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党的初心使命在水利工作上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奋斗历程,重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从“挑水吃”到“吃自来水”的历史演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整行装再出发提供强大支撑和力量源泉。
一、农村供水的历史回顾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择水而居,自古以来是人类生息繁衍的首要选择。历史上我国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致病问题长期存在。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始终关心群众的饮水问题。毛主席关心群众吃水的两个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迁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沙洲坝是个缺水的村子,如今又来了一千多人的红军队伍,用水就更紧张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毛主席决定在一眼干涸了的山泉附近打井。出水后,他下到井底,在井底铺上木炭和沙子,井水清澈甘甜,村民喝上了又清又甜的井水。为感谢毛主席,村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
1944年的一天,毛主席得知延安市安塞县侯家沟乡有两个村庄的妇女不能生育孩子,就问当时的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是不是水有问题呢?请中央医院去把水化验一下。张汉武说,只怕这种小事医院不愿干。毛主席严肃指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的疾苦绝非小事。应当让医院派人去。经过化验,发现村里的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影响了妇女生育。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医院很快帮群众解决了饮水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先后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兴建水源、防病改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重点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实行防病改水(1949—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时,尽可能与解决人畜饮水结合起来。国家安排投资、设备、材料,因地制宜兴建了一批蓄水、提水、引水工程,解决了人畜缺水问题。大家熟知的红旗渠,就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30万林州人民历时10年修建而成的。这一阶段,针对饮用水含有害物质给群众带来的疾病问题,水利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努力,通过打井,引泉水或河水,修过滤池,很快使250万人吃上了好水。凡是真正解决饮水问题的地方,都收到了一定效果,特别是氟病区,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使重病患者减轻,轻者恢复了健康,当地社会秩序也由人心思迁变为齐心协力抓生产。
(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1980—2004年)。1980年,第一次全国农村人畜饮水工作会议在山西省阳城县召开,提出了5年内基本解决4000万人、300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的奋斗目标。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加速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报告》《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指出,还有240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有待解决。水利部党组研究决定,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2000年,水利部编制了《全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十五”规划》,提出了分阶段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目标,制定了《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标准和解决的目标要求。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想办法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视,对人民群众所急所盼的深切关怀。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05—2020年)。2004年11月,水利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在四川省广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会后水利部印发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县为单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2005—2015年,全国共完成投资281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825亿元,解决了5.19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由2005年38%和36%,提高到2015年的82%和76%,农村供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16—2020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2093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投资296.7亿元,地方整合涉农资金、脱贫攻坚专项补助资金,对工程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共提升了2.7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其中解决了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科学院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时,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从中受益,是国家许多重大惠民工程中最受农村居民欢迎的工程之一。
二、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贫困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每次都察看群众有没有水吃、吃水方便不方便。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在饮水安全方面,还有大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国农村有600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如果到了2020年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就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成色。总书记要求,对饮水安全有保障,西北地区重点解决有水喝的问题,西南地区重点解决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各地执行时要结合实际进行把握,不能一刀切。总书记还强调,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摸清底数是基础,有些地方底数依然不是很清楚,这是不行的。有关部门要指导各地摸清底数,确保工作有的放矢。要加强数据比对衔接,不能一个部门一个数。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各省区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总书记特别指出,水利部既是扶贫领导小组组成部门,也是“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要根据部门职能,明确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指导各地进行筛查解决。“十三五”期间,水利部把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政治任务和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主动担当作为,勠力攻坚克难,采取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强力推进。
一是因地制宜,精准制定脱贫攻坚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统筹研究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国家有统一的基本标准,但各地情况不一样。为科学把握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评价尺度,2018年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从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4个方面,明确了量化指标,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卫生健康委发文作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精准识别、制定解决方案和达标验收的依据。部分省份根据实际,完善补充细化或制定评价实施细则。
二是下定决心,解决氟超标和苦咸水问题。由于自然地理结构的原因,我国部分地区饮水型氟超标和苦咸水问题突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2018年9月和12月,水利部会同卫生健康委,两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做好氟改水工作。2020年,会同财政部安排苦咸水改水工程建设中央补助资金16.06亿元。各地采取水源置换、净化处理和易地搬迁等方式,妥善解决了975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和120万农村人口饮水中存在苦咸水问题。
三是加大投入,确保工程有钱建有钱管。为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在原计划中央补助资金220亿元的基础上,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调整水利投资结构等方式新增60亿元,对深度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支持。2019—2020年,会同财政部安排39.6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并建立中央补助资金与各地水费收缴等情况挂钩的激励机制。2019年9月,水利部在甘肃张家川、宁夏彭阳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水费收缴工作。水利部印发通知,明确水费收缴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节点任务目标。通过按月调度、暗访核查、追责问责等措施全力推进,促进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四是分片包干,逐村逐户跟踪排查。水利部建立7个流域管理机构对832个贫困县分片包干联系机制,强化技术帮扶、培训指导和常态化暗访核查,部内22个司局对中西部22个有农村饮水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采取“一对一”监督检查和定点帮扶等措施推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回头看”,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已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贫困人口饮水状况精准到户进行靶向核查,确保问题真正解决。
五是加强防控,保障疫情期间供水安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于返乡农村人口和探亲人口长期滞留,农村饮用水量剧增,农村供水保障迎来“加试题”。正月初二,水利部印发文件,强化人员值班值守、水源保护、安全巡查、净化消毒和水厂封闭管理要求;组织电话抽查8400多处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运行保障、530多个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履职、2800多个农村饮水举报监督电话运转情况,靶向核查了2 200多户贫困户饮用水状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保障疫情期间供水安全。
