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河南省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河南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一、河南省大型灌区基本情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全省总土地面积16.7万km2,耕地面积10361万亩,总人口9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87万人,农业人均耕地1.33亩。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河南省共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43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38处。现有干渠总长8777km,支渠总长13287km,支渠以上建筑物86126座,斗农渠建筑物183366座,设计灌溉面积达到44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60万亩。

我省38处大型灌区内总人口为29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0.7%,粮食总产为150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7.5%,灌区内灌溉面积上的粮食单产是非灌溉面积上粮食单产的1.56倍;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3543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4.7%,有效灌溉面积为1964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29%,大型灌区在我省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九五期间,全省灌区年均引水67亿m3,年均灌溉补源面积2050万亩,自流灌区已成为我省粮、棉、油的主产区,是我省发展灌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灌区工业和生活供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工程为我省工农业的发展和改变城乡面貌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我省多数灌区建设时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形成了"半拉子"工程;田间工程不配套;工程普遍超期运行,老化失修严重,渠道渗漏水量大,骨干工程输水能力低;运行中缺乏维修经费,效益衰减严重等原因,造成我省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设计灌溉面积的55.4%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遇到干旱年份,常因工程基础条件差,有水源而不能满足抗旱要求激发水事纠纷,因争抢用水而发生械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给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了隐患。因此,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发展我省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增长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安排及进展情况

我省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自1998年实施已来,中央已下达我省鸭河口、人民胜利渠等12个大型灌区、44个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46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3000万元,地方配套23900万元。1998~2002年度,共计完成投资37685万元,完成工程量:土石方1078万方,混凝土51.26万方;衬砌渠道1052.26km,改造建筑物5030座。新增灌溉面积84.1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22.14万亩,新增农业生产能力73.74万吨(详见附表)。1998至2001年度项目已经完工,2002年度项目正在施工。

三、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建设成效

从12个灌区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来看,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灌区实现了灌溉增产、农民增收,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主要成效及效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省继1998年发生秋冬连旱、1999年夏旱、2000年春旱后,2001年又一次遭受春夏连旱的特大旱灾,特别是信阳、三门峡、驻马店、南阳等地的灾情是历史上少见的。全省6月份最高受旱面积达到5500万亩,占夏粮播种面积的75%。然而在大旱之年,经过近几年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以及推行管理体制改革的灌区发挥了巨大的节水增产效益,作物长势良好。我省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项目5年,共完成投资37685万元,耗用钢材2569吨,产生经济效益4.4亿元,为拉动我省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南湾灌区是60年代初建成的大型灌区,当时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自1999和2000年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75万亩,缩短了灌溉周期,节约了水资源,据统计,2001年灌区共引水2.87亿m3,灌溉面积74万亩,水稻亩均增产20%以上,抗旱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2.6亿元。

(二)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靠的水利条件来保证。由于我省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相对过剩,粮食价格较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省已把整农业生产结构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的着力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采取了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强化小城镇建设,增加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等多方面的措施。设计灌溉面积占我省耕地面积34.7%的大型灌区被省政府列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而目前我省灌区老化失修、效率低下的状况不尽快得到改善,将难以承担经济结构调整所应担负的任务。因此,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为我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为当地政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了良好的灌溉基础设施。如南阳市的《农业行动计划》,主要依托南阳鸭河口及引丹两个大型灌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及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区域化和专业化布局。新乡市政府在人民胜利渠灌区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基地,农业结构调整已初见端倪,温家宝副总理还两次批示,指示有关部门总结推广。焦作市政府规划在广利灌区范围内实施高科技农业,调整作物布局,种植优质专用小麦,高产优质大豆、蔬菜、林果以及菊花、牛膝、山药、地黄"四大怀药",并在灌区范围内建立深加工企业,以企业为龙头,带动与农产品相关的其地方面的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昭平台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随着灌区南北干渠输水能力的提高,沿渠乡镇农民改变长期种植粮食作物的习惯,沿干渠的鲁山县发展了10个林果基地、1个葡萄基地、2个花卉基地、2个食用菌种植基地,这些基地年产值达2.0亿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了当地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三)合理保护了水资源,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各地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大增加,干旱缺水已上升为突出矛盾,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虽已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但已出现的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仍有继续扩展的趋势。如商丘、濮阳、清丰、南乐、滑县、温县等地的地下水漏斗区都已达到300km2以上,水资源的贫乏已成为生态环境恶化和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地区已规划通过三义寨、大功、渠村、南小堤、广利等大型灌区引客水进行补源灌溉,合理配置使用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上述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渠道水利用系数较低,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得以实现,形成了"上游渠水用不完,下游渠水过不来,连年超采地下水"的水资源不合理配置的局面,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矛盾。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我省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年节水量3.8亿m3,少采地下水3350万m3。如商丘市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造成地下水资源连年超采,全市平均地下水埋深已由80年代的2~3米下降到6~8米,以市区为中心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面积已达375km2,中心最大埋深达23.2米,且呈继续扩大之势。随着三义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通过对黄河水资源与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据中国农科院新乡灌溉研究所在宁陵县布置的11眼观测井观测,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77米,单井出水量由不足每小时20吨提高到25吨,当地群众把三义寨灌区的输水工程视作生命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为商丘市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四)为黄河不断流做出了贡献

