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部级领导 > 正文
——适应新常态 落实新理念 全面加快“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
陈雷:在2017年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1月16日
  水利部部长     陈雷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7/1/19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总结近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成效,分析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形势,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重点任务。刚才,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工作情况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听后深受启发,倍感振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精辟阐述了治水兴水的重大意义,深入剖析了我国水安全新老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形成了治水兴水管水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治水兴水高潮迭起,节水护水持续加力,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水利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良好开局。同时,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水利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十二五”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到2万亿元,年均投资4000亿元,水利投资总规模比2010年翻了一番,是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最大的五年。2016年达到6781亿元,较上年增加16.5%,1~11月全社会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0.2%,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1.9个百分点。二是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提档加速。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在建项目已达106项,在建规模超过8000亿元。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明显加快,2016年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到96.4%,为历史同期最快,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三是水利改革攻坚实现重要突破。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利投融资机制、水权水价水市场等领域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是2016年,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等支柱性、标志性重要改革举措出台实施,水利发展的生机活力进一步迸发。四是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十二五”期间,国务院批复了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国抗旱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19项重大水利规划,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118项。2016年,《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实施,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的水利规划达到25项,是近年来批复规划较多的一年。五是规划计划管理得到全面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统计分析、精准调度和督导检查制度全面落实,水利部的做法和经验受到国务院大督查的充分肯定和通报表扬。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者的心血与付出。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全国从事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局面新境界。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着力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创新规划计划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与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动水利发展方式转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水利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把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因水制宜、量水而行,更加重视节水护水管水,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要准确把握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思维方法,坚持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充分发挥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精神谋划水利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培育水利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水利融合发展,以改革推动和创新驱动,带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水利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水利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看,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都与水利息息相关,都需要发挥水资源的引导约束功能和水利的支撑保障作用。从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看,增加水利投资当前能拉动需求、长远能改善供给,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结构效应,是激活有效需求的重要措施。从中央政策举措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水利列为补短板的重要领域,并从国家投资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国务院已就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作出安排部署。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补短板、破瓶颈、夯基础、增后劲上狠下功夫,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

第三,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着力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农业生产的水利根基还不稳固,农业用水总量不足与效率不高并存,农业节水还有很大潜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必须加快补齐农田水利短板特别是农业节水这个突出短板,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农业节水政策支持体系、农业节水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在东北粮食主产区、西北水资源紧缺地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南方水生态保护地区和农业规模化种植区,建设一批重大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实施一批现代灌区建设,着力解决农业用水粗放和缺水问题,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

第四,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着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严格管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当前,水安全领域新老问题相互交织,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新问题愈加凸显。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要求,严守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加强江河湖库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统筹推进水资源全面节约、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五,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着力激发水利发展生机和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也是深化水利改革的关键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坚持把改革理念融入工作之中,把改革目标任务与发展目标任务一同研究谋划,把改革方面的制度建设与加快水利建设的政策举措同步安排部署。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着力落实好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水利投融资、水权交易等重大改革,抓好水流产权确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等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治保障的水利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补齐补强水利建设短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江河整体防洪能力仍需提高,区域水利发展还不平衡。“十三五”期间,要紧紧围绕保障国家水安全这条主线,以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补齐补强短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第一,完善江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在加快推进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健全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一是加强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长江流域要针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出现的江湖关系变化,集中力量加强中下游干流河势控制和崩岸治理,统筹推进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整治和“四水”“五河”等主要支流治理,加强蓄滞洪区建设,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防洪保安能力;黄河流域要针对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和近年来黄河水沙新变化,加快实施黄河下游、宁蒙河段治理,推进下游滩区治理和居民迁建,抓紧做好黄河古贤等流域控制性工程前期论证工作,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淮河流域要针对下游洪水出路不足、中游排水不畅的问题,加快推进上游水库、中游行蓄洪区调整和下游入海通道工程建设,着力提高流域洪水蓄泄能力;海河流域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推进蓄滞洪区建设与调整,加强重要河道治理,加快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珠江流域要加快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实施西江干流河道治理,进一步加快江海堤防达标建设,提高流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松辽流域要全面完成东北三江防洪治理任务,加快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推动三江连通骨干工程建设,整体提高东北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太湖流域要以增加太湖洪水出路为重点,加快推进太浦河后续工程、望虞河拓浚工程、吴淞江扩大行洪能力、环湖大堤达标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治理格局。各流域要把防洪工程建设与水生态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与水资源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与流域管理调度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构筑流域防洪安全屏障的同时,构建流域绿色生态屏障。二是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等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要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流域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处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以及防洪与河湖生态保护等关系。继续实施山洪灾害防治,推进重点海堤达标建设。三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针对近年来城市“看海”的突出问题,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用途管制,防止城市发展侵占河湖、堵塞河道、挤占排涝空间、影响雨洪调蓄,给洪水以出路。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快城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排涝应急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第二,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对供水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一是提高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配置工程作用,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用水需求,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供水压力,提高应对特大旱灾能力。二是完善流域水资源配置体系。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论证、稳步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骨干工程,统筹加强中小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多水源互联互调、多功能安全可靠的城乡区域用水保障体系。三是完善城市供水结构。科学配置、严格管理、节约利用城市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大雨洪资源、再生水和海水等开发利用力度。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利保障能力。一是巩固提升现有灌溉面积。把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作为巩固提升现有灌溉面积的重要抓手,完成纳入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和251处大型泵站改造任务,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旱涝保收农田面积。二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以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为重点,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结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和大中型水库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适合发展灌溉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实践无止境,改革正当时。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自觉担负起推进水利改革的主体责任,不断把水利改革推向深入。

