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以“水美新村”为抓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利部的关心指导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饮水安全成效显著。坚持把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解决了20.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同步实现受益人口392.3万人,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27%、118%。一是党政主体,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饮水安全纳入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的重要内容,对市(州)和贫困县党委政府进行考核,落实地方主体责任。2018年,全省农村安全饮水投入30.57亿元,其中,省级及以上投入8.84亿元,督促市、县投入21.73亿元,市县投入占到总投入的71.1%,占据主导地位。二是上下联动,合力推动。制定农村饮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联合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等单位培训水质检验人员23期668人次,水利厅将饮水安全纳入水利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成立18个暗访督导工作组,公开监督服务热线,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强化帮扶,合力攻坚。厅长胡云致信饮水安全工作较为薄弱的凉山州及11个深度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我厅统一制定民族地区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要点及定型图设计,定向举办深度贫困县技术培训两期;出台深度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帮扶工作方案,选派1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彝区藏区开展技术帮扶,合力攻克薄弱难点。
二、绿色发展初见成效。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农村水利水电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创建“水美新村”添活力。出台专门文件,制定技术导则,创新幸福美丽新村水利规划、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保障、水利扶贫、水利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利工程管护七大机制,首批打造水清、渠畅、岸绿、景美的“水美新村”301个,探索农村水利发展新路。二是实施“三清工程”增效益。将所有水库、塘坝、渠道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范围,实施以治污和清淤为重点的清库、清塘、清渠“三清”工程,完成塘坝清淤和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塘坝整治2082座。整改乡镇不达标供水水源地235处,枯水期水质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建设河湖公园美环境。在全国率先出台《河湖公园评价规范》,成功举办首届“河湖公园”(西昌)论坛,2018全国“水文化?水生态?水休闲”博览会在四川召开;在邛海—安宁河谷等9个水利风景区率先开展河湖公园建设,推进水生态向水业态提升。四是实施绿色水电提效能。出台开展全省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整改阶段性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绿色水电创建工作,培育、报送“绿色小水电站”创建试点7个,水利部审核通过2个。
三、农水基础不断夯实。加快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和“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的水利基础。一是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96.31亿元,同比增长15.4%。打造水利基础设施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建综合示范区156个、315万亩。二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完成中、省投资13.6亿元,在123个县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86万亩,引领农业生产方式新转变。三是加快推进灌区改造。在都江堰、升钟、青衣江、通济堰4个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投资6.88亿元,占总投资的91%。四是有序开展太阳能光伏提灌试点。积极开展干热河谷深度贫困地区太阳能光伏提灌项目建设试点,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四、农村水电增效提质。坚持把农村水电建设作为推进特殊区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一是加大投入。计划投资15.79亿元,对全省74条河流、225座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其中中央资金6.6亿元、自筹资金9.19亿元,已到位自筹资金8亿元、下拨中央资金4.4亿元,分别占88.4%、66%。二是稳步建设。全省111个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完成机电设备招标96个、机电设备改造39个;需招标的77个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招标57个,完工39个,全省建成小水电站达到4728座,装机容量1604万千瓦。三是提升质量。制定《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联合发改等部门下发各地实施,扎实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积极开展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绩效评价。
五、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蹄疾步稳推进农村水利改革,积极开展法制建设,激活发展动能。一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除甘孜、阿坝外的19个市(州)105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改革灌面336万亩。二是创新水利工程建管模式。完成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试点验收,积极开展股权量化试点,深入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服务试点,持续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能力建设。三是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不断深化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建设机制创新,采取投资补助、财政补贴、购买服务、资源匹配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运营与管理。四是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加大《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等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加快推进“占用或影响农业灌溉水源、用水、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补偿办法”制定。坚持改革创新与法制建设同步,激活农村水利水电发展活力。
过去一年,在部农水水电司的具体指导下,四川农村水利水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方面,与群众关系密切、需求最为迫切的塘坝等小型水源工程项目缺乏专项资金,农村水利建设缺乏有效抓手;另一方面,特别是机构改革后,一些工程项目、职能与农业农村等部门交叉重叠,边界不清,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和困惑。2019年,四川将紧紧围绕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以“水利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主线,主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把饮水安全作为水利脱贫的“头号工程”,全面落实“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开展明察暗访,强化热线监督,技术帮扶彝区藏区,确保2019年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步巩固提升190.09万人,加快补齐贫困群众饮水安全短板。
二是扎实抓好产业用水保障工程。聚焦川粮(油)、川茶、川药、川菜、川竹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山平塘等农村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太阳能光伏提灌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都江堰、通济堰等灌区续建配套,强化特色农业产业用水保障。
三是持续推进水美新村建设。围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以治污和清淤为重点的清库、清塘、清渠“三清工程”,实施“水美新村”试点1000个。加大饮水水源地整治与保护,积极开展沱江流域塘坝整治及河湖公园建设试点。
四是强力抓好农村小水电建设。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全面完成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整改工作,建立健全水利水电项目下泄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强化过程监管,狠抓水电安全工作,完成增效扩容任务,建立绿色发展体系,加快发展绿色小水电。
五是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面365万亩,积极探索水权交易。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开展财政支农资金形成水利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全面推行社会购买服务。鼓励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地方立法进程,提升法制化管理水平。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工程建设,以“补短板、强弱项,强监管、优服务”为主线,奋力推进农村水利水电提质增效,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农村水利水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