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灌排中心成立30周年《中国农村水利水电》专辑(2015年12月)
灌排中心伴随着我国喷微灌事业发展而壮大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吴玉芹 相杨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6/2/24    

0 前 言

今年是灌排中心成立30周年,灌排中心前身是中国喷灌技术开发公司,是1985年7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国喷灌事业快速发展。30年来,几经更名变迁,人员、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灌排中心已经由原来批准的15人编制扩大到近200人,业务范围也有单纯承担有关喷灌规划设计咨询、勘测设计施工,国家喷灌贴息贷款管理、提供设备及代培运行管理人员等喷灌推广业务,发展形成了以农村水利公益项目管理、行业管理为主的事业层面和以设计、研究、咨询、示范、技术与产品开发等为依托的双层结构体系,已成为国内拥有从事农村水利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工程咨询评估,到工程项目管理、农村水利培训、技术推广、对外合作、农村水利工程监理等全方位为农村水利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30年来,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取得了飞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约1000万亩喷微灌(主要是喷灌)面积,发展为2013年近1亿亩的喷微灌面积。30年来,不论业务如何发展壮大,灌排中心一直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已任,以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为工作主线,一直伴随着我国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壮大而壮大。未来5到10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安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依然是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灌排中心也会一如继往全面服务于全国高效节水灌溉事业。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思考对策,以促进我国高效节水灌溉不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 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发展历程

我国喷灌技术初始于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初在探索中前进,20世纪70~80年代未,国家组织制定了宏观发展决策、制订相关技术标准,研发定型喷灌机具,组织灌溉、系统规划设

计理论基础研究,基本形成了喷灌发展的技术体系,喷灌公司就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进入80年代中期,为了加强喷灌技术开发和推广,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组建了喷灌公司,在中国农行、工行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支持下,组织安排专项贴息贷款支持农民兴建喷灌工程、扶持喷灌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喷灌设备生产线等,促进了喷灌事业的发展,也奠定了喷灌发展的基础。1988年,全国喷灌面积达到了1000万亩。

微灌技术兴起于70年代初,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推广,80年中后期,滴灌面积曾达到20万亩左右,主要是应用于辽东半岛、河北唐山、山东烟台的果树灌溉。但由于技术不过关、管理跟不上,特别是设备本身不配套,性能和质量不过关,建设不久就大部分报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菜蓝子工程的发展,微灌工程从果树向蔬菜大棚发展。90年代,我国加强了与国外的交流,山东烟台等地引进以色列、美国设备,建设了1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微灌面积。1996年,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原喷灌公司)与北京塑料制品厂合作,组建北京绿源塑料联合公司,从以色列引进微灌设备,同时自主研发了滴灌带生产技术,形成了八大类数百种规格的产品体系,是当时唯一能与国外滴灌设备企业进行抗衡的国有企业。1996年,国家五部委利用贴息贷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启动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的序幕。特别是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的措施来抓,全国喷微灌面积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至2000年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结束,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777.6万亩,其中,管道输水面积达 5351.88万亩,喷灌面积达到3197.12万亩,微灌面积达到228.87万亩。这些成绩的取得,除国家重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环境外,与国务院批准成立喷灌公司,组织自主研发、引进国外先进的喷微灌设备和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喷微灌技术所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

进入到新世纪,受土地经营方式的影响,喷灌技术一直在徘徊中前进,发展迅速不快,面积增幅不大,管道输水灌溉则稳步发展,而微灌技术,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研发出了价格低廉的薄壁滴灌带,大大降低了滴灌工程造价并成功应用于大田经济作物,加上新疆缺水形势日益严峻,微灌以其节水效益更高的优势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1.2 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效节水灌溉、特别是微灌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了2.14亿亩,其中,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11亿亩,喷灌面积0.45亿亩,微灌面积0.58亿亩。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例由2000年的10.8 % 增长为2013年的21.3%。微灌面积从2001年的323.1万亩增加到2013年的5784.8万亩,年增微灌面积420.1万亩。十二五期间的前3年,年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721万亩,其中,年增微灌面积621.3万亩。喷灌面积从2001年的3546 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4486万亩,年均增长喷灌面积 72 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从2001年的5856万亩发展到2013年11136 万亩,年均增长406万亩。从中看成出,新世纪,微灌面积增幅最大、发展最快。