我省38处大型灌区中,黄河灌区有17处,设计灌溉面积达19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336万亩,引黄水量中,农业供水占了90%。正常年份,黄河干支流分给河南耗水量为55.4亿m3,而我省目前引黄干支流灌溉补源及城市生活用水已达54亿m3。近两年,黄河实行全河系按来水量调度以来,由于黄河年来水量偏枯,分给我省用水量相对减少,已造成灌区内部分地区粮食减产及郑州、新乡、濮阳等城市限水的现象。根据对我省引黄灌区的调查,干支渠存在渗漏、险工等问题的渠道长度占总长度的64.8%;存在严重老损、失效、报废的建筑物占全部建筑物46.3%。黄河灌区中的大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中型灌区0.5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一般在0.37~0.54之间。根据黄河灌区的节水改造规划,对黄河灌区进行全面节水改造后可节约8到10亿m3的水量,近期可基本满足我省沿黄地区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我省黄河灌区工程及管理建设步伐加快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黄河大型灌区灌溉补源面积已达1336万亩,粮食总产达87亿公斤,引水量占全省引黄总量的96%。实践证明,对大型灌区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是解决黄河断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据测算,人民胜利渠灌区,通过近十年的建设与配套,引水量由以往的6~8亿m3,减少到目前的4~5亿m3。其中节水改造功不可没。随着对黄河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进一步实施,灌区的农业用水量将进一步下降,将为保障下游的工农业用水,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四、我省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基本做法及经验

几年来,为了保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多方支持

领导重视是使用好国债资金,搞好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关键。我省的大型灌区工作,受到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受益区群众的充分关注。江泽民主席、温家宝总理都分别在百忙之中专门视察了我省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及焦作市广利灌区,水利部翟部长、陈部长及农水司的有关领导也多次亲临河南检查指导工作,并作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为我省的大型灌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作好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我们根据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保持农村稳定、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据水利部组织审查通过的38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选择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区。近年来,我省指导投资少、效益好的26个大型灌区编制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研报告,由省计委在省水利厅提出初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复,批复可研总投资达8.6亿元,批复灌区数占已实施节水改造灌区的200%,为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做好了扎实的前期工作。

(三)作好项目的审查、审批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我们要求各项目单位必须由具有乙级以上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年度实施方案。为节省灌区年度实施方案的审查、审批时间,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报节水改造项目的灌区到现场进行项目方案的预审查、论证,在国家下达正式计划后,我们组织由厅总工室成员参加的专家组对修改上报的年度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对灌区年度实施方案进行认真审批。保证了年度实施方案设计合理,投资经济可行。

(四)精心组织项目实施,严格实行"三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我省及有关项目单位非常珍惜灌区节水改造的机会,省成立了由计委、水利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项目单位按照批复的年度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落实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把这些工程当作"效益工程、民心工程、形象工程"来抓。南阳、信阳、平顶山、新乡等市地也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灌区续建配套项目指挥部,计委、水利、财政、公安、土地、林业、电业等部门领导参加,并深入工地、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质量监督、施工管理、财务、宣传报道等办事机构,加强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管理,从而促使项目按照《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有序地开展。南阳市提出"自始至终坚持把鸭灌续建配套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为灌区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凝聚工程来对待,作为重塑南阳人民精神面貌的一项形象工程和优质工程来建设",该项目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从而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要求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的要求建设。水利厅1999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项目实施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员、监理内容、竣工验收等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1999年4月23日,省政府在平顶山市召开了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会,安排部署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2000年又下发了《关于抓好利用国债资金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工作的通知》,重申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的要求。省计委、水利厅还多次派员到节水改造项目施工工地现场检查督促工程质量。有关项目区也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工程质量标准。昭平台灌区专门制定印发了《平顶山市昭平台灌区渠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并制定了《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卡》和《施工监督质量责任卡》,各施工环节都要求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员、技术负责人、县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工程质量监督组负责人签字把关。鸭河口灌区要求严把控制质量"六关",一是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关;二是质检人员纪律执行关;三是原材料购进关;四是验收工序关;五是基础处理关;六是检查评比结果落实关。坚持"三个一"、"三个铁"措施,即"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视同仁"、"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梅山灌区为保证工程质量,一是严格执行基建管理制度,施工必须遵循部颁施工规范,按章办事,不打折扣;二是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即施工人员初检,施工单位复检,监理部终检的三级质量检查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合格证"制度,监理部和施工单位的工程、质检人员共同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并做好资料数据记录,双方一致认为符合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后,签发"合格证",方能进入下道工序,否则必须返工直至取得"合格证",施工人员凭合格证向施工单位结帐,施工单位向监理部结帐时除具备其它资料外,必须附有合格证交总监理工程师核查。为落实厅党组提出的"建设单位与质监单位不能是同一隶属领导关系的单位"要求,鸭河口灌区聘请了河南科光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执行工程监理任务,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12个灌区都明确了项目法人,对工程实行了公开招投标,严格筛选施工队伍,并聘请乙级以上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从多个环节保证了工程质量。

