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0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驷马山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安徽省驷马山灌区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4/22    

、灌区管理现状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供水、航运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安徽省最大的提水灌区,灌区面积3950km2,规划灌溉范围包括安徽、江苏两省的居巢、含山、和县、肥东、全椒、琅琊、南锥、来安、定远、江浦共十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 365.4万亩(含江苏省 15万亩)。灌区始建于1969年,1971年开始发挥效益,1980年停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181万亩,管理工程包括渠首枢纽、滁河一~四级提水泵站、输水总干渠、渠系建筑物、中小型水库、机电排灌泵站等。

1972年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负责乌江枢纽、襄河口枢纽、引江水道切岭段和滁河一、二、三级抽水泵站的管理。管理处为省属专业管理机构,隶属于省水利厅。目前,管理处设在和县乌江镇,下设乌江枢纽管理站及滁河一级、二级、三级管理站和襄河口闸枢纽管理所。驷马山灌区中的其它骨干、枢纽及面上配套工程由所在市、县水利部门负责管理。

由于驷马山灌区二期主体工程于80年代初停建,目前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只相当于设计灌溉面积的一半左右,加上原工程配套程度低,已严重影响工程现有效益的发挥。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已建的各项主体工程,均按设计规模修建,已具备灌区全部灌溉的水源条件,但上游的灌区工程绝大部分至今未能进行续建配套,造成水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2、灌区现有的泵站大多是70年代兴建的,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运行效率低,能耗大。急需进行更新改造,但资金无渠道、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开展。

3、灌区现有建筑物大多只配套到干渠和部分支渠,支渠以下均未配套。大部分渠道无衬砌,加上灌溉节水意识淡薄,采用串灌、漫灌的灌溉方式,水量损失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4、灌区现行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投入渠道单一,管理设施落后,交通、通讯不便,调度手段滞后。灌溉水费不能定额征收等等。

由于驷马山灌区多年来一直按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运行,体制不顺、机制呆板、手段落后、管理不畅,加上农业灌溉水价偏低,且田亩不实,造成管理单位经济严重困难,灌区工程老化失修,只能低水平地维持管理工作的运转,难以走出困境,无法良性循环,已严重制约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水利发展需要,必须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二、管理体制改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驷马山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方针,以充分发挥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宗旨,建立健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事(企)分开、管理科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多元化开发的运行机制;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的原则,使灌区逐步走向公司化、集团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驷马山灌区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1、建立政府扶持续建配套,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由灌区专管单位统一调度,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政、事、企分离、经济上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

2、坚持依法收费,用水交费的原则。驷马山灌区供水收费政策、标准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主管部门审定。

3、灌区干渠及干渠以上的骨干泵站和枢纽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由驷马山灌区管理局统一经营管理,条件成熟可成立供水总公司;其它涉及一个县(区)的骨干工程由所在县(区)负责成立专管机构或成立供水分公司;斗渠口以下的田间工程成立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

4、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管理单位+用水户协会+用水户”或“供水公司十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管理模式。

5、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拓宽非农业供水、小型水利工程、田间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引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制等资本运作模式。

三、机构设置及职责

1、将原“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更名为“安徽省驷马山灌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管理局为省人民政府设立,隶属于省水利厅。管理局对全灌区的业务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开展科研培训工作,并直接管理乌江枢纽、滁河一、二、三级站、襄河口闸枢纽以及待建的滁河四级站等骨干工程。依据省水利厅的授权,依法负责全灌区用水统一管理、水量调度、水费收缴等。近期可与管理分局共同管理滁河干渠一级取水口,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收回滁河干渠上的一级取水口和滁河一级站以上总干渠的管理权。

2、成立“安徽省驷马山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作为本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唯一的法人单位,具体承担项目前期工作和年度建设任务的组织实施,包括年度计划汇总、上报、文件初审、项目下达,执行“三制”,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各项改革、年度总结等。

3、灌区各县原则上成立“灌区管理分局”,近期隶属各县(区)政府领导,业务上受管理局领导。具体管理本县范围内1m3/s 以上的骨干工程(包括渠道、堤防、泵站、建筑物等),负责本灌区内的水量调度、用水分配、供水计量、水费收缴以及工程规划、修建、维护;协助管理局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指导、督促用水者协会的工作等。待条件成熟可成立供水分公司,管理体系与政府脱钩,形成独立的经济实体,业务上受管理局或总公司直接领导,经济上完全独立自主,对总公司的义务是管好本辖区内的的工程,向总公司申请用水,按方交费。并负责相应国有资产的运营、保值和增值以及工程的维修、养护。接受本区域内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4、组建“用水者协会”,以渠系或行政区域划分为单元的所有农户(或其他用水户)自发组成群管组织,协会报本区域民政部门或水行政部门(县级或县级以上)批准。协会会长和副会长由用水户自行选取产生。具体负责l m3/s以下的渠道及建筑物管理、维护、修建;负责向管理分局申请用水,按方交费,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分局对本辖区内的渠道、建筑物实行承包、租赁、拍卖,并按计量向用水户收取水费,条件成熟时尽快形成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实体。

