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小绿洲大生态 ——内蒙古牧区水利建设综述
  中国水利报     苏冠群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6/11    

内蒙古牧区拥有天然草地面积10亿亩,可利用草地面积8亿亩,位于中国五大草原之首,是祖国北方最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能否从全国大局出发,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历史新时期牧区水利的重大意义,不仅关系着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

辉煌的历程 成功的经验

综观内蒙古牧区水利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初至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组织牧民群众打筒井,开发利用浅层水,解决人畜饮水。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以后,开展基本供水井建设,在解决人畜饮水的基础上,开辟缺水草原,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发草原灌区,修建水库,进行重点牧区水利建设。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后,随着内蒙古牧区“双权一制”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广大牧民建设和保护草原的积极性,自治区及时总结、丰富和完善西部地区家庭灌溉草库伦的经验,并将其作为一种适用增产技术在全自治区推广。第四阶段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为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牧区水资源,大力推广喷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兴建了一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饲草料灌溉基地。到2000年末,牧区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31座,扬水站150座,机电井9.1万眼,各种集雨工程2.7万处,饲草料地灌溉面积达到34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84.5万亩。

几十年的牧区水利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三生”(即草原生态环境、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水平)同步发展,达到“三效”(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主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以节水为中心的饲草料基地建设。根据全自治区各地实际,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适宜于开发浅层地下水,以户经营的家庭饲草料地灌溉形式,一般为50亩左右。如鄂尔多斯市总结出来的“五个一工程”,即一户牧民“建1处水源工程,1座水塔,开发1处灌溉草库伦,盖1间暖棚,建1个青储窖”,既有效地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又发展了饲草料基地,缓解了草场压力,促进了草原生态建设,牧民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另一种形式是适宜于小型地表水拦蓄工程和地下水比较丰富地区,联户开发的集中连片饲草料地灌溉形式,一般为1000~5000亩不等。如赤峰市巴林右旗,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正白旗等地,以嘎查为单位的联户开发饲草料灌溉基地已粗具规模,为当地畜牧业舍饲、半舍饲和草原生态恢复创造了条件。第三种是适宜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发展,面积在30万亩以下的中小型饲草料灌区。赤峰市的达林台草原灌区、额济纳天然草原灌区和阿拉善盟孪井滩扬黄饲草料灌区等就属此类。利用小片土地的合理开发种植优质饲草料,通过牲畜的舍饲或半舍饲,在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来换取大片的草牧场轮牧、休牧或禁牧,以实现草原生态的自我修复。

内蒙古经过几十年牧区水利建设,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初步开创了一条以水为根本,小开发、大保护,小绿洲、大生态的牧区水利建设道路。

深刻的反思 光明的前景

内蒙古牧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所限,水资源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上长期干旱以及过牧等人为原因,草原出现严重沙化、退化,成为沙尘暴的重要尘源。春季沙尘四起,遮天蔽日,并殃及京津及华北等地区,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据统计,目前全自治区沙化、退化草地面积已达到5.28亿亩,约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0%以上。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们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在缺水和无水草场建设供水工程的做法,只考虑为牲畜头数发展服务,盲目扩大放牧草场面积,不仅不符合现代化畜牧业要求,而且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从保护草原生态的角度来看是不可取的。此外,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考虑,牧区天然草场灌溉的做法也极为不妥,采用渠道灌溉浪费水资源,而且草场地势不平,高处灌不上,低处形成冲刷,造成人为的草原水土流失,破坏了天然草场的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地发展家庭灌溉草库伦和一定规模的灌溉饲草料基地,才是解决牧区草畜矛盾,改变畜牧业生产经营结构,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的最有效途径。对此,不仅广大受益牧民感受颇深,而且牧区旗县的党政领导都有深刻的认识。正蓝旗旗委书记斯琴毕力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一说生态建设就是种草种树,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要害是没有抓住水利这个关键。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牧区水利,是实现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和草原生态机能的恢复,以及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突破口和根本保证。

但遗憾的是,多年来牧区水利建设投资严重不足,致使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缓慢,牧区的灌溉饲草料地在全自治区可利用草场总量中仅占0.43%,远远不能满足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需要。为了使全自治区草场沙化、退化尽快得到有效遏制,改善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防沙治沙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措施和切入点,把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作为牧区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自治区水利厅按照水利部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定发展,以水定规模,编制了牧区水利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发展饲草料地灌溉,实现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双赢“目标,是自治区牧区水利建设的立足点和基本思路。规划以旗县为建设单元分两期进行,到2010年,将新增灌溉饲草料地866万亩,节水改造252万亩,加上原有部分总规模将达到1223万亩,总投资为68.85亿元。届时,可使5.8亿亩可利用草场实行轮牧,70%的可利用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基本遏制大规模沙尘暴发生,使京津及相关地区免受危害。按照规划,全自治区将有65%的牧户拥有自己的饲草料基地,灌溉面积户均达到25亩,畜均达到0.2亩。灌溉饲草料地每年可提供150亿公斤优质干草和饲料,为集约化舍饲、半舍饲提供稳定供给,实现提高畜牧业抗灾能力,促进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稳步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的规划目标,使牧区水利真正承担起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双赢”职能。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