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融入知识经济时代 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江苏省淮安市渠南灌区管理处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一、引言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真正的生产资料将不再是以资金、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而是以人的知识为主,目前,知识经济最特出的现象是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江苏省是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一直关心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并报以巨大的热情。我们渠南灌区一班人对信息化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之契机,我们于2001、2002、2003年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初步建成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今后灌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渠南灌区信息化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及施工准备情况

江苏省自''九五''期间起步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并从2001年开始全面启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实施''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战略。到2001年底,全省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骨干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已建部分水情自动测报、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开始发挥作用,并开始实施苏北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等。

从2002年12月底,渠南灌区利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二期工程的投入,以当地各流域、水利工程及其相关水事活动为对象,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灌区管理之中,对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演示系统、局部信息测控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建设。主要建成了渠首周围的引水渠首和7座内部节制闸水位测井,布置了30个水位测点,并安装浮子式水位计;安装13套现场控制PLC控制柜和防雷接地网;13套现场控制单元和1套灌区控制中心的无线电台;灌区内部局域网络等。

基本上能够对灌区主要涵闸进行测控,测量每个闸门的水位、开度、流量、水量等情况,并能集中控制闸门的启闭。完成了灌区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了灌区灌排水系、桥涵闸站数据库查询系统和电子地图查询系统。

2002年11月接到水利部《关于做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后灌区立即行动起来,邀请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扬州大学等单位专家对灌区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划,并编写了《江苏省淮安市渠南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计划用八年时间分两期实施将灌区基本建成数字化灌区。

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410万元,建设30涵闸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完善通信网络、内容网络建设,初步建成灌区数据库、GIS系统、优化调度系统与用水管理系统、收费系统建设以及信息服务系统。

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399.4万元,建设31涵闸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完善通信网络、内容网络建设,完成灌区政务系统、灌区工程管理系统以及灌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按年度实施方案,近期我们渠南灌区抽调部分技术人员配合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渠南灌区信息化建设分年度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招投标等技术文件的编写工作,不日将完成此项工作,同时灌区还派部分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做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在资金到位后立即进行工程招投标活动,立争早日进行灌区信息化建设。

三、渠南灌区信息化建设本年度实施内容及资金到位情况

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基础之上,继续完善和配套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实施以下内容。

1、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在灌区周围六座涵闸12扇闸门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平桥洞、平桥闸、岔溪洞、大兴洞和苏北灌溉总渠沿线的涧河洞、市河洞、新市河洞、渔市洞、复兴洞共9个取水口以及石塘桥闸、北涧桥闸、小兴闸、车桥水闸、陆河闸、塘河闸、蔡大沟闸共7座内部节制闸遥测遥控,以便适时监控每座涵闸的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启高度,过闸流量,时段水量,并能巡测闸门及启闭机运行及保护状态,实现现场和远程控制的灵活运用。

2、网络建设

主要实现灌区内部局域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在渠南灌区综合管理大楼内建立自动化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局域网,通过设置主机与客户机的IP地址,有效的实现内部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传输,从而达到办公自动化的高效性及电子政务的安全性。主要功能有信息查询、公文流转、督办、会议管理、水费管理、网上交流以及视频会商等。

3、视频系统

为实现远程控制安全可靠,在主要水土建筑物可安装摄像监视系统,监控各建筑物的运行工况。根据渠南灌区的实际情况,拟在灌区管理所附近的一号调节池、二号调节池安装一体化球机(集变焦镜头、彩色摄像机、云台于一体),实时监视各闸调控情况。

4、灌区灌溉优化调度系统

渠南灌区自动化控制工程完成了对灌区渠首和主要水工建筑物的远程测量和控制,建立了灌溉管理信息系统和灌区基本信息数据库,为灌区灌溉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灌溉优化调度的任务就是根据灌溉需水要求和水资源供给状况,合理安排引水流量,促进节水节能、高产稳产,使灌区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

⑴信息查询。根据建立的灌溉管理信息系统,在灌区基本信息数据库中可查询农作物的布局、种植面积、历史气象资料、作物需水规律、田间渗漏资料、渠系资料和供水计划等信息资料。

⑵灌溉计划。根据各种基本信息和各级渠道灌溉需水数据,建立优化调度数学模型,设置多种约束条件,根据灌区多年配水情况和灌溉制度,编制灌区用水灌溉计划,生成灌溉用水日程表。

⑶模拟仿真。根据生成的灌溉用水计划,模拟现场工情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运行,在运行中发现情况并提出修改建议。

⑷优化调控。根据灌溉用水时期大运河水位、渠首流量、田间水情、雨情和灌区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测数据、灌溉试验站反馈的信息等实际情况,实时调度配水计划,优化轮灌、续灌计划,并通过灌区计算机监控网络,对涵闸进行远程调节和控制。

本期工程总投资1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4万元,江苏省投资22万元,淮安市投资22万元,楚州区地方集资22万元,工程资金已全部到位并正在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施工。

四、项目组织机构及技术力量

灌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严密的组织,采取各种措施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将在施工设计得到批准后,由淮安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处牵头成立灌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淮安市水利局、楚州区水利局、楚州区渠南灌区管理所三单位有关领导组成,具体负责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灌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建设组、财务组、综合组,工程建设组由灌区技术人员参加并负责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事务,拟订具体建设方案、配合现场建设施工、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和维护信息化系统等;财务组负责日常收支;综合组负责施工中各种矛盾的协调和处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及政府质量监督等制度,选取有资历单位进行施工和监理,并派灌区两名从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技术人员和几名刚接受自动化专业培训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建设,提高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和工期。

五、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试点建设,渠南灌区信息化框架已初步建成,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对照中央提出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过渡,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差距还很大,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监测监控点的分布密度不够,信息不全面;灌区信息种类不完整,不能满足水资源调度的建模要求;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利用很少,信息化整体作用降低;灌区信息仍以平面信息为主,缺少三维立体信息。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及灌区信息化建设建议

我们正在配合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渠南灌区信息化建设分年度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招投标等技术文件的编写工作,此项工作结束后迅速上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立即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我们灌区开展时日尚短,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新鲜事物, 如果能在建设项目之前将我们召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得较好的灌区参观,增强我们的感性认识,并在建设中加强交流,这将对我们灌区信息化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硬件加强防护,软件系统开发立足于当地的工况;

(三)灌区信息化建设同时考虑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大修、折旧等经费的筹措,不能出现重建轻管的现象。

''数字''时代已向我们靠近,''数字水利''离我们也不会远,优化调度与自动化控制有机结合,灌溉自动化与办公自动化高度统一,实现灌区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真正实现水资源使用的市场化、商品化,科学用水,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农业已为时不远。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