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湖南省韶山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情况
  湖南韶山灌区管理局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韶山灌区位于湘中部丘陵地区,是一个以灌溉100万亩农田为主,兼顾防洪、发电、航运、养殖和工矿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始建于1965年7月,并于次年6月建成通水,灌区覆盖湘潭、长沙、娄底三个地市的韶山、宁乡、湘潭、湘乡、双峰、望城和雨湖七个县(市、区)约250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工程由水库枢纽、引水枢纽和渠道工程三部分组成。水源水库位于涟水中游,属年季结合的调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库容3.7亿立方米;引水枢纽位于水库大坝下游18公里处,拦截水库发电尾水和区间径流,以抬高水位,确保输水渠道正常进流。渠道工程包括干渠5条,计长186公里;支渠401条,计长1186公里;斗渠及以下渠系8730公里。干渠上有渡槽26座,隧洞10个,闸堰60处,小型建筑物4050处,电灌站193处,装机容量13128千瓦。

一、灌区水管理自动化建设初具成效,为信息化试点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韶山灌区水管理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早,并随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而不断完善与改造。1979年至1985年是该项工作的起步阶段。当时湖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三家共同研制并建设了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为目标的韶山灌区水电管理综合自动化系统。1986年至1995年是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成长期。1985年以后,根据灌区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自动化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对原有韶山灌区水电管理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改造完善,不仅采用有线载波数传机实现了对灌区干灌12处交接水位测站水信息自动采集和遥传,而且成功实施了灌区引水枢纽,分水枢纽等重要部位闸门的集中控制。1995年至今则是韶山灌区水管理自动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998年以来,灌区领导以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为契机,并以计算机管理、太阳能应用技术为手段,使灌区的水管理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目前既对灌区引水枢纽、南北分水枢纽及干渠所有交接水位测站水位的太阳能无线遥测,同时将计算机自动管理技术应用延伸到了干、支重点闸门自动控制、灌区量雨、用水计量等领域,并且,还建立了灌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灌区水资源数据处理、查询、打印;建立了灌区管理局办公楼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了水资源数据及其信息共享。

在灌区水管理自动化工作不断深入,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升级的同时,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系统在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发挥良好的工程效益等方面,已经成了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角色。这主要反映在:

一是能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水情、雨情及工程状况,有利于工程防汛保安,从而能有效防止渠水溢堤决口等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如在没有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前,由于人工现场调节闸门的滞后性,各条干渠均存在渠水陡涨陡落、渠水溢堤决口的潜在危险。众所周知,一旦干渠工程失事,不仅影响灌区百万亩农田的灌溉,而且更有可能渠水冲毁农田、村庄、公路、铁路,那将严重威胁灌区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目前,由于有水管理自动化系统对干渠水位的监测及对闸门的遥调遥控,渠水溢顶溃堤隐患得已消除,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二是能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灌区水资源状况、各用户对水资源的需求状况,有利于提高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优化调度,优化利用的程度,能促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例如,在实施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前,总干渠的设计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由于不能及时掌握水情信息,在雷雨多发季的晚上,总干进口的水位常常低限进流;往往造成渠道电站(洙津渡电站)前池水位低于正常发电水位0.5米以上。由于电站水轮机不能在最优工况下运行,使机组出力降低10%以上,使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灌区自动化信息系统投入以后,这种不利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观,使水资源最大限度的获得了综合利用。

三是提高了灌区水量结算的速度和精度,能有力地指导、督促全灌区节约用水,实现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在建设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前,全灌区的水量结算必须用人工手算,有时由于水情信息得不到及时传送,加之手算速度慢,灌区各地段的实际用水节超情况有时要几天才能计算出来,往往使计算成果失去了时效性。而目前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计算水账,计算成果次日早晨就能出来,次日9点前就能向各基层所站通报,基层单位能据此迅速调整当天的供水方案,以确保本地段节约用水。由于各地段能迅速反应,动态调整,严守用水计划,从而促进了全灌区的均衡受益。