(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项目单位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渠道防渗抗滑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昭平台灌区1998年度工程中为解决渠首沙河段渗漏,经反复研究试验后,在渠堤内坡衬砌段上增装逆止阀,有效的解决了渗漏及滑坡的问题。

HEC土壤固结技术在引黄灌区防渗中首次应用:1999年度,我们在商丘三义寨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中,对"HEC土壤固结技术在引黄灌区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积累了相关技术应用经验。虽然HEC土壤固结技术在南方粘土地区的渠道防渗中有过应用,但在引黄灌区含沙量较高的渠道土壤中尚属首次应用,如果试验成功将对黄河泥沙的处理提供一个新的途径。经过冬、夏两季的试运行,用HEC土壤固结剂进行渠道衬砌的100米衬砌段安全稳定,并具有造价低,就地利用弃土和清淤弃沙,节省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且强度、抗冻、抗渗等技术性能指标均能满足工程要求的优点。据计算,HEC拌合体每方为197.71元,C15混凝土每方为221.69元,比混凝土造价低10.8%。

弧形断面在大流量渠道衬砌中的运用:1999年度节水改造项目中,广利灌区在流量为4.5m3/秒的渠道衬砌中,采取了水流要素较好的弧底梯形断面,并对弧底采取了模板整体制作、振捣一次成型技术,使渠道的过水性能得到了改善,受力结构更加科学合理,防渗效果明显提高,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约降低30%左右)。

灌区信息自动化建设得到初步探索:早在1997年度群库灌区节水续建配套试点项目中,我省把灌区信息自动化作为一个子项目进行了建设。在鸭河口灌区2001~2002年度可研报告中,把灌区灌溉自动化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内容,从2001年度节水续建配套项目中开始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用,为我省的灌溉信息自动化初步探索了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群库灌区自动化管理系统由信息测控系统、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配水及优化调度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已建成一个中心站,两个中继站,18个信息测站的远程网络系统,系统运行WINDOWS98平台,数据管理运用WINDOWSNT,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处理,目前该系统已发挥初步效益。

我们在节水改造灌区内创造和引进的手摇暗杆式全封闭闸门、框架拱和马蹄型拱涵相结合治理滑坡技术、混凝土伸缩缝采用PE低发泡板技术以及在施工中普遍采用井点网格排水法、回填土方采用泥浆泵打淤回填等先进的施工技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加强宣传报道,创造实施项目的良好舆论氛围

为争取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项目单位切实加强对续建配套项目的宣传报道。如鸭河口灌区除原有的《鸭灌工作信息》外,续建配套暨技术改造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又主办了《鸭灌建设简报》,南阳日报增设了《鸭灌建设专栏》,南阳电视台开办了《鸭灌建设专题》。梅山县指挥部专门开辟了"梅山灌区简报",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报导灌区技改工程的进展和意义。《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以图片的形式刊登了梅山灌区黎集枢纽溢流坝工程机械施工和南干、西干整修工程照片。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及《信阳报》、固始电视台都以大篇幅的图像、照片、文字报导了梅山灌区技改工程的施工情况。为该项目的施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施工队伍鼓舞了干劲。我们抓住近几年灌区在大旱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机,在《河南日报》、《中国水利报》、《河南水利》上发表文章,宣传灌区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宣传灌区节水续建配套的显著效果,引起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今年上半年,又组织了部分灌区的图片、文章在《中国水利》第4期宣传了河南省灌区节水改造的成效。目前,正在筹备《中国水利报》有关河南省灌区节水改造的宣传专版。

