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9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安徽省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安徽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安徽省位于我国的华东腹地,地处淮河中游、长江下游,两大江河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大区域。全省总面积13.94万km2,耕地面积6400万亩,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共67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00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00m3,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严重不均,且年际内变化较大。根据安徽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按现状工程设计供水能力277亿m3计算,遇平水年、中等干旱年和干旱年,全省分别缺水12亿m3、63亿m3和113亿m3。由此可见干旱缺水已成为我省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共兴建了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青弋江、花凉亭、女山湖、新汴河、炉桥、永幸河等9个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2000年,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青弋江、花凉亭、女山湖、新汴河等七个灌区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计划。全省大型灌区范围内土地面积2.41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3%,灌区耕地面积2171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6.2%,设计灌溉面积2030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33.5%。然而由于这些大型灌区大都建设于50~60年代,历史欠帐太多,灌区建设不配套,长期带病运行,加上老化失修、人为破坏等,导致了灌区的水资源浪费严重,效益逐年衰减。"九五"以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的机遇,从建章立制着手,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大力推行"三制",通过几年的建设,使灌区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

一、下达及完成情况

我省淠史杭、驷马山、花凉亭、女山湖灌区分别于1996年、1998年、1999年被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国债资金补助项目,1998~2002年四大灌区下达投资计划共计3.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67亿元,省级资金0.78亿元,市县自筹1.15亿元。在项目组织实施中,安徽省各大灌区严格执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并制订了各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法人,统一规划,分级管理,普遍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抓住"建设管理机构"、"资金筹措"、"资金管理"、"项目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财务审计"、"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和"项目总结评价"等关键环节,保证了各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一)淠史杭灌区

1998~2002年度共下达投资计划1.9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91亿元,省级资金0.53亿元,市县自筹0.55亿元。灌区1998~2002年五年共安排53个单项工程,其中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与技术改造30座、渡槽加固6座、放水涵(闸)改造1291座、滑坡治理7处、泵站改造10座、水库加固2座、节水示范片建设2处、地下涵除险加固4座、渗漏段护坡(或灌浆)26.3km。1998~2000年项目均已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2001年8个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施工扫尾和验收。2002年实施的10个项目均正在组织施工。截止2002年,全灌区累计共完成混凝土9.57万m3,土石方191.7万m3;钢筋2169吨,水泥66372吨,木材996.7m3;动用劳动力92.36万工日。

(二)驷马山灌区

1998~2002年度项目共下达投资计划0.88亿元,其中中央0.37亿元,省级配套0.21亿元,地县自筹0.30亿元,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0.91亿元,占计划的93%。截止2002年10月,驷马山灌区共安排11个单项工程,其中,南谯区乌衣片陆庄一、二级站及灌区配套工程、全椒县古河片晋集一、二、三级站及灌区配套工程、来安县水口片水口抽水站加固及扩建工程已竣工验收;驷马山灌区襄河口闸枢纽除险加固、滁州市汊河集枢纽除险加固已进行阶段验收;居巢区徐岗灌溉片续建配套工程主体工程已完成,机泵已就位;全椒县古河片汪畈站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

(三)花凉亭灌区

1999~2002年度项目下达投资计划0.42亿元,其中中央0.19亿元,省级配套0.04亿元,地方配套0.19亿元。灌区以节水改造和骨干工程设施建设为重点,4年共计完成总干、干渠5座大型渡槽改建和除险加固,总长2587.1m,渠首枢纽滚水坝、进水闸、防洪闸、冲砂闸、泄洪闸等6座重要骨干建筑物改建和加固,总干渠6座渠下涵改建加固,总干、干渠险段高填方坝渠道除险加固5.2km,总干、干渠渠道防渗6.31km,总干渠防汛道路10.1km。累计完成工程量:土石方137m3,砌石3.833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4000m3。1999年度~2001年度下达的计划投资已全部完成,部分已办验收。计划安排今年五月份组织全面验收。2002年度项目尚有部分尾工,夏灌前可全部完成。

