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灌排中心成立30周年《中国农村水利水电》专辑(2015年12月)
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做好扎实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     闫冠宇 张汉松 张玉欣 徐佳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6/2/24    

一、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及现状

(一)农村饮水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先后通过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解决水源、实施防病改水、启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工程、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形式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解决步伐加快。按照农村饮水发展进程和特点,建国以来农村饮水发展大致可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为结合水利建设自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阶段,主要结合以灌溉排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了一批水源工程,结合兴修蓄、引、提等灌溉工程解决了一些地方农民的饮水难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为国家启动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阶段,第一次提出人畜饮水困难标准,提出防病治病同治穷致富相结合的方针,但没有专门的规划;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阶段,此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被纳入国家规划,解决了6004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截至2004年底,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饮水困难历史;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为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阶段,这一时期,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突出,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颁布,国家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门编制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中央投入大幅度增加,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明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自2005年起国家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下达总投资1009亿元,实际完成总投资105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90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463亿元,解决了2.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总投资1768亿元,计划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经过十多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最得的成果显著,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水质保障和管理运行维护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新建42万处集中供水工程和91万处分散供水工程,累计解决4.7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4年的80%。全国已有85%以上的县成立了县级农村供水专管机构,80%以上的县建立了县级农村供水水质卫生检测和监测体系,90%以上的县建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80%以上的县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划定了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45%以上的县设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大部分的县落实了用地、用电和税收优惠政策。水质卫生监测指标从22项增加到42项的情况下,2014年集中供水工程水样合格率比2010年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程建设方面。一是工程规模小且分散。截至2014年底,全国集中供水工程中90%以上属于单村供水,日供水200吨(或受益人口20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只有7万处左右,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1.5万处左右,全国平均单处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740人左右;二是水源稳定性差。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中有稳定水源工程的比例为75%左右;200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与分散供水工程中,有稳定水源工程的比例仅为40%左右;三是早期建设的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设施和管网老化严重。多小型水厂取水设施和净化设备简陋,机电设备老化、水泵效率降低。全国集中供水工程管网漏损率多在20%~30%。

在水质保障方面。一是农村饮用水水源数量多,分布广,保护难度大,水源保护工作滞后。目前全国25%的县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没有划定保护区或保护范围。二是不少工程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设计、安装、使用水质净化消毒设施。检测经费和专业检测人员不足,技术培训滞后,消毒设备配套率低,微生物指标超标是造成水质合格率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三是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滞后。存在缺乏运行经费、水质检测覆盖面不足、检测指标和频次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

在运行维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全国不少地方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业维修服务队伍培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集中水厂由村集体、乡镇、县级水利部门和企业等管理的,分别占45.6%、22.8%、18.2%和13.4%,专业化管理程度较低。二是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全国日供水能力20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中有23%的工程不收水费。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执行水价大多数低于运行成本,且实收率在60%~80%,难以维持良性运行;三是维修养护基金不足。尚有55%的县未设立维修养护基金,已设立的县平均也只有35万元左右。

二、中心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工作

饮水安全中心近年来围绕水利部饮水安全的工作重点,紧密配合水利部有关司局开展相关工作,在项目前期工作、审查评估、项目日常管理、重大政策研究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规划和技术标准

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2011-2015)》,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路线、目标任务、建设管理重点和保障措施。目前正在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为配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组织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已发布实施。完成全国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方案技术复核工作。编辑出版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控技术》、《村镇供水工程设计图集》、《村镇供水工程设计100例》、《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农村供水处理技术与水厂设计》、《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指南》、《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101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SL559-2011)和《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等技术图书和标准,为指导地方更好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项目实施检查和年度考核

为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受农水司委托,自2010年起,组织专家对中央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飞行检查(督导检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年度考核。2011~2013年以专家飞行检查为主,2014~2015年以配合农水司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为主,制订分年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飞行检查工作方案》,每年组织专家约60人次开展飞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同时进行技术指导,提出整改建议。此外,编制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工作手册》,完成了2014-2015连续两年分季度《农村饮水安全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和分年分季度《农村饮水安全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工作总结》,为顺利完成全国督导检查任务起到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作用。

