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正文
潍坊市节水灌溉示范市建设总结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4/15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5802平方公里,南部为山丘区,面积56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63%;中部为冲积平原区,面积6580平方公里,占41.64%;北部为滨海平原区,面积3592平方公里,占22.73%。辖6市、4区、2县,总人口840万人,耕地面积10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9万亩。 潍坊市属华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59毫米。由于受季风和地形地貌变化的影响,全市降雨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地域变化非常明显。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冬春季节降雨稀少,春季又时常伴随着干热风,春旱连夏旱,夏旱连秋旱的机会较多。由于干旱季节多发生在主要农作物的关键需水期,对作物的播种、生长及成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建设节水农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

潍坊市是全国的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9.9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0亿立方米,地表水14亿立方米,而年需水量为33亿立方米,正常年份,年缺水达9亿立方米。由于缺水,全市有300多万亩耕地无灌溉条件,200多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80多家工厂停产限产。超量开采地下水一度被错误的当作解决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据统计1989年至1995年年均开采地下水13亿立方米,年均超采3亿立方米,而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漏斗区不断增大,到1995年全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已达2033平方公里。由于地下水漏斗区的形成致使机井灌区近万眼机井报废,北部沿海区海水以每年100米的速度入侵,大片农田盐碱化,大批人畜饮水困难。

潍坊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多年平均农业灌溉用水达21亿立方米,占全市年用水量的87%。而在农业灌溉用水中,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在水库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足30%,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足70%,而在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已达到80%以上,我市农业节水的潜力还很大。因而建设节水农业已成为改善我市水环境,破除水资源对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瓶颈制约,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三高一优”(高产、高效、高创汇、优质)农业目标,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根本措施。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节水农业建设进程

(一)加强领导,全力抓好农业节水工作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来抓,大力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节水灌溉工作,编制了《潍坊市1998�2000年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通知》,成立了潍坊市农业节水灌溉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节水灌溉领导机构,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具体抓这项工作。层层建立的节水农业建设领导机构,为我市节水灌溉示范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二)以点带面,促进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

为搞好节水灌溉工作,我市确定了“模式带动,典型引路,规模开发”的工作思路。首先把抓好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作为带动全市节水灌溉发展的龙头来抓,我市的青州、昌乐、高密三县市被列为“九五”期间国家节水增产重点县,我们按照国务院对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工作,组织编制完成了三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定了鼓励重点县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规划任务,准备迎接国家验收;其次是抓好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1997年昌邑市南逢乡,1998年昌乐县红河镇、高密市高密镇、柏城镇,1999年青州市朱良镇被列为全国的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我们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和示范作用大的原则,积极组织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目前,昌邑、昌乐、高密三个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已全部完成,共完成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6200亩,其中大田喷灌9900亩,管道输水3000亩,微喷滴灌3300亩,经过验收,均达到了优良标准,青州市朱良镇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正在实施。三是抓好省、市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近几年省、市也加大了对节水灌溉的投入,确定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仅1999年我市的省、市节水灌溉投资就达720万元。为使节水示范工程真正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小组,统一编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规划设计,具体负责示范项目的施工、技术指导工作,保证了示范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全市节水灌溉发展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引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促进节水灌溉工程上档次、上水平

为全面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我市注重了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具有先进水平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对促进全市节水灌溉工程上水平、上档次发挥了积极作用。1994�1996年引进了澳大利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喷灌技术、设备,完成了万亩果园微喷灌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果树微喷灌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在省水利厅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引进了奥地利、法国生产的卷盘式移动喷灌机,使我市大田节水灌溉技术又上了一个新水平。目前我市已引进卷盘式喷灌机120多台,仅寿光市稻田镇一次就购进30台,同时,我市已自行研制生产出了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绞盘式喷灌机,满足了我市发展绞盘式喷灌的需要。1998年我们又引进了以色列无动力自流滴灌系统,该滴灌系统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能、便于管理、无需动力、减轻病虫害、安装使用方便、增产增质等显著效果,特别适用于大棚蔬菜生产,它打破了山区和水源缺乏地区不能搞大棚菜的禁区,对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京绿源塑料联合公司已在我市设立办事处,重点在我市推广大棚蔬菜滴灌技术,美国的托润·滴益公司、以色列的耐特·菲姆公司在我市也设立了办事处,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节水灌溉的发展。由于我们注重了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市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我市已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节水灌溉模式,即机井灌区以管道输水为主,适当发展大田喷灌;水库、扬水灌区以渠道防渗为主,逐步推广管道输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自压喷灌;在果园、经济林地大力发展微喷、滴灌和小管灌;在大棚蔬菜种植区全力推广滴灌技术。

