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7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人民日报》(2016年6月19日 11版)
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云南省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水利部网站
  水利部调研组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6/6/20    

编者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一条就是大兴农田水利。伴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农田水利“谁来投”“谁来建”“谁来管”问题日益凸显。日前出台的《农田水利条例》提出建立健全一系列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为新时期补上农田水利短板提供了法治保障。

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水利部和云南省选取陆良县恨虎坝灌区、中坝村和澄江县高西片区3个试点,推进农田水利改革,经过一年多努力,成效明显。今后农田水利出路何在,如何确保工程建得成、长受益,本版刊发水利部调研组的调查报告,以飨读者。

带来啥变化?

试点前“有人用无人管”,灌溉成本高;试点后节本增效明显,亩均节省300多元

恨虎坝中型灌区改革试点。该区位于陆良县西部小百户镇炒铁村,虽有恨虎坝水库,但缺乏灌溉配套设施,运行管护机制不健全,水价机制不合理,有人用无人管,导致1万多亩农田旱时难灌溉,群众只能拉水灌溉,亩均成本240元以上。

中坝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该区位于陆良县小百户镇,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田间计量设施不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严重。

澄江高西片区改革试点。该区位于抚仙湖北岸的龙街街道高西社区,涉及人口721户。由于水利投资渠道单一、管护机制不健全、灌溉方式落后,导致用水保障率和用水效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据调查,该试点区化肥、农药年施用量分别为351.3吨、194.5吨,入河污染物为27.3吨。因总氮超标,2013年梁王河入湖口处水质为Ⅴ类—劣Ⅴ类。

三个试点区建机制、建工程、调结构,经过一年多努力,发生可喜变化:

建立一整套合理的体制机制。试点区先后建立了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激励、工程建管、社会参与等制度办法。有了制度保障,社会资本与用水合作组织共同组建农业科技节水有限公司,实施田间工程建设管理;农业水权分配到户,用水实现计量收费,亩均水费大幅减少。小百户镇炒铁村村民张建方算了笔水账:原来浇一亩地需请人拉四车水,每车60元,总投入240元;如今输水管道铺到田间,每方水0.6元,浇一亩地只需25方水,仅花15元,浇地成本减少225元。

建成配套完善的工程体系。试点区建成提水泵站8座、装机1055千瓦,建设输水主管291千米、干支渠道24千米等骨干工程,实施了1.3万亩微灌工程、7160亩渠灌工程。恨虎坝700亩微灌示范区实现了水利现代化,炒铁村村委会主任孙永林说:“现在浇地用上了‘自来水’,真方便,一刷卡水就流到地里。”以前村民从未见过的电磁阀、取水计量器、墒情监测站也从田间地头冒了出来。

实现多方利益互惠共赢。据实测推算,3个试点区亩均灌溉成本节约300余元,减少灌水劳力6个工日以上,每亩节本增收2000多元;企业投入获得合理回报,恨虎坝试点的社会资本年均收益率达7.8%—9.8%;政府强化了水资源管理能力,实现了节水减排,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0提高到0.70—0.85,亩均节水120立方米以上,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物44.6%。

推进了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灌溉条件显著改善,促进了2240亩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种植蔬菜、花卉等高效作物,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基层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和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与5年前比,试点区村委会议事率提升35%以上,群众纠纷矛盾减少;农村用水条件的改善,带动了村容村貌改观,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改革改了什么?

农业水权分配到户,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合理农业水价

建立农业水权分配办法。陆良县结合恨虎坝灌区、中坝村2个改革试点,在全县推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确定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和灌溉定额,赋予每亩土地平等水权,并颁证到户,为计量用水、节水奖励提供了支撑。

探索农田水利引入社会资本路径。恨虎坝灌区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了一套公开比选、群众决策、进退有据的程序,创建了风险合理分摊、政府精准补贴制度,实践了社会资本与受益群众合作运营农田水利的新模式,激发了市场和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

创新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试点区的田间工程实行全成本水价,由新组建公司收取;骨干工程实行运行水价(不计折旧),由水管单位收取;水源工程由政府补贴。按照不同作物实行差别化水价,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以群众承受能力为基础、企业合理盈利为基准和政府让利为调节,建立了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试点区探索对执行水价与运行成本水价之间的差额予以补贴,对节水予以奖励,用水户在定额内节余的水量可自行交易,未交易的水量由政府加价0.05元进行回购。陆良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用于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

明晰政府管理事权。试点解决了当前农田水利“谁来投”“怎么投”“投多少”的问题。对灌排骨干工程一般以政府投入为主,田间工程可以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对有一定经济利益回报的工程,尽可能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和受益主体投入。这为新常态下加快补齐农田水利短板探索了新路。

试点经验产生了积极影响。云南昆明市石林、红河州建水等7个县(市、区)已将试点经验借鉴推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亿多元。

有何经验启示?

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以水权分配、水价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为支撑,创新体制机制

云南农田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思路。在改革试点工作中,水利部和云南省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以引入社会资本为重点,以水权分配、水价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为支撑,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护、运营体制机制,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投入不足、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新时期农田水利发展探索新路、摸索经验。

二是明确改革目标任务。试点区确定四项原则: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有限目标、分类试点;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总结经验、逐步推广。3个试点分设不同目标:恨虎坝灌区以引入社会资本为重点,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中坝村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探索建立主体明确、责任落实、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高西片区以规模化高效节水减排为依托,探索大户自建、自管、自营的建管模式。通过试点,建立起水权明晰、水价形成机制合理、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用水精准补贴等机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着力突破难点、创新机制。群众能否接受,引进企业能否获得合理利润,这些都是试点成败的关键。云南省在试点区搭建综合改革平台,采取水权、水价、产权改革、建立新型管理组织等系统化解决方案,较好解决了改革难点问题。陆良县水务局党委书记王俊介绍,在合理确定水价过程中,坚守亩均水费不超过240元底线,不增加农民负担,而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在工程管护方面,通过企业与农民用水协会联合组建公司,两者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水平;在引进社会资本过程中,农民合理分担水费,政府予以精准补贴,保证了企业合理效益和工程良性运行。

四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试点过程中,充分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试点方案先后经过7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建设过程中村民选派代表参与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占地协调。陆良县通过召开党员会、户代表会、村民大会等方式,把改革意图宣传到位,算清前后对比账,让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奠定了改革推进的群众基础。

总结云南的改革经验,我们认识到农田水利供给侧责任主体正逐步向政府、农民、社会资本多元结构转变;改革方式由单项改革措施、单兵突破向综合施策、系统推进转变;改革以问题为导向,把解决“最后一公里”作为重点,倒逼骨干工程建管改革,推进农田水利系统治理、协调发展。下一步要顺应发展要求,树立系统改革思想,扎实推进改革,加强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相关政策研究,加快研究出台《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不断为农田水利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链接:云南省农村水利改革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试点专题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