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认清形势 拓宽思路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一年八月)
  嘉善县水利农机局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2/3/28    

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处,是浙江接轨上海第一站,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5.8万亩,水田面积43.6万亩,全县总人口38万,其中农业人口30.5万,人均耕地1.2亩。嘉善县农业生产历来以粮食生产为主,是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素有“浙北粮仓”之美称。“九五”期间,嘉善农业科技进步,构筑农业区域特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农业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性格局,使一个传统的产粮农区发展成为粮经双高的现代效益型农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多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给效益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深入,嘉善农业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嘉善县充分发挥区位、市场、科技等优势,调整结构、建基地、拓市场、增效益,基本形成了区域布局明晰、产业优势明显、产销服务较实完善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在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嘉善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增收为目标,实现农副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大发展,农业生产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粮油型向粮经并重型转变。全县确立区域布局合理的绿、蓝、白三条产业带:路南以魏塘、大云、惠民为主的绿色产业带(大棚生产);路中以姚庄、干窑为主的白色产业带(蘑菇生产);路北从丁栅到陶庄一线稻田养殖为主的蓝色产业带。果蔬、畜禽、水产、食用菌、粮油、花卉等六大主产业初具规模。2000年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50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全县各镇以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为突破口,经济作物发展方兴未艾。2000年全县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蔬菜面积达到18.6万亩,总产量达到36万吨。经济作物中冬季的大棚瓜菜面积达到3.2万亩,为全省之最,春季的“四春”作物和露地蔬菜已具相当规模,推广的“双低”油菜将近8万亩,新兴的林果和花卉木实现1.2万亩,开发的黑麦草种植超过4300亩,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226万平方尺,居全省第二。粮经面积比达58.5:41.5。另外外荡、池塘和稻田水产养殖也全面发展,水产面积达到6.3万亩,渔业产值2.45亿元,其中名特优水产品面积3.6万亩,稻田养殖面积20556亩。

嘉善县加强区域特色农业培育,各地在农产品基地建设上扩规模、求特色,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优势、形成了许多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农业特色生产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构筑了上海“编外菜篮子”的地位。

二、效益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了农民投入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使农业更快地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按照江总书记提出“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嘉善县于2005年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嘉善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嘉善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嘉善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市场建设和中介服务的发展等目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效益农业作为嘉善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三项重要工作之首,将赋予新的内涵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确保全县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今后将大力营造自己的产业优势,主要包括注重产业集中,营造规模优势;注意产业提升,营造质量优势;注重产业创新、营造价格优势。以及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等都将有新的突破,全县粮经种植比例将进一步缩小,种植业、渔业、畜牧业都将逐步调整品种,向“名优新特”产品发展,这次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已对全县的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日益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嘉善县虽然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但是由于平均地面高程低,历史上是个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农田机电排灌、圩区整治工程、政府实事护岸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项目搞得有有声有色。到目前为止,建成灌溉机埠22873.7KW2670台2612座(统计至8″以上),实现机电灌溉面积41.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6%。建成灌渠1967.9公里,其中土渠1406.8公里,地下沟管1160公里,衬砌246.8公里。渠道硬化率达到71%。通过圩区整治工程建成圩区84片,总集雨面积290.6KM2,水田面积3.39亩,排涝动力10788KW,329台298座,单闸510座,套闸67座。另外在建圩区两片,集雨面积 24.9KM2,水田面积2.4万亩。从95年开始的政府实事护岸工程,已投资6780多万元,建成各类型式护岸近400公里。“九五”期间,共投资5300万元,疏浚河道525公里。

另外,1988年以来,全县共投资4300多万元实施了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中低改造项目23万亩;96年开始的农业现代园区建设至目前总投资1077万元,已建在建园区14个,总面积8839亩,以及标准灌区、标准圩区、土地平整等项目建设和启动,进一步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使我县低洼圩区达到防洪20年一遇,排涝10年一遇的标准,逐步建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相通”的标准化农田格局,为我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县洪涝灾害频频,但是由于已建的圩区工程、田内工程发挥作用,使全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在“99.6.30”的洪涝灾害中,路北低洼地由于大都建成圩区,圩外水位节节上升,但圩区人们生产生活的仍然秩序井然。据推算,自建圩区以来,全县已累计发挥防洪减灾效益4.5亿元(统计至2000年底)。

四、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效益农业发展的依托,以现有的设施及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给发展效益农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目前,嘉善县大面积引种的经济作物有:西瓜、蕃茄、茄子、黄瓜等,另外种植面积较广的果树有黄桃、梨等。这些经济作物及果树对土壤、水分等相对于粮食作物都有特殊的要求。有的作物在整个生长期内需要土壤的含水量保持一定的值,如蕃茄等;有的作物则在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对土壤的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如西瓜等。这不仅对各类种植业大户提出了更高的农技方面的要求,也对农田水利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灌排水时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轻则影响作物产量,重则绝收。

