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认真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水利设施管护,不断夯实本市农业农村发展水利基础,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2018年主要工作
(一)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高效
聚焦20个农业乡镇、60个片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统筹推进水网、路网、林网建设,实施完成3万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和1.6万亩中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2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完成松江、金山、青浦和嘉定等区27个低洼圩区的达标改造,更新排涝泵站(闸)53座,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排涝降渍能力和农业节水水平。
(二)持续推进河道水环境整治,落实河长湖长制责任
按照“两消除、两提升”要求,组织编制完成消除劣Ⅴ类“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大纲和各区方案,全面完成国家两部委专项督查(巡查)发现问题整改,巩固城乡中小河道整治成果。全面启动苏州河四期工程支流专项整治,完成155公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46条断头河整治、1.27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快推进断头河综合整治,组织编制《上海市断头河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实施完成959条整治任务。围绕城乡中小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有序推进200公里面上河道整治和轮疏工程,如期完成市政府重点工作和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考核目标。
(三)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苏州河四期整治、消除劣Ⅴ类水体等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2018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同时被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考核目标,全市完成18.9万户处理任务。
(四)全力推进生态河湖建设,积极做好水土保持
围绕村庄布点规划,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试点,编制生态河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滨水空间生态景观,重点打造生态河湖,全市已完成68公里生态河湖建设。以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为重点,按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程序,加强对在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督导检查,提高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落实率。及时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的竣工验收,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验收率。
(五)稳步推进设施长效管理,完善农村水务管理方式
一是加强河道长效管护。坚持管建并举,继续推进河道管理养护实效第三方测评,组织开展年度河道管理养护考核和养护经费专项审计,不断加强行业监管。积极推进星级河道创建,完成三星级河道评定和命名工作,启动试运行全市水务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河道管理养护水平。二是加强农田灌排设施管理。为此制定印发了《上海市农田灌溉设施长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农田灌溉设施长效管护,切实发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红利;围绕“六个到位”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农田排涝设施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度,扎实推进农田排涝设施的标准化管理。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定出台《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各区贯彻落实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推广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的管养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机制。
(六)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深化行业服务指导
一是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推行工作。开展建设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工作,编制《关于开展首批上海市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建设的实施方案》,全市计划建设街镇共计58个。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要求,以长江、黄浦江以及淀山湖、元荡、滴水湖、葑漾荡、北湖和明珠湖等六个湖泊(简称“两河六湖”)为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共计发现61处“四乱”问题,按月统计上报水利部。二是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台本市农业用水奖补政策、用水计量细则、水权分配细则、面积核定细则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月度例会和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协同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市区同步推进。开通专题网站和微信专栏,及时发布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机制和工作动态,推广试点区镇的工作经验、改革成果。三是不断深化水利政策研究。加强同市财政局农业处、局计财处等部门对接,研究落实苏四期、劣V类河道整治等资金政策。认真开展政研项目推进工作,编制完成《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水利泵闸管养主体责任下沉机制研究报告》。积极开展基础性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水生态调查、河道护岸生态性评估调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等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打下扎实基础。
二、2019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方针,紧紧围绕上海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坚持抓配套、强基础,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努力实现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新作为、新面貌。
(二)重点任务
1.全力推进河道水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城乡水环境面貌
一是持续推进消除劣Ⅴ类水体项目,年内完成总量50%的整治任务。对照断头河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完成600条断头河整治。二是扎实推进苏四期整治,推进完成24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和70条断头河整治,实施支河口堤防达标改造49条7.5公里,单向泵改双向泵11座。
2.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围绕“十三五”末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5%的目标,实施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委托第三方科研单位对全市现有设施开展跟踪评估,全面掌握已建设施的运行养护和水质达标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设施更新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市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飞行检查和水质监督性抽测,形成倒逼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和水质达标。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定2019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明确各区实施面积和不同类型灌区改革措施。系统推进农业用水奖补政策、用水计量细则、水权分配细则和面积核定细则落实,形成市区镇三级完整数据信息和技术档案。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等形式,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3.持续加强河道长效管理,进一步提升河道管养水平
一是完善河道管理养护政策机制,修订完善《进一步加强本市河道养护管理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水务局关于河道维修养护作业单位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及《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养护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二是规范河道管理养护市场,修订《上海市河道维修养护项目招标文件格式文本》《上海市河道维修养护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河道维修养护项目招投标工作,适当提高市级补贴比例,提高河道养护的资金总额,进一步提高河道维修养护作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4.全面提升行业管理能力,进一步服务指导行业发展
一是不断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开展河道、水闸和泵站维修养护规程和定额的修订工作。试点开展利用科技技术手段,对河道管养进行全过程监管。进一步优化水闸调度模式,深入推进水闸精细化管理。二是扩大行业管理覆盖面,主动与高校、公园及在沪大型企事业单位对接,共享河湖数据,帮助解决单位内部的小微水体和其他河湖的整治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