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贵州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全省大型灌区前期工作研讨会,对大型灌区规划和可研编制、审批程序、专题报告编制和报批、建设运营主体确定等进行专题研讨。厅总规划师熊发荣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议介绍了由省水利厅、省发改委联合考察学习云南省大型灌区相关工作情况,毕节市夹岩、安顺市黔中、遵义市黔北、铜仁市武陵、黔南州好花红等5个新建大型灌区的项目法人汇报了前期工作推进情况,与会人员就如何推进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讨论。
会议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灌区工程是发展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灌区的谋划建设力度,特别是大型灌区的谋划力度,充分发挥已建水库的供水效益,增强灌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进一步夯实全省粮食基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要求,要高标准谋划大型灌区。一是摸清底数,充分考虑水资源分布、耕地布局、灌溉需求及农业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充分保障水源连通性和互济性,及时委托咨询服务,高质量完成前期各报告的编制工作。二是严格各部门的审批职责和权限范围,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加强监管。三是依法厘清各类专题报告,保证专题报告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四是强化政府职能,项目法人要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充分发挥好政府职能,统筹部署推进大型灌区建设重点工作。积极做好部门联动,明确职责分工,尽快落实项目用地预审及其他要素保障工作。
会议强调,一要统筹谋划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协同推进,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协作,引导农业部门将高标准农田建在灌区。二要强化信息整合,按照灌区“一张图”厘清灌区边界,梳理大型灌区范围内的中型灌区相关信息及纳入内容,杜绝重复投资、过度建设情况。三要盘活水利资源,将灌区范围内的病险山塘进行除险加固和改造,提升其蓄水、调节、防洪、灌溉等功能。四要科学选择工程措施,宜改则改、该配则配,宜渠则渠、宜管则管,具备建设条件的地方推行以管代渠,减少占用土地和用地手续办理。
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水投集团、贵州水利院,各市(州)水务局、新建大型灌区项目法人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