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呼唤绿色—写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出台之际
2003年1月16日
  中国水利报     陈翌爽 孟志康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4/15    

编者的话 牧区是我国牧业和半农半牧业县(旗、市)的统称。内蒙古牧区草原面积达9.9亿亩,是全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多年来,牧区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牧民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牧民奔小康。党中央、国务院对牧区草原生态恶化的问题高度重视,要求加强牧区水利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对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已经把牧区水利建设作为三项“亮点”工程之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设草原生态系统的水利保障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应运而生,为今后全面开展我国牧区水利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借鉴。最近,本报记者就内蒙古牧区水利和生态建设进行了专题采访。请看本刊特稿——

呼唤绿色

——写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出台之际

今年冬天,内蒙古大草原风雪依旧,十分寒冷。然而,牧区广大水利工作者心中却涌动着一股热流——由自治区水利厅主持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完成了,并通过了国家审批。这标志着我国牧区水利和草原生态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如今,在内蒙古大草原,牧区生态水利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牧民群众所认识,那些因沙化而退化的草原将重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壮丽景象。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依据这份《规划》,到2010年时,内蒙古自治区将新增灌溉饲草料地866万亩,节水改造252万亩,使牧区灌溉饲草料地总面积达到1223万亩,年产饲草料150亿公斤。届时,7.5亿亩天然草场将得到季节性休牧和轮牧,70%的可利用草场得以休养生息,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自治区将有65%的牧户拥有自己的饲草料基地,基本扭转牧民靠天养畜的生产经营方式,在依靠自然修复能力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的同时,将为牧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设施保障。

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有关专家介绍,这份《规划》是在全面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前提下制定的,它在实施后,将以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发展牧区经济和增加牧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为核心;以建设节水、高产、优质灌溉饲草料地,实施大片天然草场围封、轮牧、休牧、禁牧为主要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尽快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水利支撑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牧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此外,《规划》中还强调它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坚持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原则。那么,在这份《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又有哪些因素促使有关方面不断转变和完善着他们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思路呢?

走进内蒙古大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齐人留下的《敕勒歌》,是我国古代诗人赞美内蒙古大草原的不朽诗篇。然而,如今阴山下的敕勒川昔日的原始自然风景已不多见了,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片片退化的草场和耕种的农田,以及越来越庞大的城市和乡镇。从西部的乌拉特草原到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人们每天几乎都可以看到牛羊畜群衔头接尾地在乏草贫瘠草原上觅食的可怜景象。即使在夏天,许多草场也给人一种牧草枯死、河湖干涸、枯黄的牧草遮不住脚背的直观体验。

不久前,在水利部举办的这份《规划》论证会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的有关专家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些草原牧场沙化退化的情况。例如,内蒙古主要牧草产区的呼伦贝尔草原,过去不仅牧草接济锡林郭勒草原,还大量出口到国外。据该盟行署办公室统计的资料表明,2001年,呼伦贝尔盟牲畜越冬饲草不仅不能自给,缺口也达2.8亿公斤。不仅锡林郭勒草原,其他地方草原的现状也触目惊心:阿拉善草原基本被沙漠吞噬,达拉特和鄂尔多斯草原几乎成为荒漠,科尔沁草原也所剩无几了!据调查,内蒙古全区约有10亿亩可利用草原,而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已有4.8亿亩,而且每年还正以1000万亩的速度在加剧退化。产草量也整体退化,平均每公顷草原年均鲜草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1900多公斤,如今已锐减到700公斤左右。

更可怕的是几大草原均已形成了大面积沙地或沙带。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表明,近10年来,这些沙地或沙带从西向东推进了100公里,直接威胁华北和北京。记者去年夏秋时节到内蒙古大草原采访时,几次遭遇了刮得天昏地暗的沙尘暴,强烈的风沙把大地和草场“扒去一层皮”。牧场上的牛羊身上也沾满了沙土,要靠人帮助抖掉身上的沙土才能站起来。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它不仅造成养畜成本加大,而且加剧了牧民的贫困。苏尼特右旗格日勒敖都苏木牧民康二承包了近万亩草场,却连300多只羊也养不了。他沮丧地对记者说:“由于草场不返青没法放牧,我喂养这群羊已花进去5万多元草料钱,而卖绒毛和活畜收入才3万多元,没法养畜了。”

