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黄疃站效益分析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     万会林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6/24    

安徽省驷马山灌区是安徽省最大的提引长江水北灌江淮东部的引江灌区,位于灌区西北部的黄疃片属江淮分水岭两侧易缺水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虽修建了一些小塘坝等水利工程,但抗旱能力十分薄弱,一遇20天以上的干旱天气,几乎所有的塘坝干枯,农作物减产,农民的收入偏低。要改变当地的贫困落后面貌,使农民尽快致富,首要的是解决“水”的问题。黄疃片灌区面积约1.39万hm2,是驷马山上游灌区,自1983年驷马山灌区停建后,一直没有补给水源。1998年国家开始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时,黄疃片续建配套一期工程黄疃一级提水泵站首先上马,2001年8月竣工后就投入抗旱运行,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
    一、驷马山灌区配套工程的基本情况
    驷马山引江灌区分布在皖东江淮分水岭两侧的长江下游左岸支流滁河中上游及淮河支流池河上游地区,灌区分属安徽省的和县、含山、居巢、全椒、来安、南谯、琅琊、定远、肥东及江苏省的江浦等10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24.36万hm2。工程于1969年12月开工,到1983年停缓建为止,先后完成乌江枢纽及滁河一、二、三级抽水站(滁河四级站刚动工即下马停建)、襄河口闸、汊河集闸等骨干工程,以后多方筹资(主要靠群众筹劳和地方筹资),先后对灌区中部及滁河两岸面上工程进行续建配套,目前已形成灌溉规模14.33万hm2,但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2.07万hm2。已建成的工程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行,大多老化失修,加上工程配套程度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另外,在灌区北部的江淮分水岭,还有10万hm2灌区未建,而这里正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因此必须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步伐。
    自1998年起,国家陆续对驷马山灌区进行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灌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灌区面上配套逐步开展起来,效益不断扩大。2000年《安徽省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明确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范围近期以江淮分水岭以南16.29万hm2为主。到2001年,确定的9项工程有6项已投入运行。据调查,2002年抗旱中由于送水及时,农业大丰收,粮食较上年增产1800~2250kg/hm2,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黄疃站项目规划及实施情况
    黄疃片灌区属驷马山引江工程滁河三级站灌区,计划开挖主要干渠8条,总长约36.4km,支渠21条;需兴建黄疃一级站、张集二级站、富旺三级站、八斗四级站等4座抽水站,总装机容量约6435kW可抽引江水22m3/s。修建35kV输电线路40km,10kV线路10km,变电所4座,变压器11台,容量为9475kVA。一期工程总投资3972.62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黄疃一级站,完成泵站土建工程、输电线路和部分管理设施,安装5台卧式混流泵,配套单机容量为430kW的电机,安装1台3150kVA主变压器,完成一级灌区干支渠开挖及其配套建筑,实现一级灌区约4870hm2农田受益和向滁河干渠补水6.8m3/s的目标。2001年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并投入当年抗大旱运用,实现了投资一片见效一片的规划目标。
    三、黄疃站效益显著
    1.巨大的经济效益
黄疃片灌区年降雨量很少超过800mm,而年均蒸发量却超过1100mm,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主要靠小型水库和塘坝蓄水灌溉,保证率极低,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处于靠天收的状态。一期工程竣工当年,粮食产量即超过8250kg/hm2,而其他未能送上水的农田,粮食产量不足5250kg/hm2,有的几乎颗粒无收。据计算,自流及一级站提水灌区的多年平均灌溉效益为2137.5元/hm2,其中水稻的灌溉效益为1822.5元/hm2,旱作物的灌溉效益为315元/hm2,引江济滁灌区多年平均灌溉效益为1050元/hm2,其中水稻的灌溉效益为900元/hm2,旱作物的灌溉效益为150元/hm2。根据这一效益计算成果,一期工程年均发挥农业灌溉效益1740万元。
    2.显著的社会效益
    黄疃站的兴建,不仅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是加快合肥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肥东是合肥市的东大门,区域经济地位极为重要,但由于旱灾频发,农业减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整体经济发展滞后。二是有利于驷马山灌区向良性方向发展。驷马山灌区工程停建后,实际灌溉面积只有设计的一半左右,黄疃站的兴建,可使驷马山灌区实灌面积扩大1.39万hm2,并向盘活固定资产跨出第一步,加大滁河二、三级站开机时间,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增加水管单位收入。三是民心工程,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黄疃灌区由于旱灾频发,群众祖祖辈辈靠天吃饭。2001年当黄疃站第一次把120km外的长江水抽引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时,村民们一路追逐着水头,欢快地奔走相告。据调查此处用上水的地块水稻净增产3000kg/hm2,农民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四是可促进工业的发展。受水源的制约,乡镇企业中既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龙头产品,仅有一些小型砖瓦厂、农产品加工厂等。灌区建成后不仅可以促进灌区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旱年份可以向合肥市龙岗工业区和合肥二电厂提供优质水源。五是可解决灌区群众的饮水困难,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为农民奔小康奠定基础。现在每遇大旱,灌区群众的饮用水便发生困难,有的年份甚至要动用车辆运水来维持生活。灌区建设后不仅解决水荒问题,并且由于优质长江水进入灌区,使灌区水库和塘坝蓄水充裕,水量增多使得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增强,并为实现管网供水创造条件,从而可改善群众的饮水质量。肥东县城大旱年份缺水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六是加快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这里的农业结构是一油一稻或一麦一稻,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产品质量、品位低,经济价值低,由于该地区交通便利,离合肥市仅30多km,“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针对合肥市的需求生产一些新鲜、质量高、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实力,也可以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价值,农民的收入也将会提高。
    3.良好的生态效益
    过去黄疃片由于缺水,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拼命开荒种地,弃塘改田,导致地面径流拦截率不高,粮食产量低,吃饭都成了问题,这又促使农民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本应植树绿化的高岗地都被开垦成农田,结果不仅形成了广种薄收的恶性循环的局面,而且还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灌区建成后,用水有了保障,农民不再通过扩大面积来增收粮食,而会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改善环境,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适合种植作物的高岗地可以种树造林,低洼地因为有水可发展水产养殖,从而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灌区建成后,灌区水田、塘、库水面面积增加,充盈的水体起到了“热汇”作用,有利于形成近地层的水—土壤—植物—大气界面的水、热交换,创造了农田最佳状态的小气候,从而使植物的生态需水处于最优状态,使植物的生存条件大大改善。
    4.合理调配水资源
    黄疃站的投入运用,实现了安徽省几代人的治水梦想——驷马山灌区的水、淠史杭灌区的水及巢湖水的“三水沟通”,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黄疃灌区西邻的滁河干渠是淠史杭工程淠河灌区的一条主要干渠,其在肥东县灌区有4.45万hm2,位于干渠的末端,淠史杭上游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三大水库的水经过230km的流程送到这里,水的利用效率极低,因此多年来引水从未达到设计流量。但这三大水库水质优良,适合于城市用水,这种水正是合肥市急需的。黄疃灌区建成后,利用黄疃一级站提水6.8m3/s,通过一级站出水渠和淠河灌区袁河西水库东干渠沟通,干旱年份抽引长江水补给滁河干渠灌区,可缓解滁河干渠尾部灌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三水”沟通后,还为解决合肥市城市供水提供了出路。因为黄疃片与淠史杭滁河干渠连通后,水质良好的长江水可直接送到合肥市东区,或在大旱年份通过调水给淠史杭灌区滁河干渠中下部农田灌溉,减少滁河干渠引用的农田灌溉用水量,节约优质水供应合肥市,使水资源达到合理应用。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