第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水利改革。总体上看,水利改革要聚焦两大重点方向,一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完善农业水价、水权水市场、水利工程产权、水利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治理,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等制度,提高水利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水利改革政策措施,关键是加大落实力度,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取得实效。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方面,各地要按照中办、国办《意见》要求,把河长制作为深化水利改革的重中之重,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水域岸线管控、节水治污控源和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河长体系,推动河湖管理再上新台阶。在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方面,各地要积极利用当前水利投资的良好政策环境,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要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和聚集放大作用。要用足用好过桥贷款、抵押补充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金融支持水利政策。充分发挥地方水利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探索设立水利投资基金等新型融资模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完善投资补助、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收益分配、价格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和运营。在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按照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抓紧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等工作,落实水流产权的所有权人职责和权益、明确使用权的归属和权利义务,厘清水资源资产所有者与监管者的关系及管理形式,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水流产权制度。这些改革都是涉及水利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保障,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第二,着力增强水利改革的实效性。深化水利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水利改革融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方法步骤,务求改革实效。一要注重顶层设计。根据经济体制、生态文明制度、农村改革等改革要求,着眼全局和长远,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把握主攻方向,找准突破口、着力点,以关键改革牵引全面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全局与局部相协调、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二要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禀赋、水利发展状况,制定差别化的政策措施,突出分类指导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认识还不深入、需要探索经验的水利改革,要先行开展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改革模式,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试点工作不在多,而在于精;时间不宜过长,关键要有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注重基层首创。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把推进水利改革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鼓励创新、表扬先进、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工作机制和环境。

第三,切实抓好改革举措的落实。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要坚定改革信念信心,保持改革定力韧劲,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层一层抓落实。一要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改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推动,抓实目标任务、抓紧跟踪问效、抓好机制保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特别是要把涉及利益复杂、推进难度大的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二要切实加强监督考核。要根据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通过督察发现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改革抓得实、有效果的要给予表扬,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追责问责。三要广泛凝聚改革合力。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各地水利改革形成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要加强总结、宣传和推广,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营造共同推动水利改革攻坚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也在水。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严格管理,加快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各地要结合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家底,以省、市、县三级行政区为单元,全面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要立足在水资源上过紧日子的思想,统筹做好区域水利规划和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布局,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二是谋划好重大节水工程和节水行动。各地要把农业节水作为主攻方向和战略任务,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和农业节水技术普及推广,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实施规模化重大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深入开展工业、城镇节水,积极推进重点用水行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三是严格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论证。要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作为先决条件,做好用水需求预测,深入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四是建立水资源监测预警机制。以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以县域为单元,建立水资源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力争到2020年,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85%以上,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70%以上。

第二,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把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加强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护和治理,严格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制,加强地下水保护和超采区综合治理,涵养地下水源,修复地下水生态系统。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增强保水储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二是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加强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以京津冀“六河五湖”、西北内陆河、重要湿地等为重点,推进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境和生态功能受损河湖的生态修复。划定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严格限制占用水域,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开展退田退渔退养还河还湖还湿。三是坚持维护河流健康、构建生态廊道,科学确定和维持河湖生态流量。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深化河湖水系连通运行管理和优化调度。合理安排重要断面下泄水量,维持重要河湖、湿地及河口基本生态需水,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优化调整沿河湖排污口布局,限制和减少入河湖排污总量,维护河湖良好生态。

第三,切实加强江河流域系统治理。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创新江河湖库治理模式,加强流域系统治理和保护。一是在流域综合规划编制中,要统筹防洪、供水、生态、航运、发电等功能,科学确定重要江河湖泊生态流量或生态水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管理。二是在项目前期论证中,特别是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前期论证,要统筹研究确定工程的功能定位,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环境影响与工程技术经济、征地移民一样,作为方案优化比选的主要评判要素,科学合理确定工程方案,尽可能保持河流自然形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三是在工程运行管理中,要坚持兴利服从防洪、区域服从流域、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加强流域统一调度管理,科学制定调度方案,统筹兼顾多方利益,实现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航运、发电的多赢。

第四,科学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自然河湖水系、调蓄工程和引排工程为依托,科学规划和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一是恢复河湖水系自然连通。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因地制宜实施河湖水系自然连通恢复工程,通过清淤疏浚、打通阻隔、连通水网,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保护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功能。二是扩大江河湖库引排能力。通过实施必要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增强江河湖库的连通性和水体的流动性,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修复河湖和区域水生态,增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三是实施农村河道堰塘整治。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渠连通等措施,提高农村地区水源调配能力、防洪排涝能力、河湖保护能力,改善农村环境和河流生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五、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打造高素质规划计划队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规划计划部门承担着繁重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要求,着力抓好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升水利规划计划行业管理能力,着力开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新局面。

第一,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规划计划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把管党治党与业务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逐级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要扎实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保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为民务实的良好作风。

第二,进一步加强规划计划队伍建设。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计划队伍建设,配足配强规划计划人员力量。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建设任务重的地区,要通过对口帮扶、技术援派等方式,充实规划计划专业人才队伍。要加强知识更新培训、挂职交流、实践锻炼,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风过硬的水利规划计划干部队伍。

第三,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规划计划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龙头。从事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同志,要把加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准确把握中央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深入思考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不断增强规划计划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要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方法,深入基层一线,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制定对策,着力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创新,抓实事、解难题,抓协调、聚合力,抓关键、促落实,确保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第四,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规划计划岗位是水利部门的关键岗位,必须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四讲四有”。要强化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和措施,深化源头治理,扎紧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咬耳扯袖,对顶风违纪行为严肃查处问责。

同志们,规划计划工作事关水利改革发展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