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效益显著
  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局长     马祖融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6/9    

在近几年连续大旱的情况下,河套灌区的农业丰收得益于灌区引黄灌溉的良好条件和坚实的水利基础设施。几年来,河套灌区紧紧围绕“两改一提高”的目标,把节水做为革命性的措施,大力开展节水建设,积极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使灌区在节水改造、水费计收、群管体制改革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1年,在生态用水增加1亿多m3并保证灌溉的情况下,全年引黄亩均毛用水量由632m3减少到2002年的575m3。仅水一项就减少农民水费支出1900多万元,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灌区农民的种植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在控制土壤盐碱化,有效缓解黄河水资源紧缺矛盾,满足下游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灌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农牧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2001年巴彦淖尔盟(以下简称巴盟)农业增加值达到44.2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收入也提高到2465元,增长7.13%。

一、河套灌区节水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1.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迈出可喜的步伐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受到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1998~2001年的节水改造投资达到18289万元,共衬砌骨干渠道83km,节水工程控制面积超过8万hm2,整治陈旧渠道14km,重建改建各类建筑物2178座,对存在严重运行隐患的大型工程——总干渠第二分水枢纽进行了较为彻底的除险加固。

从已完成的工程看,节水效益十分显著。杨家河干渠衬砌后渠道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74提高到0.94;隆胜示范区内,四级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04提高到0.889,亩均用水量由原来的478m3减少到359m3,灌溉行水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2/5。

2.大力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在节水示范区的带动下,灌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了共识。各旗(县、市)依靠群众投工投劳,合理开发井灌区,铺设低压管道282.94km,衬砌支渠以下群管渠道369.91km。灌区所在的巴彦淖尔盟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万hm2,是计划任务的118%。

巴盟结合农田五配套和中低产田改造,把平地缩块作为节水建设的重点来抓,减少了田间灌水定额。2001年共完成平地缩块面积8.7万hm2,仅此项就节水3640多万m3。

随着灌区农业节水力度的加大,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水质也发生了变化。2001年巴盟选择较好的水源地,建成套海镇等可供4个乡40多个村社饮水的水厂,采取集中供水的办法,解决了2.99万人、61.67万头(只)牲畜的饮(改)水问题。

二、不断加强灌溉管理,进一步挖掘管理节水潜力

近年来,河套灌区通过强化灌溉管理,在灌溉面积增加7万hm2左右、间套复种面积增加10多万hm2等情况下,引黄水量由1987年的56.7亿m3降至近年的50亿m3左右,使单方水的效益明显提高。

首先是全灌区高度集中水权,全面实行计划用水,并确立了以供定需的思想。

其次是细化测流量水,划小收费单元,调动农户节水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田间用水管理,以村或村民小组成立包浇组织,制定奖罚措施,实行“一把锹”浇地、“异地包浇”等多种浇地形成,减小田间灌水定额。

四是在测定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份来水情况,按不同种植结构的田间灌水定额,制定分水计划。特别是在黄河来水偏少,用水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试验示范作物非充分灌溉,以保证有限的水量发挥最大的灌溉效益。

五是改进田间灌水方法,推广水旱塘、开沟覆膜暗灌、秸杆覆盖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田间无效蒸发。

六是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计算投入产出,种植瓜类、葵花、苜蓿等节水型作物,节水减费,降低成本。同时,尽量按渠道种植需水同步的作物,以减少灌水次数和用水量。

三、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近几年来,河套灌区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群管体制改革和国管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灌区水利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开辟了一条新路子。目前,全灌区已成立用水者协会370个,是全国总数的2/3。

1.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普遍推开

1999年初,经过宣传、组织、选举、建章立制、培训执委会委员等五个步骤,全灌区组建了258个用水者协会,经过一个灌溉期的运行,年底组织验收时合格的协会为157个。2000年又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同步骤,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改革,使改制单元所辖灌溉面积达到灌区总灌溉面积的44.6%。2001年,各地对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灌区改制工作全面铺开。到目前,灌区改制单元已经达到770个,辖灌溉面积近40万hm2,占全灌区总灌溉面积的69%。

