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大型灌区国债改造项目成效显著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2/8/23    

我国大型灌区402处,有效灌溉面积2.3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生产了全国1/5的粮食,创造了1/3的农业生产总值,提供了1/7的城市及工业用水,其完善的渠水田林路系统构成了良好的人工生态体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是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针对几十年来灌区工程配套不全、老化失修、效益下降、管理不顺等问题,自1998年开始,水利部与国家计委组织开展了“两改一提高”工作,通过工程节水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农业灌溉效益和灌区管理水平,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增强了农业生产后劲。

自1998年以来,使用中央国债资金62.31亿元,引导地方配套60多亿元,共投资120多亿元,对全国247处大型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衬砌干支渠道5300多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38000多座,渠系水利用率平均提高17%,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6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800万亩,新增生产能力(折合粮食)近90亿公斤,节水110亿立方米(其中18亿用于工业、城市生活,12亿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一、巩固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

项目实施后大大提高了灌区的安全运行能力,减少了护渠劳力,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如宁夏引黄灌区通过项目实施,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得到改造加固,三年来实现骨干工程安全通水无事故,仅抢险费一项年节约300多万元。湖南省双牌灌区项目实施前,出现渠道决堤事故24起,滑坡塌方16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项目实施后,消除了这些隐患,保证了正常供水。

二、提高供水能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改造后的渠道输水能力明显提高,输水时间缩短,保证了作物用水要求,促进了高效经济作物的推广。四川都江堰灌区项目区,灌水时间缩短5天,保证了上下游都能在黄金季节插秧,缓解了上下游争水矛盾。甘肃鸳鸯灌区项目实施后,全灌区粮经比由过去的7:3 调整到5:5,种植优质棉20万亩,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7元。由于骨干渠道沿线用水保率高,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开发带”,结构调整的“示范带”。

三、增收节支效益显著,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节水改造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河南三义寨灌区项目实施后,供水条件改善,高效经济作物得以大面积推广,灌区内农民人均收入从1998年的678元提高到2000年的1631元。节水改造的直接效果是减少了水量浪费,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湖北危水灌区节水改造后,平均每亩节水100立方米,年均每亩少缴水费4.16元,深受农民欢迎。

四、增加城市、工业供水,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项目改造节约的水,18亿立方米用于工业、城市生活,12亿立方米用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灌区内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综合节水改造,2000年比上年减少引黄水量9.09亿立方米,与前5年平均数相比少用5.79亿立方米,为当年黄河下游不断流做出了贡献。内蒙河套灌区改造后,渠道两侧地下水位下降0.6米,控制了土壤盐分的积累,还增加巴盟生态用水1.765亿立方米,使野生植被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吸引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的直接受益者是农民,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投工、投劳筹资兴办配套工程已经成为灌区内群众的一种时尚。据各地资料分析,每年群众投劳折资近10亿元用于灌区改造建设。吉林海龙灌区下游的曙光乡是梅河口市的稻谷加工基地,前几年因灌溉用水无保证,稻谷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原有的两处稻谷加工厂倒闭,灌区节水改造后,用水保证率提高,稻谷产量质量有了保证,曙光乡重新建起两处优质、无公害稻谷加工厂,年产值2.75亿元,地方税收增加4090万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各地以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借鉴国内外灌区管理经验,积极进行体制改革。

一是在工程管理上,各地积极探索不同管理模式,先后试行了用水户协会、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不同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在国际上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用水户协会模式,在近几年的推广过程中受到各地普遍认可,目前已成立用水户协会1000多个。今年4月份在北京成功召开了第六届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国际研讨会,我国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与会29个国家代表的一致好评。

二是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推行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实行聘任制,引入竞争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将工作业绩与工资和奖金挂钩,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是在用水管理上,积极推行计划用水、计量收费。通过制定用水定额,合同供水等方式,为从根本上解决供用脱节、供不应时的弊端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实行透明用水,推行计量收费,减少搭车现象,让群众交明白费,规范了水费计收工作。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