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正文
搞好灌溉试验 发展节水事业
  河北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4/9    

灌溉试验研究是农业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在当前水资源紧缺、农业发展缓慢的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下面,就河北省灌溉试验的情况作以汇报。

第一部分 河北省灌溉试验站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河北省系统地开展灌溉试验始于七十代末,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一、初步形成了站网体系 健全了组织机构

河北省目前有一个中心站和五个试验站,中心试验站建于1984年,位于石家庄近郊,为水利厅直属的处级事业单位,统领着全省的灌溉试验工作,现有职工78人。五个基层站根据灌溉试验任务的需求,分别分布在邢台临西、石家庄藁城、张家口涿鹿、保定望都和唐山乐亭等不同生态区域,主要任务是:进行各种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的常规试验观测,协助中心站进行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灌溉技术推广工作。

保定市望都试验站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120亩。主要业务是针对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丰富的特点,进行冬小麦、夏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的研究。邢台临西试验站建于1981年,占地200亩。主要业务是针对黑龙港流域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的特点,进行棉花、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规律及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石家庄市藁城试验站建于1978年,主要是针对平原高产区进行冬小麦、玉米、春棉花等作物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的研究。唐山市乐亭灌溉试验站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800亩,主要是对滨海地区进行水稻需水规律及节水灌溉制度、节水技术的研究。张家口市涿鹿试验站建于1981年,主要是针对冀西北高原地的特点,进行春谷、春玉米、春小麦等作物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的研究。

目前,全省从事灌溉试验工作的科技人员八十多名,为灌溉试验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积累了大量试验资料 取得了丰硕成果

灌溉试验站成立时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河北实际进行农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为河北省农业灌溉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以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九十年代后,由于形势的需要,业务拓宽到水土保持、水利自动化控制及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等领域,并取得了大量试验资料和数据成果。

二十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分别在冬小麦、夏玉米、春谷、水稻、棉花、花生等大田作物方面进行了作物需水量、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主持和参加科研推广课题七十余项,获省、部级四等奖以上奖励的有44项,其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6项,四等奖3项。所取得的成果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由中心站和其它单位共同承担的“河北省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项目是河北省“九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该项目针对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以及节水技术应用单一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适合河北省及类似地区的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并在河北省八个地市进行应用推广,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实现了成果转化 取得了明显成效

1、灌溉试验成果在省内水利及农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成果转化率达到了70%以上。为河北省农业需水、农民用水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二十年的工作,在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大田作物及番茄、黄瓜、芹菜、温室桃等经济作物方面取得了大量资料和数据,通过对其在亏水、非充分及充分水条件下的需水规律分析,制订了不同条件下和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河北省农业用水定额”,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如:河北省省冬小麦的灌水次数由过去的5~7次,降低到目前的3~4次,灌水定额由70~80方/亩降低到40~50方亩,节水达30%,仅此一项,每年可节水30多亿方,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通过灌溉试验成果的推广,共节水约500亿方,增产粮食50亿公斤以上。河北省水稻八十年代全生长期灌水20多次,灌溉定额千方以上,亩产量约500公斤,而通过灌溉试验表明,全生长期需灌水次数11~15次,灌溉定额为500方,节水40%以上,同时亩增产达50公斤左右。

2、为节水工程规划设计和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灌溉试验数据和成果在我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水资源评价中被广泛应用。如在我省28个国家级节水增产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及50个国家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中,均采用了有关的试验资料及成果。河北省水资源二次评价及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方案中,也应用到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定额。这些基础性的科学数据,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决策及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在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灌溉试验数据和成果为南水北调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水区配水量分析提供了依据。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结合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定额来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我省根据灌溉试验成果不得不大面积压缩高耗水型的作物,如冬小麦等,而种植需水量小的棉花、谷子、花生等作物。

四、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稳定了职工队伍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灌溉试验站的面貌发展了巨大变化,业务范围更加宽广,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技术优势更加突出。全省灌溉试验职工约120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80名),仅省中心站就有职工7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名,包括博士1名,硕士4名,本科16名,专科21名。有试验场地500多亩及现代化日光温室35座。学科涉及到农水、农学、土化、园艺、果树、水保、自动化、水工、给排水等专业。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灌溉试验队伍中,有正教授级高工5名,副教授级高工15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享受省政府特贴专家2名,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我们进行灌溉试验工作提供了保障。

