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9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淮涟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管理工作汇报
  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一、基本情况

淮涟灌区位于淮安市的淮阴区、涟水县境内,淮沭河以东,北六塘河以南,盐河以北,东张河以西,北与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市的灌南县接壤、东和涟水的涟西灌区毗邻,总控制面积860km2,灌区原有耕地85.4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6.97万亩,现有耕地面积79.93万亩,现状有效灌溉面积55.94万亩。

灌区自1958年兴建以来,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洪、涝、旱、碱兼治,发展自流灌溉,开展河网化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改善了灌区的灌排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为灌区内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灌区内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加之整个灌区属沙土地区,原设计渠道断面大,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尤其是随着工情水情的不断变化,建筑物设计标准不适应水情的变化,下游引水困难,灌区下游尾部拦蓄工程配套不足,难以推行计划用水和计量供水,回归水利用率很低。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灌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善淮涟灌区的水利条件,提高水源保证率,恢复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增加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十分必要,经过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淮涟灌区从1999年起被国家列入国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计划。

二、主要做法

淮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我市农水一条线第一项按照基建程序操作的国债工程,我们深知国债工程的严肃性、基建程序的复杂性和灌区节水改造迫切性,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予以高度重视。一期改造工程结束后,我们对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经验和教训及时进行了认真总结,客观深入地分析研究二期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上下形成共识,拿出一系列切实可行保障措施,以确保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并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建立组织机构,强化领导

为把国债工程建设好,特别是管理好国债资金,市政府专门发文成立以苏金必副市长为组长,水利、财政、计划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淮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市水利局专门成立了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处,并成立了相应的科室。淮阴区、涟水县也成立了工程建设处,并有专门班子负责抓这项工作,使得节水改造工程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落实政策,配足资金

我市大型灌区较多,仅通过国家审查列入投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的就有八个,目前立项实施就有三个,淮涟灌区是我市第一个列入国家改造盘子的灌区。因此,淮涟灌区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并按期完成任务,对我市其它灌区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继续争取国家这方面的投资意义重大。而工程能否全面实施并确保完成任务,关键是配套资金能否按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国家投入政策,淮涟灌区两期工程市县两级应配套工程总投入2625万元的40%,按这一比例市级应配套525万元,县级应配套525万元。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市财政局想方设法调度资金,如期配足525万元,涟水、淮阴两县区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挤出资金,硬配套165万元,其余360万元由两县区政府承诺组织受益群众以劳折资完成土方来抵冲。

(三)加强管理,专款专用

国债工程来之不易,国债资金非同小可,为了管好用好工程资金,市县工程建设处全部在建行设立155国债工程帐户,工程建设资金全部进入专帐,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市水利局印发了《中央财政内预算的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淮安市淮涟灌区改造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市局财审处组织市县建设处和各项目经理部主办会计进行专门培训,规范具体财会人员的操作行为;县级配套资金首先进入市级财政,由市财政根据配套到位情况按工程进度报表将资金拨付到市局财审处和建设处;市建设处的工程项目经费和建设单位管理费实行资金拨付一支笔审核;严格拨付审核,把握预控资金流向。市、县建设处为此安排专门总帐会计和现金会计,单一管理此项目,做到来去帐目笔笔清,工程项目资金由中标的施工单位按时上报支付申请,由现场监理,项目总监理审核签字,交市、县建设处工程科、财务科审核后再交主管项目负责人审批拨付。市水利局财审处还不定期深入建设处,对帐目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方面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及时拨付,又杜绝了挪用、挤用等违规现象。

(四)四制齐抓,严格把关

实行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是严格计划实施、控制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两期项目中有十三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总概算投资近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以上下班,这批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对保证整个项目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市计委、财政局、水利局三部门领导要求市建设处对十三个超过50万元的单项工程,直接组织招标投标,并对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情况定期检查。不足50万元的工程,由涟水县、淮阴区工程建设处采用合同管理方法,与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市、县两级工程建设处作为项目法人主体,明确责任。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按照有关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克服工程分散、建筑材料供应不定时、浇筑时间不固定等不利因素,深入现场,加强监督,主动参与工程各阶段验收,对各单位工程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市淮源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受市建设处委托,组成了专门的监理班子,分工负责,对开工实施的各项工程实行旁站监理,控制工程质量,把握工程进度,核算工程计量,进行全过程监督。

