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司局领导 > 正文
王韩民: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节水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1-11-05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     王韩民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4/18    

推进农业节水,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要求,将会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资源重新配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做好农业和农村节水工作,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十大体系的建立和建设。一、超前的预测预报体系这是农业逐步摆脱“靠天吃饭”局面的根本前提。建立农业用水的预测预报体系,就是要利用卫星遥感、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对近一两百年来农业气象周期、干旱和洪涝周期、土壤墒情变化、生态环境演变、海洋季风风暴、大气环流变化等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研究找出气候变迁特别是降雨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普遍规律,掌握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的变化动态和趋势。在这些基础上,建立近(中、长)期国家水资源状况报告制度、全国气候趋势预测预报和面向社会的公报制度,提出各个大区防洪、抗旱和保证农业用水的多种预案,便于地方和群众超前作出长远性的安排,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采取主动的、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二、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这是实现水资源有效供应、建立水资源评价体系的基础。应按照不同地区水的供求情况,调整和优化每个地方的产业结构。目前至少要考虑:①核定粮食的自给率和作物的品种结构。②研究城市的建设规模和人口数量。③设计生态用水量和布局。④规定对地下水的限量开采。⑤确定先节水后调水。总的原则是:先保农村饮水,先保城市供水,先保生活用水。真正做到以供定需,以供定产,以供定人,并要层层落实责任,落实用水指标,进行水权的有效配置,横向上防止相互挤占,纵向上防止“寅吃卯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林、牧、副、渔和农村各业的协调发展。三、协调的城乡供水体系这是缓解城乡用水供求矛盾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兴修了8.5万座水库(总蓄水容量达4924亿m3),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和农村的用水不足。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剧增,地下水位下降,400多个城市用水趋紧,于是有相当一部分水库便逐渐成了城市和工业的主要水源,即所谓的“农转非”。这么转固然没错,也非常符合实际,但按照现代水价构成理论和水权转移理论,原来主要靠农民投工投劳修的水库,其所蓄的天然水已经变成为商品水,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它的转移自然也应该得到补偿,或者说要建立一种补偿回报机制。要实现这种补偿,核心是明晰初始水权,承认水权并允许其合法转让,同时要加强水务的全面管理,对城乡用水进行通盘考虑、统一协调。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会减少水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分割,防止出现“两张皮”;二有利于协调水资源在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不至于再造成河水断流和局部水荒。四、有效的水污染防治体系这是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关键的一环。这一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防治。目前全国约有25%的河水不能用于灌溉,75%的湖泊水域被污染,97%的城市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所以必须加快治理速度,限期改善江河湖泊的水质,以便有更多的天然水用于农业。二是工业和城市废水的回收与利用。目前,全国的废水处理率仅有25%,北京市才达到50%;全国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现在全国废水的排放总量已达401亿m3,预计到2030年时将达885亿m3,不回收利用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据了解,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已达90%。我们有这么多可供利用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形成的中水,既可以浇灌城市绿地,也可以用于一些农业灌溉。发达国家平均5000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我国150万人口才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现在看来,大型用水企业和大中型城市都应当有污水处理设施,必须走水的循环利用的路子。据专家估算,进行污水处理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海水淡化的费用。另外,对来自含有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流、农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养殖业排放的废水也要开始关注。五、有力的防洪减灾体系这是维系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性措施。降雨之所以会形成洪水,一是降水过于大且集中,瞬间径流过大;二是地面林草、塘坝和水库太少,排水系统不健全、不畅通。据了解,全国现有各类水库用来调洪库容约1800亿m3,仅占洪水径流量的11%。目前,营建这一体系,比较紧迫的任务:一是要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以扩大库容,增加安全系数,确保万无一失。为加固病险水库2000年国家投了15.5亿元,今年应继续加大力度。二是要提高山坡地改梯田的质量和速度,尽量多级拦截降雨。现在搞坡改梯应与水土保持、封山育林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三是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全国25°以上坡耕地有600多万hm2,去年在17个省区试点,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86万hm2,今明两年应继续扩大试点。