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福建省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实施计划
  福建农村水利信息网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3/7/5    

一、 节水灌溉必要性

(一) 灌溉现状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蓄、引、提并举的水利灌溉体系,据1999年统计,已建成水利系统管理的水库2949座(其中大型8座,中型85座),建成塘坝91646座,蓄水库容达61.79亿立方米;引堤水工程装机容量46.02万千瓦;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48.1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398.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11%,保证灌溉面积为1122.8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53%,旱涝保收面积934.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2.88%。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底全省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

我省千亩以上灌溉区共1512处,设计灌溉面积958.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79.67万亩。其中:大型灌区5处,设计灌溉面积184.7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4.31万亩;中型灌区182处,设计灌溉面积441.68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66.68万亩(其中5万亩以上中型灌区22处,设计灌溉面积174.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0.31万亩);小型灌区1325处,设计灌溉面积332.1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8.68万亩。

(二) 存在问题

1. 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我省水资源总量为1168.7亿立方米,全省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水资源量为96.3万立方米,为全国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28.5万立方米的3.38倍,全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771立方米,等于全国人均拥有量的1.76倍。但我省水资源在时间及区域分布上极不平衡,丰、枯水径流总量相差2-4倍,山区丰富而沿海缺水。沿海5个城市人口和工农业总产量均占全省的2/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0%,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口居住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地理上与水资源分布正相反的格局将进一步加剧我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干旱缺水仍是我省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2. 水利工程灌溉效益逐年下降

我省现有灌区大多建于50-60年代,限于当时财力不足,存在重水源建设轻灌区配套及配套标准偏低等问题。水利工程运行进程中,受开发区建设和其它各种基本建设用地的增加、农业水源转供城市或工业、渠系水利用率偏低、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破坏、工程老化、农业水价偏低等因素影响,工程效益出现衰减态势,加上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近几年,有效灌溉面积逐年下降。

3. 节水灌溉发展尚需加大力度

我省通过开展节水增产重点县、节水增效项目、初级水利化县、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和旱片治理等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前期工作不到位;二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投入,尤其是各级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节水灌溉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四是农业水价偏低影响节水灌溉推广;五是灌区普遍存在渠系建筑物老化、配套不完善、水利用率低、灌溉方法落后等问题,一方面干旱缺水,一方面浪费严重。

(三) 节水灌溉的重要作用

节水灌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对于缓解因区域性、工程性缺水造成的水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节水灌溉不但节约灌溉用水,而且有增产、节地、省工、改良土壤、有利推广农业机械化等优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可以在不增加水源工程建设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而且将促进原有传统、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优化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对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 节水灌溉发展计划

(一) 发展构想

我省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初步设想,实施“三个推进”即推进农业灌溉节水化、种植结构合理化、灌区管理科学化;“三个创新”即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三个结合”即精品工程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水利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灌区管理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突出中型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中型以上灌区的节水改造要按照节水增效和增产增收的要求,对传统的渠系布置、灌溉模式、耕作方式、灌溉制度、种植结构进行变革,要明确提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改革方面的措施。

(二) 总体目标

我省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十五”、“十一五”期间实施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至2010年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1092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731.64万亩,管灌面积273万亩,喷微灌面积87.36万亩,占总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分别为67%、25%、8%)。在水扩大农业灌溉用水的情况下,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11.5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由现有的40%提高到55%以上,灌区基本上实现根据新测算的水价按方收费,灌区发展基本进入良性循环。

(三) 任务安排

至2000年,预计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550万亩(其中:累计至1999年底已完成500万亩,2000年完成50万亩),根据千万亩节水灌溉总体目标,“十五”、“十一五”共10年期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42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279.43万亩;管灌面积200.78万亩;喷微灌面积61.79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分别为52%、37%、11%。

按照2000年1月10日丘广钟副省长主持召开的研究2000年节水灌溉实施方案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0]16号),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分工实施、统一验收,省水利厅负责统一规划,各相关部门据此实施。每年年初由省政府组织协调一次,分解年度任务和落实省级补助资金,由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共同完成,省水利厅负责具体工作,主要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旱片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节水增产重点县、节水增效示范片、初级水利化县、省级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区等形式组织实施。计划“十五”期间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十一五”期间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92万亩。在全面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同时,争取每个地(市)有2-3个节水灌溉精品工程,以示范各地,并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1. "十五"期间

计划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29.22万亩,管道输水面积92.36万亩,喷微灌面积28.42万亩。分年度安排情况:2001-2005年平均每年完成50万亩。计划每年实施2-3片省级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区。

2. "十一五"期间

全面完成千万亩节水灌溉建设任务。2006-2009年每年平均完成60万亩,2010年完成52万亩,五年期间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92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50.21万亩;管道输水108.42万亩;喷微灌面积33.37万亩。同时,每年实施2-3片省级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区。

(四) 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45.15亿元(其中建设省级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区投资1亿元)。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投资44.15亿元中,其中:大型灌区11.84亿元,中型灌区21.79亿元,小型灌区10.52亿元"十五"期间计划投资20.81亿元(其中建设省级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区投资0.5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4.34亿元(其中建设省级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区投资0.5亿元)。

(五) 资金筹措

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筹资办法。具体资金筹集按照灌区规模、分级管理和建设重点采取不同形式。国家补助资金主要使用范围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节水增产重点县、初级水利化县、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等;省级补助资金除省水利厅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外,还包括旱片治理在内的省基建预算内、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商品粮基地县等用于水利项目的建设资金。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目前,我省5个大型灌区中山美、东圳、东张、北引4个大型灌区已完成前期规划工作,通过水利部审查评估,中央补助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投入比例为1:1.5,国家资金占工程意投资40%,重点开展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其它各类灌区和大型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除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外,由省地(市)、县、乡和受益区单位群众共同筹集。

三、 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配合

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省政府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作量大面广,涉及许多部门,各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建设任务。各地(市)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节水灌溉工作中,要主动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取得他们支持,并与新闻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节水灌溉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2. 抓紧前期工作,科学论证方案

全省灌区大多建于50-60年代,已多年未开展大规模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工作。"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各地应按国家及省里的要求,在完成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力量,加大前期投入,开展其它各项前期工作。对灌区节水改造方案不能仅限于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补,而应按照有利促进现代水利发展和有利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对节水灌溉实施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科学合理确定灌区渠系布局,优化灌区灌溉模式、耕作方式、浇灌制度和调整种植结构。

3. 加大投入力度,严格资金管理

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投资规模大,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受益单位及群众的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严禁截留、挪用和挤占。要确定各级资金按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的要求及时、足额到位,严禁重复投入和假配套。

4. 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积极组织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和水利专家,开展节水灌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进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和灌溉定额研究,制定按作物需求要求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符合福建实际的节水灌溉制度,提高水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效增产的目标要求。在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对引进、应用的节水灌溉设备及仪器等要严把质量关,重要设备仪器购置要实行招投标,保证引进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节水灌溉设备仪器,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最佳效益,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

5. 促进灌区改革,实现良性运行

在开展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中,要把灌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机制和水价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大中型灌区要开展经济自立灌区(SIDD)试点工作,通过开展节水灌溉建设工作,要改变农业灌溉水价偏低的状况,加快灌区水价改革步伐,按照《福建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认真测算,重新核定水价,报物价管理部门审批后执行。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灌区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小型工程要因地制宜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