(五)注重科技、积极应用工程新技术

从一期改造工程开始,我们就注重推广应用成熟的水利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一是大力推广新型建筑物结构型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现场条件,在设计上进行优化,尽量减少了土建投资,对规模较小的防渗渠道沿线的配套建筑物全部采用轻巧薄型装配式结构。二是实施了灌区计量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根据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和灌区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我们在灌区改造实施过程中,安排了部分资金,用于灌区远程自动化测控工程建设,目前这些工程已投入运行,性能稳定可靠,操作方便。

经过各部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截止2002年6月底,全部完成工程实施计划,两期共完成新建改造涵闸20座,泵站11座共计1728.5千瓦、流量27.555m3/s,支渠防渗渠道8条共长29.472km,及一套比较完善的灌区远程自动化测控系统。

三、工程效益

淮涟灌区经过一、二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健全了项目区的水利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抗灾标准,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农村环境的治理,交通设施的配套,农田林网的建设,得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灌溉条件得到了改善

三干渠原杰勋河渡槽、小洋河渡槽拆建灌溉地涵和排涝地涵以后,过水能力大大增强,使得下游灌溉水位抬高50公分以上,在今年的水稻栽插用水高峰期,发挥了显著的效益,涟水县的前进、梁岔、成集三个乡镇6万亩水稻的栽插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星期完成;淮阴区的翻身河闸站、夏码大沟闸站以及金北补水站在今年的抗旱灌溉期间,及时发挥了效益,得到了新渡、王兴、棉花等乡镇干群的拥护。张庄泵站建成后,农民积极疏浚该站通往民便河的引水渠道,还把多年未用的七支渠全部修复,充分发挥该站的应有效益,新增水稻面积达3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十五支防渗渠道控制灌溉面积1.22万亩,由于下游地势高,土渠又多年没有疏竣,年年农民用水困难,回旱现象严重,今年防渗渠道建好以后,新建的十五支电灌站翻水直送渠道尾部,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水稻面积800亩。全灌区30万亩水稻比改造前提前5天完成。灌区的防旱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大大促进了灌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期改造工程完成后,项目区内共改善灌溉面积40.4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34万亩,恢复增加土地49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59万公斤。

(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随着两期改造工程的先后实施,全灌区用水调度控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二期八条防渗渠道和节点控制建筑物及部分回归水拦蓄工程的建成,节水、节电效益非常明显。经涟水县水利科研站测试,支斗农三级渠系比改造前水利用系数提高22.1%,由于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了渗漏水,抬高了灌溉水位,缩短了用水时间;据测算,平均每亩节水188m3,按控制面积3.9万亩计算,每年可节水733万m3,每亩电费比渠道防渗前节约5~6元,减轻了项目区农民的负担。项目区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6提高到0.54,新建的混凝土防渗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衬砌前的0.81提高到0.95,两期工程改造后年节水量可达3800万米3。

(三)进一步提升了灌溉管理水平

通过两期改造工程的实施,先后完成了一期的市淮涟灌区管理所、三干节制闸、梁岔节制闸和新八支电灌站,和二期的淮阴区、涟水县的灌区管理所分中心站,泵站4处,节制闸5处,支渠级控制4处,等一批远程计量用水自动测控站、点,这些站、点由市淮涟灌区管理所中心站和两县区两个分中心站通过有线和无线的形式实现有效地控制运行,初步形成了淮涟灌区远程自动化测控系统的骨干网络,这一网络的建成不仅为灌区改革、计量供水、水费收缴和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提升了灌区工程管理的档次,展示了建设现代化灌区的方向。

(四)改变了项目区面貌

随着灌区内涵闸、泵站、防渗渠道等工程的先后实施,不仅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内的灌排条件,提高了灌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强了灌区整体工程的抗灾减灾能力;同时也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内河渠两岸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生活、生产活动;而且还带动了项目区内林业绿化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水土保持条件的改善,整个项目区的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美化了农村环境,为灌区内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五)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淮涟一、二期项目实施的主要是一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灌溉节点工程,和一些灌排矛盾比较突出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以前这些地区在每年的水稻栽插期间,时常会发生农民背着秧苗到乡政府、县政府甚至到市政府上访要水,或者是组与组、村与村之间因抢水打架斗殴,这些工程实施后再也没有类似事件发生,广大农民真正看到了灌区改造的好处所在、利益所在,农民们打心眼里高兴,纷纷夸口称赞:"灌区改造工程是实实在在的为农民办实事",感谢领导感谢党,是"三个代表"在农村的具体体现。由于得到了项目区内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不但使所做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减轻了基层干部在农村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促进了项目区内水利工程管理和水费征收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灌区改革