四是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在缺水少雨地区,要因地制宜,以农户为主体,修建一些小水库、小塘坝、小水窖、小水电站,将天上水、地表水充分利用起来。六、便捷的计量监测体系建立计量监测体系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限额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农业用水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目前,迫切要做的工作有两项:一是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全国300多万km农田水渠中,近80%的是土渠。在山西,因渠道渗漏有一半的灌溉用水被损失掉。全国每年渗漏掉的灌溉用水达1700亿m3。因此应舍得花一点钱,下大力气搞好渠道衬砌,尽量使用衬砌渠道、管道输水,并要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减少输水损失。二是国家要支持建立几个大型的、符合标准的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并给企业以减税、免税政策,支持他们着重研制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水表和管道,以及水质测试仪器或试纸。企业要对用户特别是对农民实行“一条龙”服务。总之,既要能节约用水,方便计量,利于管理,还要确保水质安全,让群众用上放心水。七、高效的技术推广体系这是当前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的重要支撑。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八成,提高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是改进农业灌溉技术的核心。我国渠系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现在仅为0.3~0.4,如果能提高到0.6~0.65,仅此每年就可节水300亿m3,扩大灌溉面积20%左右。所以,必须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为基础,在输水方式、灌排方式等方面作出科学的、具体的安排,同时引进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并要让农民尽快掌握和运用。眼下,必须下决心加快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改造,在目前每年投资10多亿元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其在建设高效农业中的骨干作用。另外,各地要根据本地的情况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管理和农艺、农机、化学等措施,采取多种节水技术模式,合理安排复种指数,建立与当地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提倡免耕和局部适当休耕,鼓励搞秸秆覆盖,改善覆盖方式,减少土壤蒸发;培育抗旱作物品种,对种子进行包衣施用保水剂,增加作物抗旱能力。八、持续的投融资体系这是开展农业节水工作的根本保障。目前,国家用在农业节水方面的资金渠道已经不少,有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型农田水利补助、农村小型公益设施补助、节水灌溉贴息贷款等。现在问题是资金少,且分散。下一步关键是如何能把资金捆起来使用,使之发挥整体作用。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鼓励社会办水,实行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一起上,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对小型水利工程,可实行租赁、承包、转让、拍卖、有偿使用等办法,允许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参与水利建设。同时要完善水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综合考虑水的资源、工程、环境价格构成,制定差别水价、季节水价、地区水价、用途水价;还要明晰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制定交易规则。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明确贷款贴息的方向,主要应用于集雨节灌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金融部门要调整信贷结构,简化贷款手续,适当延长节水灌溉的贷款期限,方便农民,让利农民,要像电网改造一样,加快农村水网建设。九、群众乐于接受的抗旱服务体系这是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一种有效做法。多年来,活跃在各地的抗旱服务组织,在帮助群众打井、灌排、抢险、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受群众欢迎。如何管好、用好现有水利设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抗旱专业服务队的作用不可低估。下一步怎样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我认为关键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服务队内部的管理问题。应通过合作制、合伙制或股份制的办法,明晰产权,明确责任,规范服务,确保收益。二是服务形式和组织安排问题。在旱时,专业服务队要为群众做好抗旱服务;涝时,及时做好排涝服务的抢险救灾;平时,要做好节水灌溉设备、设施的维修与养护,对群众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咨询和指导,开展节水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十、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是实现依法治水的可靠保证。在我国,水是短缺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必须依靠法律法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以形成人人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目前国家应建立健全以下四个方面的法律法规:①建立完善开采水资源配额制度、取水许可制度。②建立和完善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定额用水,限量用水,并进行有效的监管。③建立农业节水专项基金制度。实行多方筹资,专项使用,以奖代补,先干后补,调动各方节水的积极性。④尽快制定和出台《全国农业节水发展纲要(2001~2010年)》,采取切实的行动措施,对农业节水实行优惠、扶持和激励政策,把农业节水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在全社会提倡节约用水,依法治水,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对破坏水利设施、造成水源污染和水资源大量浪费者,要绳之以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