四是节水效益显著。据统计,由于应用了水管理自动化项目,节水率达10%以上,能提高灌溉保证率1.5个百分点,节约的水量可改善尾灌区灌溉面积5万亩,能扩灌2万亩,能增发电量150万度,年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五是能减轻调度人员的精神压力和劳动强度。在建设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前,每到汛期,特别是在遇暴雨时:调度人员往往担惊受怕,怕的是因雨水入渠,渠水陡涨,溃堤决口,加之因水闸不能远控遥调,调度人员常在暴雨中要迅速赶到现场,在狂风中要爬上闸门起闭台,手动调整闸门开度。在晚间遇到这种情况,调度人员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强度更大。现在,由于能根据需要,及时掌握水情信息,加之又能远遥自控闸门,大大缓解和减轻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

二、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韶山灌区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于去年列入全国的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单位。灌区工程除了规划设计和施工在同类灌区中具有典型性以外,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也极有典型性,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水管理信息采集、利用和自动化测控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灌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提高,但现有的一些管理手段与国家提出的水利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极不适应,如何运行先进的管理手段,保障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是灌区的实际需要,也是灌区的当务之急。灌区管理人员和灌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充分认识到了水管理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年来,灌区管理局按照农水司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立了试点项目组织机构和组建了技术人员队伍。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就是应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改变滞后的传统管理模式,因此,按照统一目标,培养一批适应性的管理人才显得非常重要,灌区管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主任,副局长为副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班子,聘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和公司从事技术指导,同时成立了一支水利、水电、计算机、机械专业人员参加的技术队伍。项目领导办公室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统一领导,指挥技术人同直接参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及安装调试工作,确保了信息化系统能正常工作,其作用得以有效地发挥。

二是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按规划逐年组织实施。灌区管理局根据''整体规划、分年实施、先骨干、后配套''的原则,并结合灌区的客观实际及投资情况,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目标期为2015提,分三阶段组织实施。

2002-200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水库枢纽水情、雨情,引水枢纽、干渠系统以及灌溉3000亩以上支渠取水口的水管理业务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具体是建设好灌区管理局信息中心和各管理所信息分中心;开发编制水管理信息软件、办公政务管理软件、优化水量调度软件,要完成66个水位采集点、35个雨量采集点、23个水环境信息采集点、89个闸位采集点和控制点、87个工情采集点和11个农作物生长信息采集点的建设。

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拟将水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扩大到干渠所有分水口及提水机埠取水口。具体是搞好信息中心和分中心功能扩展工作和配套工作。要建设273个3000亩以下的支渠口水位信息采集点、79个泵站运行情况信息采集点、267个闸位信息采集点及闸门开度控制点的建设。

2010-2015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完成建设规划的剩余内容,进一步搞好配套建成一个信息采集准确全面、传输快捷畅通、控制实时可靠、管理方便高效的信息化系统。

三是认真完成了与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关的2003年度水管理自动化项目的建设。根据国家水利部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指示精神和结合韶山灌区的实际需要,韶山灌区2003年度除着手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外,还实施了以下一些项目:1张液压太阳能闸门遥控和3张支渠闸门太阳能遥控,共投入资金40万元,工程于2002年11月灌区冬季维修期开始动工,2003年2月进行现场安装调试,于2003年4月安装调试完成投入运行,目前新增设备运行情况良好。

三、信息化试点工作下一步打算

一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质量。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严密的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并适时进行阶段性目标检查,控制和评价,才能确保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和建设目标的预期实现,因此灌区管理局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下一步将严格按照水利部农水司的精神和要求,分期实施,同时规范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和职能,加强对全灌区信息化建设和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组织专业设计和开发机构,加大对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并采取积极的资金政策,积极落实专项资金和争取其他渠道资金的投入,保障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严格遵照规划、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管理的建设步骤开展信息化建设,每一步必须严格评审,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质量。

二是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促进管理和业务流程化。灌区管理局将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灌区水利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对主要业务进行合理重视,优化和规范业务流程,做到管理和技术统一,业务和流程统一。

三是要切实加强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全面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根据国家已有的水利信息化规范和标准,兼顾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规范和标准,应用于灌区信息化规划和设计中。

四是要培养好信息化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系统建成后,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性的管理人才,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期间我们还将组织有关人员直接参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树立信息化管理的思想和观念,逐步接受并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在信息化调试和试运行期间要组织运行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切实掌握信息化系统实用技术和管理操作,在运行期间,要加大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信息化系统的效益,才能得以体现,国家的投资才不会造成失效。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