为了建立灌区新的运行管理体制,实现灌区运行管理的良性循环,涟水、淮阴两县区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结合淮涟灌区实际情况,围绕灌区改革的目标,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

涟水县、淮阴区及市淮涟灌区管理所根据淮阴市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回收资金的暂作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文件,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对骨干工程进行确权划界,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保护范围,并对堤防土地进行了租赁承包。对田间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经营使用和管理权的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的体制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全灌区灌溉泵站改制160座,其中拍卖38座,租赁承包122座;改制沟渠圩堤长度1123.5km,共吸纳回收资金615万元,已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444.6万元。

(二)推行水价和水费收缴制度改革

涟水、淮阴两县区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新水新价的要求,在全灌区内推行了第四步水价改革,实行水稻田12元/亩、经济作物8元/亩和旱谷田4元/亩的新水价政策;与此同时,两县区适应国家三部委出台的将水利工程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改为经营性收费的新形势,超前安排,成立组织,召开会议,宣传发动,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发动,统一乡村干群的思想认识,水利部门争取到以政府名义出台文件,明确水利工程水费的收费主体,规范收费行为,把原来的随统筹提留代征或乡镇代收改为水利部门组织专业机构收缴,即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依法直接收取,并实行水费收缴工作的"三统一",即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票据,把管理和收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行水利部门自收水费铺平了道路。

(三)推行灌区运行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建立淮涟灌区运行管理新体制,涟水、淮阴两县区把灌区改革工作作为改造工程建设的一个内容来认真落实。两县区根据淮涟灌区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体制上打破了原有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了"专管机构+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农户"新型管理体系,着重改变长期以来粗放管理状态,走集约化管理统放结合的路子。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对原有机构进行改制、改组,以供水生产为中心,确立管理机构。并分别以人民政府的名义印发改革的意见和方案,涟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涟政办[2001]17号文印发了《涟水县淮涟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淮阴区人民政府以淮政发[2000]54号文批准了水利局《淮涟灌区改革方案》。

涟水县围绕灌区改革方案,于2001年9月成立涟水县淮涟灌区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逐步形成产权清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新机构,供水公司内设办公室,具体承办水费收缴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水费到户基础帐册统计、财务管理、文书起草、档案管理以及上情下达,相互协调等日常事务工作。供水公司下设分公司6个,与乡镇水利站合署办公。供水分公司再以灌排水系为基本单位,约4~6个行政村成立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1名,会员代表若干名,共成立用水者协会23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下设用水组,用水组设组长1名,兼水费助收员。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成立以后,确立了一种新型的供用水买卖关系,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淮阴区在抓好淮涟灌区受益乡镇改革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新渡乡的友谊、佟洼两村进行了改革试点,按照协会+农户的灌区运行管理模式成立了友谊、佟洼农民用水者协会,受益区内300多户用水农户全部加入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并两次召开用水者代表大会选举了协会负责人。该协会管辖范围内的水旱轮作区和经济作物区实行了两种水价制度。在经济作物区水表安装到户,签订供用水和供水工程管护协议,实行计量按方收费,0.8元/m3。在大田区实行新水价按亩计收,每亩12元。

(四)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

一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稳定队伍,设岗定员,竞争上岗的原则,合理配置一线人员。供水公司所设岗位实行竞聘、委派制,经理由总公司聘任,副经理和供水分公司经理由经理聘任,会计由总公司委派,其他职工通过竞争上岗。在改革中还注意愿意受聘及落聘人员安排,对不参加竞争上岗自谋职业的人员,允许其留职停薪,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年内不得参加竞聘上岗;对于落聘人员,待岗学习或自谋职业,发给三年基本生活补助,三年后经个人申请,组织考核合格后,可参加下一轮竞聘上岗;既未办理留职停薪手续又未申请上岗上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作自动解除劳动关系处理。

二是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风险共担,责、权、利相结合,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供水公司根据各乡、镇、区、办的计税面积、水价政策核定分公司2002年水费收缴任务,实行定额上缴,成本包干,超收分成的基本原则。另外,供水公司统一建帐,对按时足额上交水费的公司,其收缴成本和超收分成部分公司有权支配,但必须完善财务手续,接受总公司财务监督、审计。

淮涟灌区通过对运行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水费收缴制度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已初步显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和项目区农民的管水用水积极性。据统计,2002年是近年来灌溉用水最好的一年,也是水稻栽插最多、最早的一年。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