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勇当现代化灌区建设探索者 韶山灌区书写创新发展新篇章
来源:湘潭在线
  王希台 周灿辉 贺锋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7/10/5    

湘潭在线2017年9月2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周灿辉 贺锋)9月20日,由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和台湾农田水利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加快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厅、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大学、研究院的学者教授,大陆部分大型灌区代表,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水利专家和部分市(县)农田水利会会长及会员参加会议。

湖南省韶山灌区、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河南省鸭河口灌区、甘肃省景泰川灌区、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五个灌区代表大陆456处大型灌区就建设现代化灌区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策与措施等内容与台湾同胞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上,《韶山灌区关于建设现代化灌区的对策与措施》——这一主题演讲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及台湾同胞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韶山灌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化灌区发展新路子。

现代灌区试点得天独厚

作为我省最大引水灌溉工程,韶山灌区以其186公里长干渠、26座渡槽、10处隧洞,以长藤结瓜式的蓄水、灌溉系统,确保三湘大地湘潭、长沙、娄底三地七县(市、区)100万亩农田半个世纪以来旱涝保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015年年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代表团湘潭小组全国人大代表王填、曹慧泉、罗和安、齐振伟、屈胜,由组长阳祖耀带队,专程到韶山灌区调研。在这次专题调研后,全国人大代表们形成了共识:要将韶山灌区打造成红色与绿色相结合、全省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区,建设成全国现代示范灌区,领跑全国大型灌区新时期二次创业、创新发展新征程。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湘潭的全国人大代表阳祖耀等七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关于支持韶山灌区建设全国现代示范灌区的建议》。此议案当场获得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及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相关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对韶灌相关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与交流。

至此,在韶山灌区开展全国现代示范灌区试点已具备相当成熟的条件和优势。

韶山灌区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在大陆456处大型灌区中,韶山灌区排名靠前,很有代表性,在此试点更能探索我国南方现代灌区建设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形成小投入大成效的试点示范效应,并迅速复制推广;韶山灌区作为江南名渠,工程基础较好,功能相对齐全,工程完好率在9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19,成功创建全国“水效领跑者”。灌区实行的管理标准编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有利于试点工作早见成效。

韶山灌区国家政策平台优势明显。韶山灌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内,建设节水生态型灌区和创新体制机制与两区的要求相吻合,而且两区为灌区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提供了一定政策依据和保障;同时,湘潭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韶山灌区的现代化建设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当前,在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征程上,韶山灌区启动了节水生态型、综合效益型、特色文化型“三型灌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进行示范试点有着良好的实践基础。

韶山灌区文化底蕴深厚。韶山灌区工程是华国锋同志主持修建的全国著名大型水利工程。当年,10万建设大军凭手提肩挑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了灌区主体工程建设,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赢得了“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的美誉。韶山灌区是一个文化型的灌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韶灌精神一直广为流传;灌区内遗存不少当时重要领导的题字和梨树塘万人大会战等众多遗址遗迹,目前灌区已成功创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伟人故里的“红色水渠”,韶山灌区知名度高,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灌区作为上世纪60年代我国水利建设的榜样和旗帜,所蕴涵的“人民的力量”等艰苦奋斗精神,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韶山灌区建设现代化灌区试点,将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现代灌区思路层次分明

思路决定出路。根据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韶山灌区坚定不移地依托自身优势,以建设现代化灌区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创新发展,探索一条具有韶山灌区特色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化灌区发展新路子,这对推进灌区治水兴水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理念上,始终突出现代发展理念。韶山灌区“跳出水利看水利”“走出灌区看灌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规划编制上,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用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指导灌区建设,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施打造灌区工程基础,用现代科技引领灌区发展,用现代管理制度、良性管理机制完善灌区管理,建立公开、可靠、灵活的供水服务和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撑。

发展思路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韶山灌区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规划与改造灌区系统,使之转型升级为以渠道体系为纽带、核心工程为节点、沿线城镇为依托,集现代水利工程、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文化休闲、湿地公园、人文景观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功能区。

发展目标上,充分利用良好的基础条件。韶山灌区丰富的自然、人文、科普资源,通过固基础、强保障、拓功能、促统筹、增活力,加快提升灌区现代化发展水平,力求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成全国生态水利先行区、现代农业样板区、产业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引领区、改革创新探索区,实现灌区水更清、渠更畅、景更美、业更旺、民更富。

灌区经验名扬海峡两岸

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型灌区,在运营半个世纪后,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新时期建设现代灌区的新征程上,展现新风采、书写新篇章?

伟人故里,“红色水渠”先声夺人。

规划引领,高起点顶层设计。韶山灌区贯彻中央新的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省“十三五”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灌区规划引领实践发展。从水源工程开始,沿干渠、支渠到田间,全面了解各工程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总结经验,为编制规划提供各类基础数据;结合灌区的特点和现状,分析灌区的特色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需求来指导规划编制,形成起点高、操作性强、可持续的规划。

项目带动,拓展灌区功能。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综合经营的思路,韶山灌区积极对接好各部门“十三五”期间的项目投资方向,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结构优化,促进灌区功能的拓展,具体工作将围绕抓“农业灌溉提升工程”、“清洁水源保障工程”、“产业融合发展工程”、“现代灌区信息工程”四大工程建设。其中,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将按照“水利+”模式,充分利用灌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经典的工程景观、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加快灌区及沿线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走廊,推进城乡统筹。重点围绕韶山银河旅游区综合立体开发,加快推进银田观赏农业示范工程、三湘分流红色小镇、灌区陈列馆、绿道建设与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建设,将灌区打造成为观赏农业的产业带、环境友好的风光带、城乡统筹的示范带、水利生态的景观带。特别是,将紧密结合周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把韶山银河旅游区与韶山核心景区、水府旅游区、彭德怀纪念馆融合起来,形成“红色旅游经济圈”,促进周边乡村旅游、餐饮住宿、运动休闲、家庭农场等业态的兴起和繁荣。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提高区域内居民特别是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灌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大型灌区管护新机制。大力创新水资源管控机制,积极建设节水型灌区。着力创新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和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逐步建立保障跨行政区域灌区工程维修养护投入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建立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大型灌区立法保障机制。通过地方对灌区立法的探索和实践,推进国家层面对大型灌区立法的突破;探索现代灌区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大型灌区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尤其是将灌区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推进灌区与旅游、教育、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引导产业聚集发展,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探索大型灌区投融资机制。在统筹用好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灌区水利建设。

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研讨会上,灌区创新发展经验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及台湾同胞高度赞扬。他们认为,韶山灌区建设现代化灌区定位准确,以服务现代化农业为第一要务;紧扣时代主题,保障清洁水源,建设生态灌区;同时打破行业限界,跳出水利看水利,走出灌区看灌区,结合自身特色,建设红色旅游,拓展灌区文化功能。

一渠水长流,丰碑永屹立。经历半个世纪风雨的韶山灌区,如今在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征途上,信心满满、步履铿锵。

“韶灌人要继承和发扬韶灌精神,要时刻谋事、想事和干事。”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袁建明表示,在现代化灌区建设的道路上,韶山灌区只有抢占先机,抢先一步,才能使灌区发挥更大的效益,才能使灌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