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在近年的抗旱实践中大力推广“乾县模式”,使抗旱工作改变了过去单一模式,实现了由“游击战”向“阵地战”的转变,抗旱工作走出了新路子。“乾县模式”就是在过去流动服务的基础上,抗旱服务队通过股份、承包、收购等形式,取得“五小”(机井、抽水站、塘堰、引水渠道、小水库)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或经营权,成为固定式抗旱工程,这样,就使县抗旱服务队由过去仅靠抽水设备开展“游击战”式抗旱,转变为“游击战”和“阵地战”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
从实践看,“乾县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增强了抗旱服务能力。相对于流动抗旱来讲,虽然投入大一些,但水源稳定,可以控制一定的面积,形成较强的抗旱能力。有效地解决了抗旱服务组织流动灌溉水源不稳定,特别是遇到长时间大旱,大量小沟小河干涸,抗旱保证率不高的问题。二是搞活了抗旱服务的机制。抗旱服务队利用小型水利工程改制契机,通过承包、买断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到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使用中,进一步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责任,同时,也使抗旱服务队的改制中转变了经营机制,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增加了抗旱投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入、参与抗旱的局面。四是壮大了抗旱服务队自身建设。“阵地战”不仅拓宽了服务范围,形成了固定的抗旱能力,社会效益显著,而且自身实力也得到加强,有利于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十五”期间,陕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将大力推广“乾县模式”,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由服务队参股的股份合作制和其它形式固定抗旱工程100项,以增强抗旱功能,扩大抗旱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