六是挂牌督战,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最后的堡垒是新疆的伽师县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7个县。2020年,水利部门克服疫情影响,新疆伽师县优化方案,科学施工提前1个多月通水。水利部派出36人历时16天对凉山州184个村全覆盖暗访,实施清单化管理。6次召开省、州、县参加的三级调度会,每个环节盯死盯牢,就这样扎硬寨、打死仗,确保了在2020年6月底前如期完成扫尾工程建设,攻克了最后一座“堡垒”。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成效和启示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群众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许多乡亲告别苦咸水、喝上了清洁水。到2021年年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显著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让亿万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了精彩的答卷。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是21世纪以来改善农村人口饮水状况力度最大的国家,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水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解决了贫困人口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农民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新疆南疆、四川凉山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群众实现了从不通水、饮用“涝坝水”到用上“自来水”的飞跃。2019年,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新疆于田县乌什开布隆村调研时发现,这个村祖祖辈辈吃水十分困难。当地水利部门通过“挂壁架管”引来昆仑山下的泉水,让乡亲全部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村里70多岁的老支书热泪盈眶地说,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了吃水问题。到2020年年底,新疆7.7万人告别了“夏季吃河水、冬季吃雪水”的历史。四川凉山州是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最后一座“堡垒”。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凉山州各族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当水利部暗访组到普格县村民家中询问用水情况时,彝族村民竖起大拇指夸赞“共产党瓦吉瓦(汉语:非常好),习总书记卡沙沙(汉语:感谢)”,称农村自来水是“共产党送来的幸福水”。
二是促进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了城乡差别。全国八成以上的农村居民用上了自来水,便捷的饮水条件大大减轻了农村居民拉水挑水的繁重劳动,减少了取水时间,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改善了生活条件。陕西宁强县毛坝河镇多全岩村修建供水工程后,自来水进入厨房,当地发展庭院经济,该村一年就可生产食用菌15万袋,创收数十万元。贵州雷山县格头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村民一直过着“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家中为水愁”的生活,饮水困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经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在解决饮水难的同时,雷山县乡村旅游等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自来水真正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的“致富水”。
三是有效保障了农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氟超标、苦咸水一度影响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十三五”期间,各地通过水源置换、水质净化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解决了1095万农村人口饮用氟超标水、苦咸水的问题,全国农村氟超标、苦咸水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在河北枣强县,长期饮用氟超标水对当地农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出现氟斑牙、氟骨症等病症。将地下水全部置换为南水北调水后,全县30余万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饮用氟超标水的历史,有效阻断了氟斑牙的代际传递。
四是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一些偏远地区,劳力外出务工,取水任务主要由留守的妇女和儿童承担,通自来水后,不但减轻了妇女儿童的负担,而且提高了儿童尤其是女童的入学率。农村供水工程总投资的大部分用于供水管道、水泥、钢筋等材料设备购置和施工,对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具有明显的带动效益。自来水入户的地方,许多农户购置了洗衣机和太阳能热水器,生活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北京、浙江、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的同时,统筹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根本好转。
五是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通了自来水的村寨,干群关系密切,民族关系和谐,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有个嘎查(村)是中蒙边境的抵边村,属严重缺水地区。长期以来,农牧民需到30km以外的地方拉水吃。饮水工程建成后,为守土戍边的牧民安心生活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新疆柯坪县的村民对水利部来调研的同志说:“现在通的水喝起来甘甜,洗手洗澡光滑,不像以前直接提取的地下水,喝起来苦涩、牙碜,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在各地调研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群众发自内心感谢党的话语。
农村饮水安全的成功实践说明,这项工作是深受广大农村群众欢迎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地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今后进一步搞好农村供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要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是党中央增进民生福祉的英明决策,最大的经验启示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水利部党组主动担责,从中央到地方,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水润民心的印记越来越清晰,有力推进了农村供水发展进程,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世界瞩目,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党的领导下,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将个人成长进步与国家战略实施紧密结合,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汪汪清泉流入百姓家中,奏响了水利发展最强音。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这一重要经验,深刻揭示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政治密码,也进一步昭示了在今后工作中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要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写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注解。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农户家中都会拧拧水龙头、看看水缸子,总书记对群众饮水问题念兹在兹,彰显着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2020年年初,水利部上线了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接受群众关于涉水问题的监督举报,为发现问题、推动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就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群众的生动诠释。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人民至上,走群众路线,从农民需求出发,使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才能保证农村饮水工作成效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历来是我党的重要思想路线。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也不尽相同。实践证明,要把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作为农村供水工作的根本方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尊重客观实际,顺应群众需求,才能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近年来,水利部通过开展农村规范化水厂建设活动,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并在各地进行推广,取得良好效果。2021年,水利部党组把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同志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推动落实,在已确定的党组直接“办实事”的4批42个项目中,农村供水项目就有10个。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而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到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考虑到村庄调整、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等因素变化,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需要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质量,在满足饮水需求的基础上,更好满足改厕、洗浴、环境卫生、乡村旅游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用水需求。李国英部长强调,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部重要责任,要全面盘点检视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群众反映的问题,查找共性问题和规律,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研究“管住、管好”的制度政策和举措。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按照“十四五”巩固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和关于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多部门合力推动,以稳定水源工程为基础,实施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到2025年,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适当提高农村供水标准,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到2035年,继续完善农村供水设施,提高运行管护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供水支撑和保障!
链接:农村供水保障专辑(《中国水利》杂志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