(四)女山湖灌区

1999~2002年度项目下达计划0.31亿元,其中中央0.20亿元,地方配套0.1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计划0.2亿元,工程仍在建设之中。女山湖灌区安排工程包括:定远县三和灌区工程、定远县红心沛电灌站工程、明光市五一电灌站工程、明光市山王头电灌站工程、明光市芦嘴、东李电灌站更新改造工程、明光市周岗电灌站更新改造工程等。其中,定远县三和一、二级站工程已验收结束,三和三级站及山许闸修复工程近期将验收;五一电灌站一级站工程于2001年5月底完成并通过项目法人组织验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定远县红心沛电灌站工程已完成一级站工程土方开挖5600m3,浆砌护坡400m3,进出水池混凝土浇筑360m3,厂房建设74m2及机电设备购安等;明光市山王头电灌站更新改造工程已完成一、二级站进出水池土建工程、机电设备购置安装等,完成投资230万元。

为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我省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了国家投资能及时全额到达各个项目建设单位,省级配套资金也全部到达各个项目建设单位,并已将原省级配套的经营性资金转为政府无偿投入。为拓宽省级配套资金渠道,2000年7月6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淠史杭灌区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会议还明确将从全省防洪保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淠史杭灌区的续建配套改造。

二、效益情况

通过几年来工程的建设,安徽省各大灌区较为重要的渠首枢纽和一批病险工程得到了除险加固和续建配套,节水示范片的建设,为灌区农田科学用水、高效节约用水起到了示范的作用,通过对现有泵站的技术改造以及新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扩大了灌区的供水能力,提高了作物的灌溉保证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明显。

(一)灌区工程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增强了水利工程的调控能力和防洪能力,提高了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供水的时效性,改善了渠道输水能力、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如淠史杭灌区工程配套后,输水损失下降了5~8m3/s,输水时间缩短为约10小时左右。驷马山灌区水口站增容后,提水能力由6.5m3/s增加到13m3/s,增加了一倍,供水周期也由过去的15天缩短到目前的10天;陆庄站、晋集站通过配套和清淤后,渠道的输水能力也大大增强,供水周期缩短了2~3天,为农民及时播种创造了条件。

(二)节水、增产效果明显。工程的建成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灌溉跑水、漏水严重的现象,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据调查分析,淠史杭灌区节水改造前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为0.5和0.45,改造后分别提高到0.53和0.48。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997~2002年淠史杭灌区累计节约用水1.7亿m3以上,节约的水量增加了城市供水量,大大地缓解了省城合肥市十分短缺的优质饮用水供需矛盾,提高了合肥、六安等灌区沿渠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业用水的保证率,也有益地改善了灌区内的生态环境。驷马山灌区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1.1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7.3万亩,节约灌溉用水3000万m3,缓解了部分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矛盾,增加滁州市城镇及工业用水800万m3,2001年灌区农业增产1.65万吨;花凉亭灌区灌溉面积由原来配套前65.76万亩提高到77万亩。混凝土防渗渠道的修建,使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了5%,每年节水约在2000万m3以上,2001年是大旱之年,管理局全年供水160天,供水4.2亿m3,不仅保证了近70万亩农田的适时灌溉,而且保障了灌溉范围内人畜饮用水,大大减轻了灌区旱情,保持了灌区灌溉范围内的效益发挥。

(三)项目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而且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工程完成后,可以合理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增加干旱年份的土壤含水量,改善灌区的水质、局部气候和生态环境。

三、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灌区的效益,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灌区改革步伐已成为灌区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安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特别是"九五"以来,国家实施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大大推动了安徽省的灌区改革进程,淠史杭、驷马山、花凉亭等一批大型灌区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带动了面上中小型灌区改革的蓬勃开展。

2001年开始,淠史杭灌溉管理总局开展了竞争上岗、减员增效的人事制度改革。即按照省水利厅批准的"三定"方案,机关和各二级机构全员竞争上岗,结合提前离岗、长期待岗和季节性待岗三种形式,对富余人员进行分流,转向开发水土资源、多种经营等其他岗位,机关由原来的137人下降到61人,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对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根据干部职工所承担的责任分别给予不同的职务补贴。同时,针对灌区乡镇普遍财政困难,原有水费收缴渠道不能足额到位的状况,该局对直灌区水费收缴方式进行改革,与农民成立用水者协会相结合,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到村收费,同时,加强计量水费手段,基本保证水费及时足额征收,对灌区各地基层水管单位的工程管理、供水管理和水费收缴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目前,该灌区正在全面总结经验,强力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驷马山实行项目建设与灌区改革同步,加大灌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力度。首先,灌区内部管理进行改革,实行事业与企业单位分开,推行"管养分离",严格定编定岗。其次该局还对直灌区的水费收缴方式进行改革,搞好灌区计量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灌区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改革,大力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先进的管理方式。第三,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国有资产,促进了灌区的良性循环。

