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武威市建设工作总结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4/17    

一、基本情况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全市辖9镇39乡,总人口98.4万,其中农业人口79.95万,国土面积5081km2,耕地面积146万亩,人均耕地1.5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632m。属冷温带干旱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平均气温7.8℃,无霜期15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蒸发量高达2020mm。农业完全依赖于灌溉,是一个典型的“非灌不可,以水定丰欠”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武威市地表水资源主要有西营河、金塔河、杂水河、黄羊河四大水系,均属内陆河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8.14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3.31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80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全省平均水平的63.3%;亩均可利用水资源量605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2%,与全省平均水平亩均600 m3的水平相当。全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多年平均为10.2亿m3,占社会总用水量的95%。正常年份农田灌溉用水缺口为0.8~1亿m3,干旱年份缺口更大。

二、建设情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威市始终把水利建设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干旱缺水的实际出发,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工作思路,坚持蓄、引、提并举,开源节流相结合、坚持发展节水工程,大搞以抗旱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水库、修渠道、打机井、平条田。兴科技、抓节水、求发展。先后建成中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1亿m3;衬砌了支渠道244条,总长1016.71km;斗农(井)渠6105.9km,平整条田134万亩,打成机电井3355眼,治理小流域面积17.9 km2。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抗御水旱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6年武威市被列为“九五”期间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根据全市水资源现状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奋斗三五年、综合节水一亿方,科技增粮三亿斤”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依靠科技、政策、投入、“三水”齐抓(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八法”并用(修渠节水、平田省水、地膜保水、植被护水、结构调水、科学配水。依法管水、人影增水)在西营、杂木、金塔、黄羊四个河水灌区和永昌、金羊、清源三个井泉灌区,按照节水增产灌溉工程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示范、田间节水改造为内容的节水工程,经过近五年的实施,经历了四个阶段性变化,第一阶段是1996年,全市“村村点火,组组冒烟”,节水工程全面开展,第二阶段是1997年,进一步注重质量,扩展规模,向纵深推进;第二阶段是98年,常规节水由工程节水向注重科技节水和田间节水转移;第四阶段是1999年,提出了“提高完善,配套规范、创新高效”的发展思路,建设了一批水利科技示范园区优良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干支渠改建43条127.04km,衬砌斗农(井)渠9118条4797.38km,新增配套节水面积59.97万亩;修建低压输水管道358条151.33km,新增管灌控制面积3.29万亩;发展大田喷灌面积1.5万亩,日光温室滴灌面积0.1万亩。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配套灌溉面积64.86万亩,使全市的工程配套面积累计达87.5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139.01万亩的63.0%。达到了水利部重点建设“九五”期间全县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超过60%的指标要求。

在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中,突出规范,注重质量,坚持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效益高产出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按照“一渠一图、一渠一台。一渠一验、一渠一卡、一渠一奖(罚)”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查验收、统一建档立卡”“七统一”的建设程序,做到规划到片、技术到点、责人到人、一项目区节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符合部颁、省颁技术标准。经市水利质监站的鉴定,项目区所有节水工程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83.53%,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组织,强化领导,保障节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九五”期间,我市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面广量大,实施年限长。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节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要求,全市上下切实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的领导,一是强化节水增效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干旱缺水的严峻形势和节水灌溉的增产效果,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现场观摩,算帐对比,从而增强了加快建设节水增产工程的紧迫感,形成了‘增粮必须靠节水,节水必须靠科技”的共识,为大搞节水增产项目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市上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计委、农委、农业、农技、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项目灌区乡镇组成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即农建指挥部),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实施方案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督促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负责解决技术难题,制定技术措施。三是加强检查考核。市上四大班子领导坚持因时、因地、分类、分区指导的原则,抓主抓重,把节水工程建设纳入乡镇和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保障了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进行。

2、依靠科技,注重示范,探索不同模式的节水增效工程。

在实施节水增产项目工程中,我们把推广高效节水作为实施项目的重大举措来抓,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对示范工程“六倾斜”(领导、政策、资金、规划、装备、技术),探索建成了不同模式的节水增效工程。首先在黄羊灌区建成8000亩半固定式喷灌节水模式,经喷灌试验测试与地面灌溉相比,亩节水96.4m3,亩均增产粮食80kg。其次在杂木灌区按照“群众建水窖,政府搞配套”的办法,建成5000亩“丰蓄枯用”移动式喷灌节水模式,其中“堰坎式”喷灌3000亩,“明池式”“喷灌1400亩,“水窖式” 600亩,综合亩节水120 m3,亩增产60kg。第三是在清源灌区建立了“机井抽水、管灌节水、地膜保水、植被护水”四结合的生态节水模式.建成低压输水管道4公里,配套面积1000亩,栽植生态树木7.8万株,封护沙生植被1.5公里。第四是引进以色列成套滴、渗灌设备,在条木灌区500多亩日光温室中应用。通过这些高效节水摸式的培植和发展,不断总结探索了节水模式的新路子,推动了节水增产工程的全面完成。