改制的主要形式有五种:①农民用水者协会。协会由用水户(会员)、用水户代表、用水户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组成,主要负责渠域的灌排管理、工程维修、测流量水、水费计收等工作。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专群管理体制。即对跨行政区域,供需关系较复杂,供水矛盾难协调,不便成立协会的群管分干渠和大型支渠,建立由相关公管渠域的公管人员牵头,有关乡镇代表参加的专群结合管理组织。③渠长负责制。在公管渠道上,灌溉面积较小,行政区域比较简单,隶属清楚的小直口实行渠长负责制。④联水承包。以前2~3年的实用水量加权平均确定水量、水费承包基数,由承包人自选人员经营管理,节超盈亏按比例分成。⑤供水服务站。对行政关系复杂,小直口多,难以管理,而形成渠道有效利用系数低的渠道,由用管双方共同组成供水服务组织,以批发零售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

3年多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体现出了多方面的效益:一是健全了群管组织职能。由群管组织负责本渠域的灌排管理、工程维护、测流量水、水费计收等工作。二是管理进一步深化、细化。“三不浇”,即风天不浇、雨天不浇、夜晚不浇的现象基本杜绝。三是节水效果明显。改制的渠域,2000年比1999年少用水4850万m3,节水幅度为14.5%,比全灌区平均节水幅度高8个百分点,减少用户水费支出212万元,亩均减少水费3元多。四是提高了全民的节水意识和水商品意识。五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理顺了政府、水管单位、用水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水管理监督机制,灌水秩序和收费秩序明显好转,也减轻了地方政府管水收费的压力,缓解了干群矛盾。群管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成为继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第二次革命性的变革。

2.积极开展国管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在推行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河套灌区国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也随之推开。

一是延伸了用水户对灌区国管单位的参与式管理。借鉴发达国家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做法,在支渠以下群管体系内用水户参与管理达到2/3的基础上,经过3个多月的酝酿准备,2000年10月份巴盟召开了“河套灌区用水户参与管理暨水费计收管用‘听证会’”,按灌溉面积产生用水户代表,把用水户与水管部门摆在平等的位置上,由水管部门公布灌区工程管理、水量分配、水费计收管理与使用等重大事项,并对用水户代表提出的问题当场进行协商解答。盟、旗、乡(镇)三级政府及物价、计量、纪检、农业、城建等有关部门的代表列席会议,从而增加全灌区用水、计量、收费等重大事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灌区管理工作中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途径,寻求广大灌户对水费计收管用实施监督的具体方式,解决灌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国400多个大型灌区中首创灌区管理的新机制。

二是不断加强国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通过推行定渠段、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经费、定收入的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水管单位和人员的管理任务。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工程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管理与养护相分离的改革,逐步建立一套自觉协调、自我约束、讲求效益的运行机制和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使灌区现有国管工程的管护向物业化管理乃至下一步社会化招标式管理迈进。

三是进行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各基层管理所试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根据灌溉管理特点,变固定工为基本管理人员和季节性管理人员。

3.不断完善灌区水价体系

1996~1999,巴盟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连续调整农业用水水价至0.4元/m3,达到成本水价的75%。同时在总体水价不变的前提下,不同时段执行不同的水价,限制超用水和秋浇用水,有力地促进了节水。

为保证水费足额收缴,通过供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使用水和交费直接挂钩,按每轮水的轮次收费。同时,在田间推行以亩次收费(即浇一次水计清每户的灌溉面积,以此作为分摊水费的标准),使水费计收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灌户的节水意识和交费自觉性明显提高。

4.改革秋浇灌溉制度

河套灌区在秋浇改革上实现了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实行计划干地,突破了要将所有农田当年进行秋浇储墒的传统习惯。二是严格实行按计划用水。从总干渠、干渠、分干渠,直到支渠、斗渠,都实行水量包干、一次供水、供够关口,有力地节约了用水。

通过秋浇改革,秋浇用水由过去的20亿m3减少到现在的16亿m3,下降幅度为20%。与此同时,降低了地下水位,有效防止了土壤返盐。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