花凉亭和女山湖灌区也在积极推行机构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经营体制,加强经营管理。建立起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分级管理体制,结合机构改革,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按照市场经济运行原则,实行事企分开,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强和改进水费计收工作,建立用水者协会,逐步以直接收费代替委托行政代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费征收体制。

四、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落实灌区总体规划,提高前期工作水平

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抓好灌区工程建设,必须做好全面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我们要求各灌区编制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上报到水利部审查。同时,项目实施后,每年各灌区编制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省计委、水利厅,经省计委、水利厅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会评审,下达批复意见。建设单位依据批准的可研报告,组织编制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省水利厅审批后实施。项目管理全过程坚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化管理。

(二)推行四项制度改革,完善项目建设管理

一是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省水利厅明确规定了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管理处、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局、女山湖引淮工程管理处等为法人单位,各管理局(处)局(处)长为法人代表;二是严格招投标制。按照法律程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选定中标企业,避免了"暗箱操作"、"人情工程"的弊端。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三是全面推行监理制。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各工程项目严格执行监理制度,规定从总监工程师到旁站监理,一律持证上岗,严格各个施工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工程不签字,不验收,不付款。工程建设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四是加强合同管理制。监理单位同建设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各中标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切实加强合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三)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及水利部关于灌区改革的指示精神,我省加大了灌区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力度,省水利厅成立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议,听取各灌区各阶段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确定下阶段任务和目标,厅领导多次带队,深入灌区进行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各项目法人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宏观控制等工作,各项目所在地成立现场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体制,确立灌区实行建管统一、分级负责的原则。

(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为使工程达到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严把工程规划设计关。凡是国债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进行工程设计,分级审批后方可开工兴建;二是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使用的设备材料,要求必须有质检部门颁布的质量合格证书,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三是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坚持实行"三检制",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四是多关口进行质量检查,形成层层把关的质量控制网络;五是加强项目监督和检查。我们根据工程形象进度,会同省计委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五)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的严格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整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把工程规划、设计审查关,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投资;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各灌区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进行资金使用管理;三是鼓励并配合各灌区积极筹措配套资金,保证资金到位及时、拨付及时;四是加大资金使用的审查、审计力度,对已完工项目及时组织审计。

(六)加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灌区管理单位的宏观调控职能。重点解决灌区管理单位的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明确灌区管理单位的法人地位,强化对大中型骨干工程的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大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定点"。对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制等形式进行改制经营管理。并以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政事企分离、经济上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为灌区的发展获得了新生,带来了机遇,是灌区增效节能的必要手段和途径。但是在充分发挥续建配套的完整性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需求与投入差异较大

由于灌区面积大、历史上投资较少欠帐多等因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金需求与投入存在较大矛盾。安徽省有九个大型灌区,目前国家只对其中的四个灌区进行国债资金扶持,尚有5个大型灌区缺少资金进行续建配套。同时由于我省一直以来是一个较为贫困的省份,建议国家安排我省和西部省份享受同等待遇,加大节水改造投入力度,增加扶持大型灌区资金和数量,在计划安排时减少省级与地方自筹资金配套比例。

(二)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管理单位存在内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运行机制不活,水费入不敷出,灌区工程老化不配套等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弊病,我们已经大力开展了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但进展速度不快。建议尽快制定出台灌区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如灌区的产权、水权、水价等,使灌区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大对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力度,为实现灌区管理逐步向市场化过渡,最终走向经济自立作好准备,争取灌区运营早日走上健康的道路。

(三)工程很难如期完工

由于计划下达、资金拨付等诸多环节的影响,加之水利工程施工的季节性要求很高,当年下达的计划当年如期完成比较困难。建议每年计划能够在4月份以前下达,从而保证当年工程当年完工,当年发挥效益。

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力度的机遇,学习、借鉴国内外灌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指导并帮助灌区理顺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促进各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实现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安徽省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