愁。流来幸福满河面,流去苦难不回头。”这首今天流传在灌区的新民谣,道出了灌区人民的心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如今的灌区,土肥水美,物产富饶,到处高楼大厦,处处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今天,鸟瞰淠史杭灌区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蜿蜒的身躯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辽阔的大别山脉。这,不正是江淮儿女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吗?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