(七)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及审计工作

为确保国家投资项目的严肃性和效益性,省计委与省水利厅及财政、审计部门经常深入工程第一线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后及时责令有关部门改正,同时,我们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在工程竣工,项目实行财务审计后,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省计委、省水利厅联合组织验收,省计委农业处、省水利厅农水处、计划建设处、财务处、省水利设计院、水科所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参加,分为工程组、财务组、管理组,分别对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及管理、使用情况、管理措施及改革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验收发现的资金不到位、技术问题、管理等问题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解决,严把工程项目的最后一道关。目前,我省灌区改造工程经各级审计,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

(八)将改造与改革结合起来,坚持走"两改一提高"的道路,努力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省在抓灌区改造的同时,按照厅党组提出的"树立新观念,适应新形势,理清新思路,研究新课题,开创新局面"的要求,要求各项目区抓住节水改造的机遇,以改造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深化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目前我省凡是进行节水改造的灌区都实施了由当地政府批准的改革方案。通过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灌区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的改革,使灌区逐步迈入的良性运行的轨道。

为了总结交流全省灌区近几年的改革经验,研究加快灌区改革步伐的对策,进一步深化我省灌区改革,我厅于2000年以豫水农字[2000]10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型灌区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市、各灌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灌区目前工程和管理现状,找出影响灌区运行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的初步意见。2001年4~5月份,我厅又组成了三个小组,对我省15个不同类型的灌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采取了实地查看、与基层管理所(段)及用水户座谈等形式,"解剖麻雀",发现问题,商讨对策,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全省灌区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下步制定指导灌区工作的政策提供了依据。7月19日~21日,我省又在南阳市召开了河南省灌区改革经验交流会。全省18个市水利(水务)局、38个大型灌区及部分中型灌区、省直灌区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水利部农水司冯广志司长到会指导,我厅韩天经厅长、王铁牛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交流了经验,坚定了灌区改革的信心,明确了改革方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会议对进一步推动灌区改革、建立灌区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鸭河口、广利作为全省大型灌区改革试点,针对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胆改革,摸索出了用水户参与管理、租赁承包等新的管理办法,在抗旱浇地中效果明显。鸭河口灌区方城县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1999年5月,该灌区针对灌区存在的管理体制滞后、建管脱节、用水秩序混乱、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费征收难、水利投入单一等问题,对灌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对14条支渠和1处提灌站建立了1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了租赁和承包经营。通过改制,工程完好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以上,用水秩序进一步理顺,农民节水意识增强,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扩大了灌溉面积。在今年持续干旱中,由于协会和承包经营者的强化管理,使有限的水量得到了充分利用,达到了上下游均衡受益,原来14条支渠下游用水困难的地方用上了水,扩大灌溉面积2万多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7提高到0.49,灌溉周期由原来的20多天缩短到15天。广利灌区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租赁和承包、组建农民灌溉服务组织,灌区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灌溉成本降低。据测算,亩次平均用水量下降30%,灌溉成本降低1.5元。同时,节水改造项目区改革实施后取得的显著成效,又带动了其它灌区改革。如陆浑灌区1/3的渠段实行了承包经营,工程管理及用水管理面貌一新,丹东灌区的多种经营,使职工年人均收入达万元,还有白沙、五虎庙、赵湾等一批灌区的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五、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国家近几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宏观政策及水利部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投入大量资金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完全符合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受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是民心工程。节水改造用有限的资金盘活了现有的水利资产,收到了费省效宏的投资效果。但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也存在着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缓慢、个别灌区对工程的建后管护不力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对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力度

根据我省38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到2015年骨干工程改造完成,需投资10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亿元,平均每年需投资3.5亿元,而目前的投资水平远不适应灌区节水改造的需要,建议国家继续发行国债,进一步加大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投资力度,对于列入国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项目库的灌区,都能逐步按照节水改造规划的要求进行改造,使大型灌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改变地方配套资金政策,减轻地方配套压力

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实施后,取消了县以下配套资金,影响了整体投资计划的完成。加上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由国家投资的项目均要求地方配套,使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过大,建议今后改变地方配套资金政策,减轻地方配套压力。

(三)加强灌区改革研究,出台灌区改革的相关政策

国有大型灌区存在的问题是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慢慢积累、沉淀下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与机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严重制约着灌区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实现不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九五"以来,国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给予重视,逐步增加投入,为解决灌区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等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也为灌区改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灌区改革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而增强了改革的信心。但有些问题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仅靠水利部门是解决不了的,需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依托高校和科研部门,加强这方面的交流和研究,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使灌区改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