1.3 发展特点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呈规模化发展。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喷微灌技术已由过去分散、小面积示范发展为分区域、大面积规模化推广。以区域主要作物为依托,形成鲜明的区域化特色。西北地区以滴灌为主,微灌技术已从过去主要用于大棚经济作物、果树等转变为大规模推广应用于大田作物。2013年,西北地区发展微灌面积已达4107万亩,占全国发展总面积的71% ,其中,新疆微灌面积达到3860 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66%;华北地区以管道输水灌溉为主,发展面积已达7911万亩,占全国的71 %;东北节水增粮行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800万亩,喷、微、管灌技术结合,90%的面积是在玉米、马铃薯等大田粮食作物区发展。广西高效节水灌溉以滴灌为主,大部分在糖料蔗优势作物上推广,四川省攀枝花市则在特色水果、大棚蔬菜中发展滴灌技术,均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一个以区域优势作物为对象,区域特色鲜明,规模化推进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2)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由单一技术向综合集成模式转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已从过去单一的灌溉技术向与农业良种、栽培、覆膜、农机配套、水肥一体化结合更加紧密的综合集成模式转变。如西北、东北地区的膜下滴灌技术,就是滴灌技术结合了覆膜、施肥、机械铺设、良种、农业栽培模式等多项技术的集成。东北部分地区玉米膜下滴灌,采用大垄双行一膜一带集成模式,利用特制机械,播种、覆膜、铺带一次完成,实现了节水增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新疆昌吉市推广大田棉花膜下滴灌,运用三膜十二行集成模式,并采用特种机械播种、覆膜、铺带一次完成,加以配套机械化收获,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北方井灌区主要发展低压管道化+射频卡自动控制灌溉模式,实现了节水工程与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节水及环境保护效益。

(3)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目标。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节水灌溉规模化、区域化推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目标已从过去增产增效、省工省时等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综合目标。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等均以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华北节水压采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护地下水环境。南方地区节水减排是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手段,减少灌溉用水定额和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入水体的数量,减轻面源污然;在牧区实施饲草料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主要目的是增加饲草料产量,减少天然草场载畜压力,保护天然草原生态,实现 “小建设、大保护” 。

(4)滴灌技术应用于大田作物,加速了微灌技术的推广。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引进消化国外滴灌带生产技术,将滴灌带生产本土化,大大降低了滴灌带生产成本,滴灌带价格由原来的每米1~2元降低到0.15~0.25元。滴灌带价格的降低极大的促进了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由原来仅限于在果树、设施农业等推广扩大到高附加值大田经济作物,近年来又延伸到大田粮食作物,推广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以大田滴灌为主的微灌面积迅速增长,已超过喷灌面积,发展速度远超管道输水灌溉。未来五年,微灌推广面积或将首次超过管道输水灌溉面积,成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生力军。

2 存在问题及分析

2.1 现状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高效节水灌溉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部分是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分散经营方式,而喷微灌技术是适应集约化经营的先进技术,要实现规模化区域性推进喷微灌,并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化组织建设政策的出台,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同时,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也促进了土地流转、土地整合和土地规模化经营。但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仅约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6%。土地分散经营仍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主体,是规模化、集约化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特别是喷微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2 节水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随着国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指标已分解到各省、各县,为建立起节约用水的约束机制打下了基础。但大部分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还难以逐级逐项分解到位,颁布制订出科学的、可操作的灌溉用水定额还需时日;农业灌溉用水监测、计量和控制设施配套率低,大部分地区还不能实现按方收费,管理设施、手段尚不足以支撑实施严格的农业灌溉用水监控和管理。水价改革还停留在试点阶段,大部分用水户节约的水量还不能有偿交易;节水灌溉目标尚未纳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节水责任尚未落到实处。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2.3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加强

在一些水资源缺乏、但有一定土地资源的地区,生态环境的意识淡漠,不顾水资源条件,无序开发水资源,盲目发展灌溉面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依然存在。塑料薄膜的使用,增加了粮食和农产品产量、产值,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有些地方污染还相当严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严重降低土壤质量,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农村生活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大田滴灌均使用一次性的滴灌带,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同时加大了滴灌发展成本。