五、扩大了对外交流 提高了知名度

90年代以后,全国的灌溉试验工作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而我们通过不断改革却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对外联系不断加强,先后与河北省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水科院进行过合作,还接待过英国、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来访。2002年4月,曾组织专家赴欧洲考察了节水灌溉农业,9月又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考察,拟引进其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检测技术。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国内外科技动态,提高了业务水平,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灌溉试验站已成为国内有关大学研究生实习的场所。曾协助武汉大学培养出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2名,并协助国家及省级单位开展了课题研究,为学术发展和交流做出了一定贡献。

第二部分 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是搞好灌溉试验工作的重要保证

水利部八十年代初提出建站的要求后,河北省领导非常重视,很快在全省范围内根据试验任务和各地条件的不同建立了五个基层站和一个中心站,并积极向各地政府主管部门争取编制和人员经费,同时,积极争取资金,购置试验仪器和设备,为使试验工作快速启动提供了基础保障。

由于有了试验场地、人员,并配备各种观测设备,灌溉试验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十多年来的灌溉试验资料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并且出了大量试验成果。因此,我们认为,各级领导重视,试验站网完善是灌溉试验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也是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的必需前提。

二、拓宽业务范围,扩大研究成果,是灌溉试验工作的有力支撑

灌溉试验工作除进行农作物需水量试验、灌溉制度常规研究外,还有许多的工作内容。围绕需水量试验,依托灌溉定额及灌溉制度,省中心站承担了多项节水项目规划工作,进行技术咨询和成果推广。业务范围由原来单一的作物需水量试验拓展到了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自动控制、绿化苗木等领域拓宽,并取得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质证、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勘察设计丙级证,正在申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关的工作。

1、建立了河北省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园区

我省水资源严重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节水灌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500亩,集节水设备展示、研究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设备检测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对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各种节水灌溉新技术及其在不同作物上的适用性进行展示,结合引种特色作物,为全省树立了一个高效用水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样板,同时为节水灌溉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提供了场地,以高起点,高技术推动着我省节水灌溉工作的健康开展。

2、建立了河北省节水灌溉设备监督检验站

针对省内节水灌溉设备品种多,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现象,省中心站申请成立了“河北省节水灌溉设备监督检验站”,并得到了省厅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批准。同时,以“948”项目的形式,争取到国家设备资金160余万元,拟从美国加州大学引进世界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检测技术。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节水灌溉设备的质量检测、认证及监督等多项功能,可望为我省节水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而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为试验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基层站没有正式编制,河北省五个基层站只有望都站有编制和经费,其它四个都是临时机构。由于解决不了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造成了试验队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的开展。

2、观测和试验设备老化。试验站现在的设备都是七八十年代购置的,多数已老化,不能满足现代科技的发展需求。因此,急需增添和更新试验设施和试验手段,建设现代化试验室和观测场,提高科技水平。

二、几点建议

1、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是灌溉试验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灌溉试验成果是一门基础科学,主要体现着极高的社会价值,不具有一般商品的可兑换性,而且灌溉试验工作条件艰苦,难度较大,更应该重视解决编制问题。随着当前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试验内容需要调整,场地要重新选定,仪器设备要更换升级,因此,编制和经费是目前灌溉试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2、长期进行灌溉试验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灌溉试验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进行的工作,积累时间越长,则成果越准确,可用性越强,这是由其专业性质所决定的。美国从四五十年代就进行灌溉试验工作,试验资料积累了近半年世纪,从未间断过,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而我们的试验工作只是从八十年代初才开始这项工作,且只进行了十几年,便因种种原因,处于停滞阶段。因此,建议水利部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日常性工作进行下去,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有偿使用是灌溉试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北省灌溉试验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所取得的灌溉试验成果,其数据及技术在全省许多领域被采纳和应用,但目前在经济上却不能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依靠政府部门来拔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知识产权上应该有着更深的认识。因此,应把成果有偿使用作为支撑灌溉试验发展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以尽可能地保证灌溉试验工作的良好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