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9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
  河南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一、先天不足,灌区运行举步维艰

河南省地处中原,全省总土地面积16.7万km2,耕地面积10361万亩,总人口9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87万人,农业人均耕地1.33亩。新中国成立至今,全省共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43处,设计灌溉面积44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60万亩。现有干渠总长8777km,支渠总长13287km,支渠以上建筑物86126座,斗农渠建筑物183366座。

全省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38处,设计灌溉面积为354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64万亩,灌区内总人口为29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0.7%,粮食总产为150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7.5%,灌区内灌溉面积范围内的粮食单产是非灌溉面积粮食单产的1.56倍;大型灌区在我省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九五期间,全省灌区年均引水67亿m3,年均灌溉补源面积2050万亩,自流灌区已成为我省粮、棉、油的主产区,是我省发展灌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灌区工作出现了建设、管理、使用相脱节、投资渠道单一、经营机制不活、效益不高、水费价格脱离价值等矛盾,严重制约了灌区发展和效益发挥。

一是工程老化失修,设施配套不完整。多数灌区建于五、六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由于建设时期投入不足,形成了"半拉子"工程,建设标准低,田间工程不配套,工程普遍超期服役,效益衰减严重。渠道淤积坍塌、建筑物老化失修、管理实施陈旧,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周身是病,难以为继"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全省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设计灌溉面积的55.4%,全省38处大型灌区支渠以上渠道总长16898km,仅衬砌2875km,占实际长度的17%。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多数灌区仍沿用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按照行政机关的模式建立管理机构,机构臃肿,人员众多,人浮于事。在人事制度上缺乏竞争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

三是水价标准低,运行维护费不足。据测算,全省目前的水费标准仅为成本的1/3,水费收取率仅为50%左右,灌区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是水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市、工业用水增加,农业灌溉与城市、工业用水相比没有竞争力,用水日趋紧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表现得非常突出。引黄灌区引水受到限制。

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逐步增加投入,为解决灌区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等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也为灌区改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解决国有大型灌区的发展问题,关键在于做活"两改一提高"的文章,推动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加快以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灌区改造,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对发展我省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使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抢抓机遇,节水改造结硕果

自1998年实施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以来,中央累计下达我省鸭河口、人民胜利渠等12个大型灌区、44个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46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3000万元,地方配套2390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益:节水4.27万m3,新增灌溉面积84.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22万亩,新增农业生产能力73.74万吨。

(一)改造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全省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以来,共耗用钢材2569吨,水泥18万吨,产生经济效益6.2亿元,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南湾灌区自1999和2000年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75万亩,缩短了灌溉周期,节约了水资源,2001年该灌区共引水2.87亿m3,灌溉面积74万亩,水稻亩均增产20%以上,抗旱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2.6亿元。

(二)改造促进了节约用水

通过对12处灌区节水改造,节水总量4.27亿m3,人民胜利渠总干多年来渗漏严重,灌水时两岸一片汪洋,人大、政协多次提出议案要求解决未果,经过节水改造总干衬砌后问题迎刃而解。昭平台南北干渠改造前后大大缩短了输水时间。

(三)改造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河南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相对过剩,粮食价格低迷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设计灌溉面积占我省耕地面积34.7%的大型灌区是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为当地政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了良好的灌溉基础设施,为我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

如南阳市的《农业行动计划》,主要依托南阳鸭河口十万亩高效示范区及引丹两个大型灌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及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区域化和专业化布局。焦作市政府规划在广利灌区范围内实施高科技农业,调整作物布局,种植优质专用小麦、高产优质大豆、蔬菜、林果以及菊花、牛膝、山药、地黄"四大怀药",并在灌区范围内建立深加工企业,以企业为龙头,带动与农产品相关的其地方面的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四)改造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合理保护了水资源

我省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节水4.27亿m3,少采地下水3350万m3。改造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商丘市随着三义寨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通过对黄河水资源与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地下水位明显回升,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77米,单井出水量由不足每小时20吨提高到25吨,当地群众把三义寨灌区的输水工程视作生命工程。

(五)改造为黄河不断流做出了贡献

我省38处大型灌区中,引黄灌区有17处。近两年,由于黄河年来水量偏枯,分给我省用水量相对减少,已造成灌区内部分地区粮食减产及郑州、新乡、濮阳等城市限水的现象。引黄灌区干支渠存在渗漏、险工等问题的渠道长度占总长度的64.8%;存在严重老损、失效、报废的建筑物占全部建筑物46.3%。灌溉水利用系数一般在0.37~0.54之间。随着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大型引黄灌区灌溉补源面积已达1336万亩,粮食总产达87亿公斤。据测算,人民胜利渠灌区通过近十年的建设与配套,引水量由以往的6~8亿m3,减少到目前的4~5亿m3,其中节水改造功不可没。

