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经验交流 > 省际交流 > 正文
来源:安徽省水利厅网站
安徽省2016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述
水行阡陌润皖乡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7/1/24    

 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清淤过后的南陵县柴浦塘碧波荡漾。2016年11月30日,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全省掀起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

2016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项目整合,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投资、建设和管护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以重点水利工程和面上农村水利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至12月底,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190亿元,完成土石方量5.89亿立方米。实现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73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万亩。全年共解决了328.4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成立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组织1.5万个,颁发所有权证20.9万份、使用权证26.9万份,签订管护责任书31.2万份,圆满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

高度重视 多管齐下强投入

在两岸垂柳依依、桂花、冬青树环绕的塘埂上,南陵县三里镇漳溪村村民任贵田高兴地告诉记者:“该塘口整治土方量5万立方米,共投入资金38万余元,其中财政按照6元/立方米补助30万元,群众通过土地调整、投劳折资约8万元。经过扩挖清淤整治,加宽培厚了800米塘埂,蓄水量一下增长了好几倍,农田灌溉面积扩大至245亩,受益群众达365人,提升了抗旱能力,改善了周边水环境。 ”

粮安天下,水利先行。和南陵县一样,安徽各地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冬修季节形成了“山乡处处是工地,上下齐心修水利”的火热场面。

安徽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戴健介绍,从2016年初开始安徽省就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安排布置工作。年初的全省水利局长会议,谋划部署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9月份,安徽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电视电话会议,李国英代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部署以堵口复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水利设施等为重点的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任务。10月份,全省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召开,印发了《安徽省2016~2017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和《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竞赛评比办法》。11月份,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造林整地现场会召开,对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发动。

安徽省政府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列为全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实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县(市、区)长负责制,省对市、市对县区进行层层考核,每月督导,年终评价。省级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的协调下,县级依托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明确各部门分工,各涉水部门出台支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意见。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多元投入。安徽省、市、县三级财政都设立了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全年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达98.7亿元,维修养护资金4.4亿元。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从各类涉水项目资金中提取1%用于所建工程维修养护。通过“先干后补、考核奖补”带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群众筹资投入水利建设,年度群众及社会资金投入40.2亿元。省级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组织协调下,县级以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科学规划 有的放矢建台账

安徽省水利厅超前谋划工作,2015年10月提前下达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6年度任务计划与奖补资金,要求各地尽快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并要求各地据此开展前期工作,为各地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赢得了主动。

2016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修复今年水毁工程,确保明年防汛安全和着力补齐“四块短板”的要求,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二是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围绕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根据水利部下达的计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施。三是面上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围绕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修复、完善、提升,突出抓好小型水利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扶贫攻坚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灾后险库加固工程、大型灌区配套工程、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小农水项目县工程等八大类工程建设。各地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根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类型,逐项建立工程台账,按照建立的台账和明确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为统一工程建设标准,安徽省水利厅编印出版了《安徽省农村水利工程典型图集》,分为农村饮水安全、八小水利工程两个分册,对农村饮水和小水库、泵站等我省主要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统一技术要求,指导各地按照规范标准开展建设管理工作。

为规范管护经费筹集使用,组织编制了《安徽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管护定额》。为加快推进大型灌区项目建设,召开了大型灌区前期工作推进会,每月调度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为灌区项目立项做好准备。

压实责任 狠抓监督重质量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各地加强了督查检查,定期督查、暗访巡查的力度,对任务落实、工作进度、工程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评比,修订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竞赛办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11月份,省农建指挥部分成5个组,赴16个市、31个县区,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委托有关中介机构对小农水项目县、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等工程进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完成的工程量少于计划工程量或工程质量差的,扣除相应的补助资金或不予补助。

配合水利部等完成对大型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稽查、督查。

对农村饮水等项目工程采取通报、约谈、现场督查等方式督促相对落后的县区,开展县级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与运行情况督查等。

继续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管材抽查,对检测不合格的管材企业进行通报,并责令相关市县进行整改。

对村里自主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安徽省采取“主体申报、审核立项,落实责任、先干后补,考核验收、兑现奖惩”的办法加大扶持。

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韦金保介绍,需要具有施工资质队伍建设的,也是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行通过招标、议标等方式,自主择优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水利和其他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和资金使用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

省水利厅副厅长张肖透露,下一步我省将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群众全程参与,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考核奖补等机制,鼓励更多农民、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

项目带动 务求实效谱新篇

2016年,安徽省水利厅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开展水资源双控行动,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2016年实现新增供水能力2.89亿立方米,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73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0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0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73.4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基本形成。全省各地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省级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组织协调下,县级以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落实财政奖补政策,采取先干后补、考核奖补的办法,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群众筹资投入水利建设和管护。2016年,全省用于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资金达到80.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5.7亿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42.2亿元,乡镇资金5亿元,带动群众及社会投资17.8亿元,各级财政资金中通过整合各类涉水项目的资金为38亿元,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不断创新。探索创新工程建设模式,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分类明确建设主体,落实建设责任。对于村以内凡是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够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采取“主体申报、审核立项,落实责任、先干后补,考核验收、兑现奖惩”的办法完善操作程序,支持其自建自管。村集体、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建设和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有序开展。各地按照《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试行“两证一书”制度,探索建立水利专业化管护实体、水利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管理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管护组织。不断加大管护资金投入,2016年市县财政投入管护资金2.2亿元,群众和社会组织投入管护资金1.2亿元,管护改革取得新成效。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