(四)落实政策,多渠道增加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必须有足够的投入作保证。为加快节水工程的发展,我们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首先充分利用国家、省加大节水灌溉投入的机会,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其次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激励政策,鼓励多方投资搞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专款,对节水灌溉工程实行“以奖代补”。各县市区也分别制定了节水灌溉奖励补助政策,青州市对大棚滴灌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大田喷灌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元;果树微灌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50元;管道灌溉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元,购置喷灌机一台,按每台价格的30%给予优惠补助。昌乐县规定,大田喷灌,每亩补助30元;大棚滴灌,每亩补助100元,并把节水灌溉完成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内容。潍城区规定,每安装一个标准大棚(一亩)微喷、滴灌补助500元。高密市对较大规模的节水灌溉工程,实行4:3:3的资金补助政策,即市里拿40%、受益乡镇拿30%、受益村庄拿30%。这些优惠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资搞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全市群众每年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投资达6000万元以上。另外,我们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争取节水灌溉贴息贷款,敢于负债搞节水工程。贴息贷款是水利投入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水利资金由无偿变有偿的有效尝试,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缓解我市节水灌溉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近几年来我们积极争取节水灌溉贴息贷款,1996年以来我市共使用节水灌溉贴息贷款4600万元,群众匹配资金580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52万亩。在使用贴息贷款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认真筛选项目。搞好项目筛选,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在筛选项目时,坚持“五优先”的原则:优先安排有可靠水源的项目;优先安排造价低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集中连片,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优先安排自筹能力和偿还能力强的项目;优先安排领导班子相对稳定、有威信,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二是搞好可行性分析,认真进行评估。对选定的项目,我们都由水利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并由银行部门进行考察评估,保证了项目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还贷有保证。三是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项目一经立项,我们就把好工程设计关、材料设备供应关、工程施工关、工程管理关,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到目前为止,我市所有节水灌溉贴息贷款都能做到按期还贷,有的还实行了重新发放,继续支持节水工程建设,形成了节水灌溉资金的良性循环。

(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

工程质量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的发挥。为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我们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始终注意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实行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应管材设备、统一施工安装、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统一”管理办法,对重点工程由市水利设计院统一设计,一般工程由各县市区水利局统一设计,全部工程由县水利局统一供应管材设备,统一施工,每年年底由市水利局统一组织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工程建成后,及时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宜包则包,宜卖则卖,总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对重点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专门成立村级管理小组和以乡镇水利站为主体的乡镇灌溉服务队,实行有偿服务,把节水工程的管理推向了科学化良性发展的轨道,确保了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了节水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三、节水灌溉示范市建设成效

80年代以来,我市大力推广了管道输水、大田喷灌、果树微喷和大棚滴灌为主要内容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前,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30万亩,其中半固定式管道灌溉196万亩,防渗渠道68万亩,喷灌20万亩,滴灌2.5万亩,微喷2.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56%,年节水近4亿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我市的水资源危机。节水灌溉的发展,在我市获得了丰硕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5年我市粮经比例为70:30,由于大面积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灌溉保证率,为种植生育期短、用水量大、对灌溉保证率要求高的瓜菜等经济作物创造了条件,1995年以来,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市广大农村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1999年底,我市粮经比例已达52:48,全市净增瓜菜面积120万亩,果园面积40万亩。农民人均收入也从1995年的2270元增加到1999年的3331元。而农业的用水量由1995年的22.5亿立方米,减少到1999年的20.65亿立方米。其次是水环境恶化现象得到了遏制。据统计,1986年到1990年的5年中平均每年地下水位下降0.524米,1991年到1995年的5年中平均每年地下水位下降0.214米,而1996年到1998年的三年中,平均每年地下水位下降0.183米。而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也由1995年的2033平方公里缩减到1998年的1365平方公里。再次水资源供需矛盾没有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剧。95年以来,我市国内生产总值由530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647亿元,工业用水量由1995年的1.112亿立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1.496亿立方米,城乡生产用水由1995年的1.148亿立方米增加到1.476亿立方米,而全市的用水量却由1995年的24.77亿立方米降到了1999年23.63亿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极大地缓解了我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四、节水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我市被国家水利部列入全国农业节水示范市以来,我市的节水灌溉得到更快发展,改善了我市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市农业增产增效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从我市节水灌溉发展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已成规模,有的才刚刚起步;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不够,节水灌溉政策不配套,节水灌溉投入偏少。二是现有的节水灌溉措施单一,重工程措施,轻田间节水,不重视推广科学的灌溉制度。三是建管脱节,重建设,轻管理,没有制定与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影响了节水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五、“十五”打算及措施

为加快建成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以保证我市节水灌溉的顺利发展。“十五”期间,我们将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以科技为先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达到节水、增产、高效的目的,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我市计划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80万亩,其中管道输水170万亩,渠道防渗60万亩,喷灌、微灌等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面积50万亩,使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10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8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分管领导亲自抓节水灌溉工作,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2、制定奖励补助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强化措施,不断加大投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投入新机制,以资金、物资、劳力等形式增加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积极推行投入机制的改革,大力推广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一系列增加投入的投资方式,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

3、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申报审批和检查验收制度。在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程、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参照国家基建项目的申报、竣工、验收和标准进行申报、检查、验收和评比,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科学规范、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实施。

4、加强服务管理,保证工程效益。在今后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节水灌溉服务体系,实行规划、设计、设备供应、施工组织、人员培训和运行管理等全过程服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特点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节水灌溉高效管理运行机制,保证节水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