中心还承担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年度考核工作。制定了考核的实施方案、考核指标体系和赋分标准,并于2013年起每年组织专家对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的省(区、市)进行年度考核评审,完成2010~2014年五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年度考核报告》,考核结果均已用于农村饮水行业管理,作为量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任务完成情况的奖罚依据,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调查评估与科研项目

受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委托,组织专家开展全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评估,完成《2000-2004年全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评估报告》;参与完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复核评估报告》和全国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审查。

在水源保护方面,开展了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状况调查、井灌区和农村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估等,综合评估水源地地下水状况,研究提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对策措施。主持完成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生活排水处理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村镇水质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构建适合村镇水源保护与污染物防控技术模式和近岸污染防控系统,提出村镇饮用水源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从而在技术层面上实现村镇饮用水源的监测、防护、控制、治理四位一体的村镇饮用水源地立体防护网和村镇水环境保护网,为确保村镇饮水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农村饮水安全净水工艺和技术设备研制方面,主持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农村安全供水技术集成模式并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主要包括:南方平原区及西南山丘地区农村安全集中供水技术集成模式、西北地区农村分散供水技术集成模式、高氟地区农村分质供水工程技术集成模式以及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牧区供水技术集成模式。部分成果已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完成了《村镇应急水处理和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开发了适宜村镇应急供水信息管理系统、移动式应急供水装置、移动式应急供水消毒设备、移动式应急供水储水设备;《村镇饮用水消毒技术研究及水质监管                     模式构建》 ,研发了适宜农村小型供水工程的间歇式无隔膜法电解次氯酸钠消毒装置、臭氧高效投加装置和紫外线消毒装置。中心还承担了电解食盐法次氯酸钠消毒设备引进和国产化(水利部948项目),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示范,有利于促进有效解决农村饮水消毒问题,实现农村安全供水。针对重点省区存在的高氟、高砷、苦咸水等问题地区,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对口支持。中心正在主持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化研究及规模化应用示范》,主要开展适合规模化供水工程和小型供水工程的水源保障、水处理、消毒和运行监管等技术研究,在重点流域构建3个有代表性的农村饮水安全科技示范县。

中心还在在水利部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化验室,化验室目前能完成《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42项常规水质指标以及氨氮、总氮、总磷、溶解氧、石油类、溴化物、硫化物、电导率等共计50项指标检测,并对外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四)相关政策研究

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为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和配套政策等研究。主要完成了“我国农村饮水工作发展进程、成效、问题及未来发展研究”、“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研究”、“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WWF)”、“农村饮水工程长效机制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机制研究”、“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研究”和“农村供水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研究。上述研究成果部分已应用到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技术培训与宣传

为配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建设,提高基层水质化验人员技术水平,中心组织编写出版了《村镇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培训教材和配套教学光盘,在全国广泛开展水质检验和净水岗位培训,目前已培训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和净水岗位人员3000多人。同时,协助农水司开展了5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2000人。

在宣传工作方面,中心配合水利部相关司局在在相关媒体刊发了十来篇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闻报道。编写了宣传饮用水卫生知识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农村饮水安全农民读本》与《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挂图》,下发到项目区,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组织拍摄制作了宣传片《让亿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制作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果展板,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三、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做好扎实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饮水安全中心要按照水利部的有关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继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水利部相关司局和基层水利部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一)做好全国规划编制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立足于巩固、稳定、提质,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稳定住、不反复,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一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重点针对部分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和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科学合理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布局与供水规模。二是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立足问题导向,充分考虑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当地实际,统筹当前和长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三是明确责任,两手发力。进一步落实饮水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投资主导、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四是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财政补贴,健全基层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工程长效运行。通过规划的实施使全国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二)指导各地做好规划或实施方案编制