3、推行“三项制度”,加强工程管护。

为了使节水建设规范化,在实施节水增产工程中,凡是基建工程项目,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和建设监理制的要求,加强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对一般民办公助工程,实行“行政监督、法人负责、施工保证、社会监督”的水利了程监管模式,采取工程建设材料设备统一采购制,避免了劣质材料进入工地,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确保了节水增产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管护是节水工程持续发展效益的基础。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我们把推行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作为提高工程效益的主要措施,全市所有的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都建章立制,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护组织,配备精干、务实的专业管护队伍,切实贯彻了“建管并重,责任到人”的原则,在节水灌溉工程示范区上,制定《高效节水工程管理制度》、《气象观测、灌溉试验人员职责》等一系列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在斗农渠配套工程上,积极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租赁、承包等形式的管护措施。通过这些工程管护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极大地调动干部群众建管并重的责任感,促进了节水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四、资金筹措和使用情况

1、筹措途径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以来,进一步转变投入机制,坚持国家、地方、农民三位一体,以农民投入为主的分级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筹集、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的原则,市上制定出台了七条筹措途径。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支持;二是市政府每年拿出财政预算收入的1%左右;三是每年拿出水费的5%~10%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四是受益区每亩农田每年投入节水工程不少于10元;五是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每年每人交纳年工资总额的1%;企业单位职工每人每年30元用于节水工程;六是由水利部门向银行贷款,其贷款利息由市财政予以补贴;七是动员社会各界捐资。特别是实施的节水灌溉贷款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还贷”的原则,健全承贷还贷机制。

2、资金到位

1996~2000年节水增产工程从多方位筹集,总投入20860.01万元,其中:①中央财政1509.95万元;②省级财政1468.90万元;③地(市)级财政733万元;④国家贴息贷款1360万元;⑤水利部门投入2942.72万元;⑥社会集资91.20万元;⑦群众自筹5560万元;⑧群众以劳折资7194.24万元。

3、资金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我们强化了项目资金管理,一是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开一项,完一项,验收审计一项、保质保量,不留尾巴;二是对建设资金进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三是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财会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四是与计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检查监督,抓好资金的管理使用,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按年度计划需求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五、效益情况

节水增产工程的建设,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五年来完成工程配套节水面积64.8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6.6%。衬砌防渗渠道4797.38km,控制灌溉面积59.97万亩;喷、滴灌面积1.6万亩,低压管灌面积3.29万亩。使项目区综合工程节水率提高了7.9%,灌溉水利用率由原来的53.3%提高到58.7%。根据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经测试防渗渠道每公里降低输水损失6%,可提高保灌面积9%,可使每亩小麦净增产23.5kg;喷灌比地面灌亩节水96 m3,节水率25.1%,增产率13.7%,滴(渗)灌比沟灌亩节水163.5 m3,节水率47.5%,增产率30%,低压管灌比地面灌亩节水40 m3,增产率10%,节水率12.9%,实施项目后,项目区年综合节水1795.33万m3,增产值3654万元。

通过节水工程建设及节水措施的推行,形成了渠、路\林、田相配套的灌溉体系,促进了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使项目区起到示范带动、典型推动、效益驱动的“三动”效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展示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增强了全民的节水意识,也为干旱缺水的武威市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路子”

六、存在问题

从节水增产重点县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水利工程设施配套和更新改造任务重。我市的骨干工程(引水渠首、干、支渠道)大多数建于六、七十年代,自然老化严重。“九五”期间,重点改建了西营渠首、杂木渠首和127.04km的了支渠道,超计划完成了骨干工程建设任务。但仍有280km干支渠需要改建,已改建的只占应改建的40%,斗农渠配套,“九五”期间计划衬砌斗农(井)渠1650km,配套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衬砌长度4797.38km,实现配套面积59.97万亩,超计划300%完成任务。但仍有3000km斗农渠需衬砌。

二是高新节水技术应用投资大,农民自筹能力有限,地方财政配套不能按时到位,严重影响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杂木河灌区无水库调蓄,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每年缺灌和不能适时灌溉面积达8万多亩,影响了杂木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七、改进措施

今后我市节水工程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以抗旱节水为中心,改土治水建设生态农业为重点,围绕降低洪涝灾害,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和改善生态环境三大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农业节水增效 工程建设力度,搞好灌区的配套挖潜改造,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从我市五十年来水利建设实践和成就中逐步加深对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坚定信心,自上而下形成合力,有措施、有行动、有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走节水型农业的路子。二是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节水工程的的科技含量。在现有节水灌溉面积的基础上,争取在“十五”期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10万亩大田喷灌、10万亩微灌、10万亩管灌)三是加大力度实施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完成37.88万亩西营灌区的改造工程,争取灌溉面积为39.22万亩的杂木灌区立项改造。四是加大病险水库的加固力度。争取杂木灌区毛藏水库早日立项建设和完成南营、西营两座中型病库的除险加固。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