三、依托改造,灌区改革满园春

我省在抓灌区改造的同时,要求各项目区抓住节水改造的机遇,以改造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深化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水利厅于2000年以豫水农字[2000]10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型灌区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市、各灌区提出改革方案的初步意见。2001年我厅又组成了三个小组,对我省15个不同类型的灌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又在南阳市召开了河南省灌区改革经验交流会。水利部农水司冯广志司长到会指导,会议使大家坚定了灌区改革的信心,明确了改革方向。

目前我省凡是进行节水改造的灌区都出台了由当地政府批准的改革方案。通过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灌区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的改革,使灌区逐步迈入的良性运行的轨道。改革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运行情况良好。目前进行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改传统的集体管理为用水户自主管理、自主经营。重点推行用水者协会、租赁、承包等形式。通过改制,促进了工程管理规范化,增强了农民的水商品意识及节水意识,改变了人们的用水观念,密切了供用水双方的关。

二是灌区经营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效果显著。将灌区原有的单一水费经济改为水费收取、水土资源、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并重,充分利用护渠地种植树木,发展经济林,发展养殖业,壮大了灌区经济。

三是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改干部任命制为公开选拔聘任上岗,由"伯乐识马"走向"寨场选马"。逐步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激励机制。

四是工程建设体制改革步入正规渠道。在近几年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三项制度,有效地杜绝了"人情工程",保证了工程质量。

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灌区改革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灌区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将灌区改革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经验丰

几年来,为了保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领导重视,多方支持

领导重视是使用好国债资金,搞好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关键。我省的大型灌区工作,受到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受益区群众的充分关注。江泽民主席、温家宝总理都分别在百忙之中专门视察了我省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及焦作市广利灌区,水利部翟部长、陈部长及农水司的有关领导也多次亲临河南检查指导工作,并作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为我省的大型灌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做好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我省依据水利部组织审查通过的38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指导投资少、效益好的26个大型灌区编制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研报告,由省计委在省水利厅提出初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复,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做好了扎实的前期工作。

(三)做好项目的审查、审批工作

我们要求各项目单位必须由具有乙级以上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到现场对年度实施方案进行审查、论证,根据审查意见,对灌区年度实施方案进行认真审批。保证了年度实施方案设计合理,投资经济可行。

(四)精心组织项目实施,严格实行"三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我省成立了由计委、水利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水利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项目实施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员、监理内容、竣工验收等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省计委、水利厅还多次派员到节水改造项目施工工地现场检查督促工程质量。有关项目区也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工程质量标准。按照批复的年度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把这些工程当作"效益工程、民心工程、形象工程"来抓。

如鸭河口灌区要求坚持"三个一"、"三个铁"措施,即"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视同仁"、"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12个灌区都明确了项目法人,对工程实行了公开招投标,严格筛选施工队伍,并聘请乙级以上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从多个环节保证了工程质量。

(五)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项目单位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其中重点进行了渠道防渗抗滑技术研究、HEC土壤固结技术在引黄灌区防渗中的应用、弧形断面在大流量渠道衬砌中的运用、灌区信息自动化建设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加强宣传报道,创造实施项目的良好舆论氛围

为争取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项目单位切实加强对续建配套项目的宣传报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报导灌区技改工程的进展和意义。《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河南水利》、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都以大篇幅的图像、照片、文字报导了有关灌区技改工程的施工情况。宣传灌区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宣传灌区节水续建配套的显著效果。

(七)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及审计工作

为确保国家投资项目的严肃性和效益性,省计委与省水利厅及财政、审计部门经常深入工程第一线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有关部门及时改正。在工程竣工,项目实行财务审计后,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省计委、省水利厅联合组织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资金不到位、技术、管理等问题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解决,严把工程项目的最后一道关。

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佳绩

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国家近几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宏观政策及水利部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投入大量资金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完全符合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受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是民心工程。节水改造用有限的资金盘活了现有的水利资产,收到了费省效宏的投资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根据我省38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到2015年骨干工程改造完成,需投资10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亿元,平均每年需投资3.5亿元,而目前的投资水平远不适应灌区节水改造的需要,希望国家加大对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投资力度,我们将认真落实省级配套资金,逐步按照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要求进行灌区改造,使大型灌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省引黄灌区工作力度

目前引黄灌区续建配套资金少,缺口大,任务重。我省引黄灌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灌区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把我省引黄灌区建设成为节水型优质高产农业生产基地,使我省引黄灌区发挥更好的效益。

(三)搞好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要按照国务院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做好全省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广泛建立农民灌溉服务组织,摆脱行政干预,实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独立自主经营,使"水是商品"的涵义真正体现出来。使农民得到实惠,灌区增加效益。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