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正文
甘肃张掖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项目
  新华网兰州4月8日电     冯诚 马维坤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4/9    

新华网兰州4月8日电 2002年初,水利部决定选择地处我国西北的甘肃省张掖市,展开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2002年至2004年。

我国水资源紧缺,人均水资源量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被视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而我国每年对水资源的取用量却占到了世界全部取用量的12%,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每年全国工业因缺水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农田受旱面积则多达4亿亩。可以说,我国能否在新世纪实现经济腾飞和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江河治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张掖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是依靠发源于祁连山冰川雪山的黑河水滋养的一片绿洲。据史书记载,黑河中游地区,在汉代时仅有8万人口,灌溉面积约7万亩;解放初,人口增加到约55万人,灌溉面积103万亩;而到了今天,人口已膨胀到121万人,灌溉面积扩大到了近400万亩。

人口膨胀,耕地扩大,水资源日益紧缺。目前,张掖人均水资源量和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和29%。但即便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黑河水依旧是粗放利用,直接导致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在最近的40多年时间里,面积从6940平方公里锐减到3328平方公里,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460多平方公里。黑河尾闾湖泊西、东居延海也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干涸的居延海和萎缩的额济纳绿洲成了影响我国北方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沙尘源地。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投资23.6亿元,展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并保证向下游额济纳旗定量分水。分水意味着张掖本就有限的水资源又少去了一大块。残酷的现实,把人们逼上了节水一条路。建立“节水型社会”,成为实现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节水和节水型社会呢?在水利部编制的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人们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甘肃张掖展开的这项节水型社会试点,正是旨在通过这一典型缺水地区的试点建设,探索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代化水利建设和节水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十五”期间全面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经济、体制、政策和法规等的示范。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