2.4 农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农民的土地收益已不是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1.17亩,在土地分散经营的大背景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所生产的增产、节水、省工、省时效益非常有限,加上有些地区机械化水平不高,发展大田滴灌等铺带、放苗等可能还会增加劳动力投入等。另外我国部分喷微灌产品设备质量不高,工程设计不科学、灌溉制度不合理,对农民科学灌溉缺乏必要的指导等,造成喷微灌工程效益不显著,灌溉管理水平低,甚至导致农民需要灌水时不上水、灌溉质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水户对喷微灌技术的认识。

2.5 高效节水灌溉服务体系薄弱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基层服务体系的政策、资金扶持,建设、恢复基层服务站,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得以大力加强,但基层水利站机构设施、人员能力、管理资金等不到位、不配套的情况还很严重,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面积小、组织建设仍在探索之中,自我服务能力远远不适应工程管理要求,根据调查,全国仅有17%的用水合作组织运行良好,64%的用水合作组织运行状况一般。专业化服务队伍少而又少,及时提供设备维修、易损件购置、工程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网络不健全,远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

3 发展对策建议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面积大幅提高,节水增产效果显著,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技术推广的进程和效益的充分发挥。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慎重思考,研究对策。

3.1 科学制订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水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为目标,科学制订不同层次的十三五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规划。中央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区域定位,作好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顶层设计;省、县根据其水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为约束,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

针对大田膜下滴灌造成的污染问题,要处理好覆膜与不覆膜的关系,既算经济账,更算环境账。尽量不覆膜,覆厚度,禁止薄膜生产流通;尽量利用多年用的滴灌管(带);研发多年用大田滴灌带配套综合技术,为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型的大田滴灌提供科学基础。

3.2 在具有规模化经营条件的地区优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

高效节水灌溉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省工、节能等优点,是一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只有在土地规模化经营条件具备的地区发展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相适应,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才能长效、充分发挥效益、才有生命力。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土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土地分散,不利于喷滴灌技术的推广、效益的发挥。在选择发展喷微灌项目区时,充分考虑自然、社会和农民意愿等各方面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应选择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种田大户、农场等管理具备规模化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户等作为项目申报建设主体建设喷滴灌项目,或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推动项目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实现项目区规模化经营。同时,采用综合技术,加大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效率的巩固示范区,激发农民应用喷滴灌的积极性。

3.3 加强部门合作,实现灌溉综合效益最大化

喷微灌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省时、增产增收效果,实践证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只有和良种、农业栽培、水肥一体化、用水管理技术及机械化配套结合,才能取得增产、增效、节水、省工、省时的效益。拟取得效益最大化,需要多部门合作,多学科联合,形成节水灌溉综合集成技术,效益才能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灌溉才有生命力。有些地方发展喷滴灌后,仅将设施作为灌溉输水工具,施肥还沿用传统方式,而没有发挥滴灌设施施肥施药工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滴灌技术的推广效果。因此,在推广滴灌等微灌技术时,应加大对用户正确使用微灌设施的培训,指导用户正确的灌溉、施肥施药,充分发挥滴灌设施节水节肥,节能省工,增产增收效益。同时,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综合技术集成试点示范区,吸引多部门、多学科的人才联合攻关,只有这样,实现灌溉综合效益最大化,高效节水灌溉效益才能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灌溉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3.4 研究制订科学的灌溉制度并指导农民灌溉

喷微灌具有灌溉便利、灌水精准的特点,可实现适时适量的灌溉。据调研和试验数据分析,喷灌可实现节水20%~30%,滴灌可实现节水40%~60%,同时能实现大幅度增产增收。但实践中发现,一些项目没有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仅将喷滴灌设施作为输水设施和抗旱措施,而没有发挥其设施施肥施药工效,致使其节水节肥、省工省时、增产增收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推广效果。仍沿用地面灌溉时的灌溉频次,不但没能增产,还造成了作物减产;一些地方在发展喷滴灌后,与常规灌溉相比,取得了一定的节水效益,但与其应有的节水效果相比,差距较大。没有科学的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作保证,喷滴灌技术节水增产效益就不能充分发挥。应加大喷微灌等节水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主要作物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同时,加大对试验成果的推广培训力度,指导农民(用水户)科学的进行灌溉,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节水增产的目标,推广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