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正文
——在2016年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湖南省书面交流:创新机制 发动群众 加快农田水利改革与发展
2016年1月5日 云南曲靖市
  湖南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6/1/8    

湖南是水利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点多面广量大。近年来,受“两工”取消和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降低等影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问题凸显,许多设施老化、损毁、淤塞严重,影响农业增产增效。为有效破解瓶颈制约,我省积极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农田水利改革与发展。

一、坚持政策引领

201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条例》,从法规层面上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一是要求各级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农民用水户协会筹资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明确农民用水户协会等作为村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体;三是要求县水利部门引导、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条例》,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广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二、农民自主决策

一直以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都是按照“四制”模式建设,而这种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却让大部分农民都成为了旁观者,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为改变这种局面,全面唤起农民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我省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大胆创新,探索出了“四自两会三公开”的新模式,即以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为原则,以村委会为责任主体,以用水户协会为建设主体,通过项目选择公开、用水户协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等方式开展建设,让项目实施从“政府包办”变为了“农民做主”,确保了群众急需要干的工程第一时间列入规划、纳入计划、落实资金,从而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实现了小农水建设“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目前,我省已组建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3168处,其中注册登记2117处,管理覆盖了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6%,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信赖的组织。

三、实行以奖代补

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五年行动,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各级政府落实奖补资金,引导群众大兴“五小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完成投资200亿元,实现每个项目村有一处以上骨干水源工程、有一片以上完整的灌排渠系、有一处应急水源工程,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两年来,“五小水利”省级补助资金累计达27亿元,覆盖全省1万多个行政村。省级将补助资金下达至县市区后,各地自行制定办法确定补助标准,待项目建成并验收合格后拨付补助资金。部分县市区还进一步完善奖补机制,对于单项工程投资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农水补助项目,制定了详细的工程规模和分类补助标准,推行“一个政策定资金、一本图集管标准、三张照片看过程、三家验收保效果”的方式,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过去很少有人问津的“望天田”,如今都成了香饽饽。

四、注重规范管理

为确保群众建好工程、管好项目,我们在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印制10万余份《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宣传挂图》,详细介绍了小型农田水利“以奖代补”政策和农民群众自建小农水工程的技术要点,并张贴至全省各县、乡、村,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二是委托研究院所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化图集》地方标准,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自建项目的建设质量及外观形象,2016年将全面建立全省统一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三是在收集各地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手册》,为农民具体操作提供参考;四是出台了《关于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生态化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生态护砌和环保施工工艺,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五、做到建管并重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我们着力建立良性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省相当一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已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明确了经营权和使用权,落实了小农水设施的管护责任。二是增加政府维修养护投入。我省本级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投入的比例较高,2015年小农水项目投入达到了省级资金的10%以上。三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在小农水项目县建设、“五小水利”建设等项目中,加大了对农业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支持力度非常大,建成后的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责任得到很好落实。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变政府大包大揽、调整传统“四制”管理模式以及发挥用水户协会和群众力量是农民的心声。我们将坚持在全省大力推广,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小农水建设中来。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