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9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坚持改造与改革并重 推进灌区持续发展
  江苏省皂河灌区管理所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江苏省皂河灌区位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部,属全国大型提水灌区。灌区总控制面积339km2,受益人口26.7万人,担负宿豫县和宿城区共六个乡镇及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5.1万亩耕地灌排任务,并提供宿迁市区段古黄河生态用水。灌区以京杭运河为水源,取水口位于运河右岸的皂河镇,水源主要为北调的江水和淮河水,提长江水六级、提淮河水三级。渠首泵站装机19台套3500千瓦,提水能力25m3/s。

自1970年春建成以来,灌区在为地方经济发展、繁荣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不断探索改革发展途径,进行自我完善。1998年以来,紧紧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强灌溉管理,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灌区"、"全国农村水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灌区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初步建成高标准的灌区节水骨干工程体系

1998年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把皂河灌区列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进行建设。到2002年底,皂河灌区已完成了三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56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250万元)。兴建了混凝土防渗干渠16.7km,混凝土防渗支渠47.7km,兴建干支渠节制闸、分水闸、泵站等建筑物240余座,配置了部分量水设施和水情自动遥测系统。

(二)完善田间配套工程

近五年来,灌区引导用水者协会,对其管理使用的田间工程,进行建设改造,使用贴息贷款650万元,世行二期灌溉农业贷款1200万元,用水户投劳折资640万元,建成混凝土防渗斗渠68条,长144km,改造相关配套建筑物1000余座。从质量上、标准上改变了斗门以下的工程面貌,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和实现节水灌溉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基础。

(三)灌区改造项目效益显著

工程完成后,灌区用水效益及灌溉保证率显著提高。目前,渠道防渗率干渠达100%、支渠42%、斗渠44%,同时拆建了干支渠系上绝大部分的老化破旧、阻水严重的配套建筑物,大大改善了灌区的灌溉条件,收到了节水、节能、增粮、省工、省钱以及易于管理、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多方效益。

1.节水效益

2001年9月,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皂河灌区已做混凝土防渗渠及尚未做防渗的土质渠道,分别进行输水损失测验,结果表明:混凝土防渗后,干渠输水损失率为2.9%,渠道水利用系数达到0.97;支渠输水损失率为1.4%,渠道水利用系数达到0.98;土质渠道输水损失率为9.9%,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90;参照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及有关规范,斗渠做混凝土防渗前后水利用系数分别为0.85和0.98。据此进行节水计算,如下表:

 

实测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计算节水量表

项目

渠道

渠道水利用系数

防渗前年平均输水量

(万m3

防渗后年平均输水量

(万m3

备注

防渗前

防渗后

提高数

干渠

0.82

0.97

0.15

10537

1581

 

支渠

0.84

0.98

0.14

8640

508

 

斗渠

0.85

0.98

0.13

7258

415

 

小计

 

 

 

 

2504

 

由上表可知,灌区年均可节水2504万m3,按1/3通过五级提水来自江水、2/3通过二级提水来自淮水计算,平均每立方米水翻至皂河站引水河需成本0.15元,年均可为国家节约翻水经费376万元。

2.节约(复垦)土地效益

干支渠防渗后,渠道断面缩小,灌区干支渠共复垦土地820亩。初步按每亩850元/年收益计算,年均可增加收益70万元。

3.增产、增收效益

灌区改造后,渠道断面小、水位高、流速加快,供水效率及供水效益明显提高,灌区新增自流灌溉面积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4万亩,年均增产粮食542万公斤,增收500余万元。

4.节能、省工及改善环境

灌区改造后,产生了明显的节水效益,从而间接地节省了能源,减少了煤的燃烧量,保护了环境;同时,渠系防渗后,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和冲刷现象发生,节约了渠道维修工日及费用。

二、灌区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皂河灌区在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灌溉管理模式,成立了供水公司和18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在管理体制上,把渠首泵站、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等骨干工程移交给供水公司管理、使用和维护,并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把斗农渠及其建筑物和田间工程移交给用用者协会管理、使用和维护。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灌区工程管理体制。

在运行机制上,供水公司与用水者协会形成买卖关系。供水公司向协会提供水源,搞好优质服务,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努力减轻农民水费支出,逐步实现按成本收费。协会履行有偿服务职责,直接向用水户收缴水费,运行机制的改革体现了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原则。

灌区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仅节约了灌溉用水,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变了农村交通状况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水价改革

由于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加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推进了灌区水价改革的进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实行"一票法"收费到用水户。过去灌区水费均由乡农经站代收,由乡农经站向各村收取,村再向农户收取,收费中间环节多,现在改为由灌区一票收费到户,避免了搭车拖欠现象,减轻了家民负担,水费收缴到位率稳步提高。

二是变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经营性收费。由物价部门颁发经营性收费许可证,使用由税务监制的宿迁大禹(集团)有限公司农业供水专用发票。

三是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权。灌区把支渠以上骨干工程移交给供水公司管理、使用和维护;以水文边界为基础,将协会辖区内斗渠以下渠道及建筑物移交给协会使用。由协会进行管理、维修、养护和更新。

为了适应水价改革要求,降低灌溉成本,开展优质服务,皂河灌区在用水者协会参与管理的改革推动下,开展了相关的配套改革。

(三)配套改革

1.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减员增效,改革人事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职工实行竞争上岗

皂河灌区现有职工181人,而供水公司仅核定编制138人。目前,灌区实际在岗人员105人,负责灌区灌溉、排涝任务和工程管理,并入股成立宿迁市大禹集团节水预制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参与灌区工程施工,大搞综合经营,开办黄砂公司和石料公司等,经营砂石建材,向建设工地供货。在岗职工可承包干支渠及涵、闸、桥等建筑物进行管理,管理权30年,承包后在相应管理范围内的干支渠渠顶、坡面栽植意杨树6.2万棵,按十年一轮,每棵300元计算,年均增加职工收入186万元。同时解决了干支渠管护问题,增加渠道使用年限。其余76名职工,均有一技之长或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职工。灌区在给予全额交纳养老和失业保险金,与在岗人员同等享受调资级、职称评定等待遇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走向市场,充分发挥各人的才智,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建立健全医疗保健制度,对于生大病重病人员,灌区给予补助80%医疗费。使他们的生活有着落,自我发展有路子,促进了社会稳定。

2.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劳取酬

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在岗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坚实结合,建立档案工资,实行以岗定薪,基本工资加考绩浮动工资,按劳取酬、定额分配的工资报酬制度,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充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实现工资分配公正、公平、合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皂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节水效益明显,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近几年来,市、省、部和世界银行组织在皂河灌区多次召开现场会。2000年5月中国灌区协会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现场会在皂河灌区举办;2001年9月国家开发办组织的SIDD现场培训会在皂河灌区召开;2002年4月水利部和世界银行组织在北京召开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国际研讨会,有18个国家53名外宾到皂河灌区考察参观;全国还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同行先后组团来皂河灌区参观交流经验。

今后,皂河灌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对水利工程的新要求,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程,加强水费计收使用管理,进一步深入开展水价改革,加快灌区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全面促进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为灌区人民全面实现小康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