草原生态环境为何不断恶化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绿色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对全国来讲都是灾难性的。据有关方面调查,近年来每年袭扰北京的风沙源之一,就是内蒙古草原的沙尘。有关专家指出,造成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和沙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畜激增和过度放牧,导致牧场得不到喘息和恢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内蒙古草原牲畜数量由50年代的1100万头(只)激增到目前的6100多万头(只),约为8939万羊单位。而全区理论载畜量为4420万羊单位,超载一倍以上。事实上,这一超载统计数字也有很大“埋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牧民为了少交牧业税,往往少报牲畜头数。

——当地的人们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识严重缺乏,草原被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长期进行掠夺式经营,也是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从政府到农牧民,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重索取少投入几乎成了通病。上个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全自治区对草场建设的投入每亩每年不足1分钱;“九五”期间各地对草原建设虽然开始引起重视,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每亩草原建设的资金投入平均也仅有0.4元左右。

——草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草原抵抗干旱的能力非常薄弱。目前,内蒙古草原牧区水利建设一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起点低、基础差、任务重,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管理粗放,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远不能适应当前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今在内蒙古的许多草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在一些牧民定居点附近和水源周围,在过去曾是水草最丰美的地方,无一不变成了草场退化、生态严重恶化的贫瘠之地。——在草原上大面积实施开荒及修路、开矿、淘金、采油作业,以及当地群众滥采、滥乱药材等现象也是造成草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的又一个直接因素。锡林郭勒草原乌拉盖地区曾是东乌珠穆沁旗最好的草场,然而记者在这里看到,过去没膝深的草场已被大面积开垦,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和一个挨一个的村庄和作业点。据介绍,仅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开垦草原就达50万亩。另外,全自治区每年还有1.7亿亩草地因滥采、滥挖、滥割而遭到破坏,其中6000万亩草场已完全沙化。

大草原企盼重获新生

在这个专题采访过程中,许多资料和实地见闻让记者深深体会到了草原沙化和退化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更加认识到早日恢复并开展牧区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许多牧区的干部和群众已经认识到,草原沙化退化、生产力水平下降、生态恶化,已使大草原不堪重负,特别是当前严峻的生态恶化形势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据了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在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开展了保护草原生态发展牧区水利的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绩。

近年来,在毛乌素、浑善克达、科尔沁、呼伦贝尔等沙地,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引导农牧民开展了“五配套家庭灌溉草库伦”建设。牧民们在自己的草场上打一眼井,配一套节水灌溉设施、一套农牧业机具,种一片优质饲草料,营造一处防风林。这不仅缓解了畜草矛盾,提高了牧民的收入,而且改变了牧民传统的牲畜饲养方式,搞起了舍饲育肥,走上了建设养畜的路子。另外,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有“联户开发”“引洪治沙”“小流域综合治沙”等模式,这些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环节的措施,对防治退化沙化、保护恢复草原生态、实现牧民增收等方面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蒙古草原生态的保护和改善关系到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有识之士呼吁,必须尽快为大草原减负。他们建议,首先要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在稳定牧业生产的前提下,把超载的牲畜从天然草场退下来,把人和牲畜从生态严重恶化的区域移出来,缓解草场的生态压力,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大面积天然草原得以休养生息是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的关键性措施。其次,要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就必须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把传统的靠增加天然放牧的牲畜头数来提高牧民收入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走生态畜牧业的路子,使天然草原的载畜量得到合理控制。第三,发展牧区水利是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草原生态自我修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必须抓住不放。

事实证明,开展以灌溉饲草料地为主要内容的牧区水利建设,“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结合舍饲、半舍饲等措施,集中解决牲畜的饲草料供应问题,对牧户承包的大面积天然草场实行围封轮牧、休牧和禁牧,不仅可以为草原生态的自我修复提供基本条件,起到“建设小绿洲、保护大生态”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牧业抗灾能力,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生活条件。

采访中,水利部有关部门的专家向记者描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实现后大草原的美景:到那时,肆虐的沙尘暴没有了,牧草摇曳的大草原深处是一个个饲草料基地,圈养着成群的牛羊;牧民们靠天养畜的传统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极大改变,人均灌溉饲草料地将达到5亩以上,各个牧区每年都可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畜产品;牧民们的生活也将有极大改善和提高,如果你走进牧民家里,将会看到他们家庭生活用品现代化的程度不比内地城乡的家庭差多少,从他们的欢声笑语里,你将会分享到中国各兄弟民族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幸福和喜悦!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