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背景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1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水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干旱缺水依然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5%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2,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还有较大提高潜力。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举措,是一项革命性措施。
为加快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积极利用外资增加对农业节水灌溉的投入,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根据国家利用国外中长期优惠贷款的有关投资政策,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报请国务院批准,由水利部组织北京、河北、青岛、沈阳四省(市)于2001~2005年,实施了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以下简称“世行节水一期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完成,并获得世行“非常满意”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实际需求,在有关省(自治区)申请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报告的基础上,由水利部世行项目办组织,于2012年开始,在宁夏、河北和山西3省(自治区)24个项目县(市、区)开始进行世行贷款节水灌溉二期项目的建设(以下简称“世行节水二期项目”)。
2 项目机构
为了保证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世行贷款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利用外资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世行节水一期项目和世行节水二期项目,均由世界银行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相关省(市、自治区)发改、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和涉及的项目县(市、区)共同组织实施。
水利部领导高度重视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在项目立项伊始就成立了项目协调小组。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农水司、国科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和有关省(区、市)水利厅(局)有关负责人组成,下设水利部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办公室(CPMO)。并将水利部世行项目办设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具体承担世行贷款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3 建设目标
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以资源性节水(“真实”节水)作为项目设计的基础,项目实施的三个主要目标:(1)增加项目区农业产量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2)在项目区实现资源性节水(“真实”节水);(3)促进项目区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这三大目标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第一项是基础。只有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参加项目建设。第二项目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第三项目标则要求在项目执行期间建立起来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在项目结束后,能够继续执行和发展。通过三个建设目标的实施,在项目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4 项目内容
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主要是根据我国农业节水研究与生产实际,并在总结、综合、创新国内外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贯彻资源性节水(“真实”节水)的理念,并在项目区通过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等综合节水措施的建设,在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减少实际耗水量(ET),实现水资源的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工程措施建设包括发展管灌、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效率型节水,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农业措施建设内容主要是进行土地平整、深松深翻、秸秆还田、薄膜覆盖、平衡施肥等。通过农业措施的实施达到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作物耗水量,降低无效蒸腾蒸发量的目的。
管理措施主要指各级世行项目办能力建设、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WUA)建设、管理人员国内外培训/考察、项目监测评价、应用技术研究、流动专家组技术咨询服务等,另外还包括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项目监测评价以及项目信息管理系统(MIS)开发应用等。
具体而言,世行节水一期项目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48万hm2,其中:渠道防渗衬砌灌溉面积46137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37327 hm2,喷灌面积10789 hm2,微(滴)灌面积10630 hm2;世行贷款节水灌溉二期项目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85万hm2,其中:渠道衬砌灌溉面积24349.6hm2,低压管道灌溉面积27200.67hm2,微灌面积983.03hm2,改善灌溉面积5933.03 hm2。在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世行节水一期项目和世行节水二期项目均相应在项目区开展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的实施。
5 项目成果
5.1 世行节水一期项目主要成果
世行节水一期项目在北京、河北、山东(青岛)、辽宁(沈阳)四省(市)建设实施,项目实际完成投资为16.20亿元,占项目评估投资额的111%。全项目区共计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104730hm2,其中:发展渠道防渗衬砌灌溉面积45160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37641hm2,喷灌面积11327hm2,微(滴)灌面积10602hm2。
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区小麦平均产量从4.55t/hm2增加到6.14 t/hm2;玉米从5.78 t/hm2增加到6.32 t/hm2%;花生从3.89 t/hm2增加到5.03 t/hm2;棉花从0.8 t/hm2增加到1.16 t/hm2;大棚蔬菜从62.1 t/hm2增加到224.7t/hm2,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区农户人均纯收入为4272元,较2000年基线值2102元,增收2170元,提高103%。
项目区各种节水灌溉方式下的渠(管)系水利用系数均有了较大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均显逐年提高。其中,微/滴灌0.90,喷灌0.86,低压管道输水0.84,渠道防渗0.70,分别较项目实施前同种灌溉方式(或当时的现状灌溉方式)分别提高25.0%、28.0%、33.0%、32.0%。四种节水灌溉方式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在项目实施后平均为0.81,较项目实施前基线调查平均值0.62提高30.6%。在项目实施期内全项目区共减少地下水开采8436.6万m3, 真正实现了农业节水与农民增收相统一,并提高了农业水分生产效率。
特别是世行节水一期项目在我国首次提出农业节水项目建设应以资源性节水(减少蒸腾蒸发ET)为设计指导思想,并实现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增收、资源性节水(“真实”节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世行贷款节水灌溉一期项目得到了世行检查团的多次满意评价,其中世行第八次、第十一次检查团将该项目检查结果评为“非常满意”。同时,世行竣工验收检查团和独立评价局将本项目评价为“非常满意”项目,并建议在更大范围加以应用推广。该项目创新和推行的基于ET的资源性节水理论与实践成果,已引起了国内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5.2 世行节水二期项目成果
世行节水二期项目在河北、宁夏、山西三省(自治区)24个项目县(市、区)建设实施,项目建设期5年。该项目截至2015年6月,已完成项目投资5.57亿元,其中世行贷款报账支付3600万美元(约占世行贷款计划的45%)。全项目区计划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59324.03hm2,其中:发展渠道防渗衬砌灌溉面积27496.33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27909.34hm2,滴灌面积1051.66hm2,改善灌溉面积2866.7hm2,截止目前,3省(自治区)项目区共计完成节水灌溉面积41035hm2,占计划的70%。本项目将在2017年全面完成。
6 主要创新
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1)项目建设以减少农田水分消耗量(ET),提高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提高单位ET的农作物产量或产值)为目标,而不是单纯以工程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为目标;
(2)在改善灌溉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和管理综合节水措施,使土壤墒情适合农作物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
(3)项目区执行地下水管理计划,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WUA),使农民参与项目建设,并承担部分灌排工程管理养护职责,充分发挥了农民的自主意识。
7 项目经验
通过学习借鉴世行节水灌溉项目的管理经验,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
第一,更新节水观念。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工作,不仅要提高灌溉效率,而且要注重降低农田实际耗水量(ET)。世行倡导和推行的资源性节水(“真实”节水),其本意是减少农田水分蒸发蒸腾量(ET),此项要求是对提高灌溉效率的补充和发展。从整体上来讲,只有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减少水分蒸发量(ET),才可减少水资源的实际消耗量,提高水分生产率。
第二,落实综合节水措施。世行对节水灌溉项目的管理,强调要求以当地政府主管水利、农业的领导为首,组成有水利、农林、财政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同时,由各行业的学术造诣深、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流动专家组,为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提供服务。这一套作法克服了一个部门主持项目管理的局限性,使落实综合节水措施有了组织、资金和技术的保证。
第三,贯彻执行农民参与式管理制度。大力提倡在项目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WUA),由协会组织管理维护灌区斗渠以下的田间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负责组织浇地和按用水成本与用水量收取水费。充分发挥受益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当地农民积极融入工程建设与实施管理中,真正起到了全程参与、建管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节水灌溉设施作用的目的。
第四,对项目建设实行全程管理。世行节水灌溉项目划分为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竣工验收与后评估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若干技术环节,每个环节的内容与节水灌溉的传统作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别。世行节水灌溉项目还对项目进度和采取的节水措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跟踪项目实施,为改进管理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