随着全县农业科技的普及、掌握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农技人员会越来越多。但是应该看到一个不容置辩的现实:经济作物的产量并没有因区域化布局大面积引种而呈正比增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田水利设施未及时跟上,不能适时灌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而影响了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嘉善县地势低洼,再加上近年来周边地区大搞“大包围”,造成嘉善县频发的洪涝东排北泄不畅,水位雍高,极易造成涝灾、渍害,而这恰恰是影响经济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据农业部门观察,经济作物及果树虽然要求整个生长期内土壤都有一定的湿度(一般含水量在15%~60%之间),但是土壤中湿度一旦过高或遭受洪涝灾害,经济作物就会大大减产,持续时间长了,甚至造成绝产。如西瓜、茄子等只要在洪水中浸泡一天以上,就可能因根部窒息,造成沤根而死亡;桃树则可能因洪水浸泡2~3天,使根部缺氧而大片枯死。栽培多年的果树,刚到了丰产期却大片枯死,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也大大损伤果农发展效益农业的积极性。嘉善县在今年“6.26”洪涝灾害造成的7000多万元损失基本上来自经济作物这一块。

由此可见:

第一、高投入的效益农业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我县虽然在低洼地区大都成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十年一遇防涝标准的圩区,但现在水情、水系相对以前变化较大,再加上运行时间长设施老化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造成地面整体沉降,使全县现有的水利设施离日趋严峻的防大汛、抗大灾形势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第二、田内工程没有因经济作物的区域化布局而调整建设标准或进一步完善提高。灌水、施肥等大部分仍旧采用传统的劳作模式,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产生效益农业不“效益”的尴尬局面。路南地区(沪杭铁路以南地区,是嘉善县大棚蔬菜的主要基地)由于大部分未建圩区,洪涝期间河港水位高,当地对如何降低田间地下水位常常束手无策。

随着全县粮经比例的进一步缩小,经济作物区域布局的完善,这些矛盾将更加明显。

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建设又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只有首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才有保障。

首先,全县应该确立“新农业、新水利”的发展思路。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实施都是基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发展效益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当前嘉善县效益农业已初具规模,传统意义的农田水利建设已经难以跟上其发展速度,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应该在改造及规划的同时着眼于效益农业的布局及发展趋势相应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让农田水利建设实现跳跃式发展。

其次,全县应该确立“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投资大、建设期短、运行期长,如在规划时考虑欠佳,就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规划时应该秉着科学、合理、务实的态度,兼顾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只有打农田水利建设上的主动战,才能在发展效益农业时少打被动战。

再次,全县应该确定“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实施策略。我县效益农业已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建立几个农田水利设施与效益农业生产相配套的示范园区,并以此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一段时间,嘉善县将围绕着《嘉善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即产业结构的调整、效益农业的发展,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快《嘉善县水利建设规划》的实施力度。全县尚有近5万亩的圩外低洼田急需整治,已建圩区的84座斜卧式、14座摇臂式水闸、4000多Kw排涝动力等许多设施急需改造加固更新,3099万m3的淤积量使河道疏浚的任务仍相当艰巨,镇以下配套资金匮乏使十二届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块石护岸工程进程缓慢。想方设法,只有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才能给发展效益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全县的耕地进行分类。根据田面高程、土壤温度等,分为宜渔业养殖型、宜粮食作物型,宜粮作经作型、宜经济作物型等,并以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

第三、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为效益农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随着区域化布局的完善,嘉善县现在的带状分布的产业结构,将逐步向块状发展,这将更加有利于田内工程的规划实施(如路南地面高程相对较高的区域,可以考虑在园区内适当降低排渠底高程并增设集水井、洪涝期间增设排水泵等措施,以降低田间地下水位)。全县下一步应以这些产业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第四、注重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全县的农业灌溉模式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沟渠、穴灌,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劳力、电力,另一方面又因不易控制水量而影响了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如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不仅可以达到节水、节能、节省劳力的目的,也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实时控水、施肥等。据有关部门测算,滴灌技术可节水60%~75%,使作物增产20%~30%,经济效益可观,在嘉善县很有推广价值。

第五、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坚持“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引导个人、集体、社会积极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政府也应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并且积极向上争取立项,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灌溉项目等。

第六、进一步完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传统农田水利设施集体粗放管理的模式与效益农业的规模经营不相适应,积极推行并完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如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实现水利资产保值增值、滚动发展。嘉善县在机埠管理制体改革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一阶段可尝试其它小型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

产业结构的调整、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给嘉善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全县应该充分抓住这有利时机,迎难而上,克服投资大、时间紧等不利因素,再掀农田水利建设的新高潮,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