1、着重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着重做好水源选择。优先选用水库水、江河水等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保证率高的地表水源,合理利用过境水,充分利用山泉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二是着重发展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延伸市政供水管网与农村供水工程管网连通,推进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管理”发展;三是着重新建和已建工程的统筹利用。充分利用原有供水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工程改扩建和设施设备配套完善,做好联网并网和运行调度;四是着重发挥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作用。在规模化供水工程无法覆盖的地区,坚持以抓好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作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途径。

2、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运行成本核定和水价制定。在科学核定工程制水成本核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居民生活水价以及生产用水水价,拟定两部制水价、超定额累计加价的水价方案;二是加强表务管理。制定用户水表查抄工作方案,对抄表员实行奖惩机制,测算优化水表使用期限和定期轮换时间,做好坏损水表更换;三是加强供水单位和区域水质检测中心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定期轮训和绩效考评制度。

3、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实现供水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的突破,力争达到县城供水水平;二是实现工程自动化运行和信息化管理的突破;三是实现工程财务收入突破。使一批有条件的工程实现收支平衡,通过以水养水实现良性运行。

4、积极促进三个转变。一是规划目标任务转变。由原先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转变为开展局部建设与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并举,巩固已有成果,确保工程长效运行;二是建设投资方式的转变。由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向政府引导、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等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方式转变。采用PPP、BOT等融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构建助力农村饮水安全健康快速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三是运行管护理念的转变。由粗放管理向“从源头到龙头”的专业化运行管护体系转变。探索通过承包将工程运行管护较由社会化的专业企业管理,政府负责实施监管。

(三)完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为配合和指导各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目前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体系已经形成,涉及农村饮水安全综合类、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类型以及水量、水质和应急供水等方面。然而,根据“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的新需求,仍有必要对部分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有关内容进行甄别、修改和补充,同时编制出台新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更好地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四)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

一是抓好重大水专项课题——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化研究及规模化应用示范。开展水源保护、水质净化及消毒、运行监管等技术的标准化研究,通过县域规模的技术应用示范,形成一套可推广应用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全面提升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在集成消毒设备研发上实现新突破。综合运用紫外线、臭氧、电解食盐水等消毒工艺研发感官性更加适宜且保证消毒效率的集成消毒设备;三是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特点,积极开展操作简便、保障程度高、耐用时间久、运行成本低的水处理设备,尤其是降氟等特殊水处理以及适宜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净水消毒工艺设备的研发工作。

(五)指导各地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制定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完成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地调查评估。制定百吨千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保护技术要求,指导地方完成小型典型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估。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选择100处典型水源地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全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数据库。

(六)加强建设指导,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指导各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通过编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县级规划大纲、典型工程设计图册,指导各地科学选取优质水源、合理确定供水规模、优化工程水厂和管网的改扩建方案,做好典型工程设计、技术方案比选、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等内容。通过工程建设带动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工程实现长效运行,在确保质量和深度的前提下做好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

(七)指导工程运行管理,促进良性运行

指导各地根据农村供水工程的机泵设备、净水消毒设施设备、输配水管网的运行情况,综合采取工程局部改造和运行调度方案优化调整,并结合自身特点引进自动化管理技术,科学降低能耗、药耗、水耗等运行成本,促进工程良性运行。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发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管理信息系统。加快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步伐,以信息化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高行政监管能力、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质达标率。

(八)强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监督管理

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及地方事权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的要求,修订完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组织对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年度考核,总结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果,提炼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归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飞行检查。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年度覆盖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检查工作,对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实施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受益群众用水情况进行实地查勘,为年度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九)加强宣传科普与技术培训

加大促进农村居民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宣传科普,将普及饮水安全知识与宣传卫生常识捆绑推进,促进农村居民进一步养成饮用安全水卫生水的习惯,提高饮水安全意识,增进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了解。同时,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对农村供水单位负责人、净水人员、水质检验人员以及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十)开展对内对外合作交流

继续强化与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管理智囊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搭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技术交流平台,加强各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总结交流,定期开展农村供水单位负责人、净水工、水质检验工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技能竞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取得成就和成功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开展多边、双边交流合作,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促进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健康较快发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