5、从驷马山灌区管理局划出企业职能及部分人员,成立“驷马山灌区供水总公司”,负责管理局管理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和增值。近期主要经营城乡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按照完全供水成本(含合理利润)收取水费。

灌区各县(区)可组建“县(区)供水分公司”。管理局的供水总公司与各县供水分公司在供水关系上为批发与零售的关系。

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可向同级管理机构或供水公司派驻稽察员,行使监事职能,监督经营行为。

四、运行机制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动态优化组合。完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选聘、考核、培养和管理制度,打破职位、职称、工资、身份界限,实施双向选择,试行在岗、试岗、待岗制,根据量化考核结果,试行待岗、转任试岗、竞争上岗。

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业绩工资制。按照效益优先,体现公平、公开,多种成分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工资结构,增强激励机制。采取基础工资与能绩工资相结合,拉开岗位工资差距,完善公平、公开激励的工资分配制度。

改革经营机制,强化产权制度。大力推进科学调度和节水技术推广,调整供水结构,促进城市供水和乡镇供水事业的发展,重视研究环境供水的生态效益。对于组建的源水公司和自来水供水公司,确立以工补农的经营战略,促进工程建设管理、科技研究、技术咨询、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田间工程的经营管理,可承包或租赁给灌区分流转岗的管理人员自主管理,并积极推广用水户协会或股份合作制模式,各类管理模式具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依法界定产权关系,由收取的水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返还给田间工程经营管理者,保障田间工程经营者、使用者的有偿使用和合理收费以及有效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条件。

五、水费制度改革

1985年前灌区实行无偿供水,管理运行费由国家财政负担。199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第68号令发布《安徽省水利工程水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灌区水费征收工作有了较大起色,现行水费收缴办法是由驷马山灌区工程管理处与各受益县签订供用水合同,由受益县、区、乡、村逐级统收统交,但到位率仅为38%。

驷马山灌区水费标准制定的原则为:①按成本核定水价;②区分不同用水部门用水水价,即农业供水按成本计收,城镇供水按成本加微利计收,工业供水以成本加盈利计收,特种商业性营业供水以成本加高利收取

建立供水、计价与收费分级核算体制。灌区水源实行统一配置、宏观控制、动态管理和分级核定水量的管理办法。各级供水公司之间依据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年度供水计划和阶段供水计划签订供水合同,供水公司与用水户签订供水合同,合同应规定双方权力和义务,包括供水亩次、起止时间、供水数量、水量计收方式和水费收缴方式等。水费计价实行省县、用水户分别设立供水公司的分级核算办法,以干渠渠首为基本计价点,按渠系分级定价,考虑农民的接受和承受能力,可实行小步快走,勤调整小幅度,逐步到位。国家投资和社会筹资兴建的新供水工程,按完全成本(含合理利润)实行新水新价。

为保证水价能尽快足额到位,逐步过度到科学计量、按方收费,脱离地方行政干预,拟采取下列配套措施:

①建立水费调研机构。研究水费政策、会同物价部门测算水价,负责制定收交办法。基层水费征收由用水户协会操作。

②积极宣传水商品意识,在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对水价测算、水费收取的支持。各县管理单位设专人负责,逐步脱离地方行政干预。

③与配套资金挂钩。对灌区内各县灌溉工程的配套,在核定规划方案与批准规模的同时,做好水费的测算。今后投资配套一处就解决一处水费收交问题。

④江苏省在本灌区15万亩灌溉水费问题,在水费调查测算中同时考虑,可与安徽省标准一致,亦可按江苏省水费政策研究单列。具体事宜由两省(水利厅)协商,确定可行的办法,同时报水利部备案。

六、管理设施改善

改善管理设施是提高灌区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推进灌区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条件。

驷马山灌区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系统分布在3950km2的广大区域,无论是现场管理或调度决策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传统落后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供水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效率,代之以先进的管理手段,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改善水管单位现场工作条件。

灌区管理设施改善主要包括增设量水设施、更新通信调度系统、完善交通设施、增加管理用房等。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