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黑龙江省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黑龙江省大型灌区工作,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大型灌区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谱写了灌区建设新篇章。特别是用国债资金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完善了灌区配套,节约了水资源,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地方经济。我们对五年来大灌区建设进行了认真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我省抓住国家对大型灌区进行规划的有利契机,对具备大型灌区条件的灌区积极运筹,加紧规划工作,共完成了灌区节水改造规划32个,其中引汤、江东、音河、龙凤山、鸡东、查哈阳、兴凯湖、西泉眼、卫星、友谊、江川、蛤蟆通、倭肯河、幸福、长阁、香磨山、梧桐河、悦来、龙头桥等19个大型灌区,通过水规总院的审查,被纳入全国40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范围。

在列入规划的19个大型灌区中,引汤、江东、音河、龙凤山、鸡东、查哈阳、兴凯湖7个大型灌区从1997年开始相继列入国家国债资金投资范围。目前,完成的前期工作有:由乙级以上设计院编制了15个大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水利厅提出了项目审查意见,省计委和省水利厅进行了联合批复;列项投资的7处大型灌区共29期年度项目,完成了年度实施方案,并通过了省水利厅的审查和批复。引汤、江东、龙凤山、查哈阳、兴凯湖第一个3000万元可研报告范围内的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并已编制了第二个3000万元可研报告,省水利厅和省计委完成了审查批复。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一)国债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1996~2002年,国家先后下达我省7个灌区29期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分别是:

1.1996年列项1个,甘南县音河灌区;

2.1997年列项1个,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第一期;

3.1998年列项4个,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第二期、农垦查哈阳灌区第一期、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第一期、农垦查哈阳灌区第二期;

4.1999年列项5个,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第三期、农垦查哈阳灌区第三期、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第二期、农垦兴凯湖灌区第一期、汤原县引汤灌区第一期;

5.2000年列项5个,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第四期、农垦查哈阳灌区四期、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第三期、汤原县引汤灌区第二期、甘南县音河灌区第二期;

6.2001年列项7个,鸡东灌区一期、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第五期、农垦查哈阳灌区第五期、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第四期、汤原县引汤灌区第三期、兴凯湖灌区第二期、甘南音河第三期;

7.2002年列项6个,鸡东灌区第二期、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第六期、农垦查哈阳灌区第六期、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第五期、汤原县引汤灌区第四期、兴凯湖灌区第三期。

1996~2002年项目共计总投资3375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800万元,地方匹配17957万元。在1996~2002年已经完成23期工程项目中,完成投资2415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000万元,省级匹配3110万元,县市自筹1004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为57%,符合《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各项目单位能够按着国债资金使用要求做到专户存储,不挪、不占、不滞留,专款专用。

(二)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到目前为止,1996~2002年23项已竣工,按照《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已经省水利厅和省计委验收13项,经总体评定,查哈阳灌区(1998~2000年度共四期)和兴凯湖灌区(1999年度一期)被评为优良工程,引汤灌区(1999~2000年度共二期)、江东灌区(1997~2000年度共四期)、龙凤山灌区(1998~1999年度共二期)被评为合格工程。2001年项目已全部施工,2002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

1996~2002年度已累计完成总工程量850.49万m3,其中:混凝土方16.8万m3,石方15.64万m3,土方818.05万m3。建设建筑物258座,渠道防渗66km。

(三)严格"三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效益,不浪费国家一分钱,1998年以来,我省所有国债项目和省级农水项目全部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严格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管理。项目法人要求有当地政府文件任命,报省厅备案;招投标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同时,对建设程序、施工过程、竣工资料整编归档完全参照基本建设规范要求进行。截止目前,大型灌区项目共任命项目法人7人,举行招标仪式20次,签订工程合同58个,签订监理合同20个。在项目管理上实行"三制",使项目管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这是我省农田建设史上的新变革,为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取得的效益

利用国债资金搞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开创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局面,引起了灌区配套建设的一场革命,这些已建工程充分展现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完善配套,提高了灌区工程安全运行保证率

1996~2002年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共配套关键性的渠首工程、干支渠(流量在1m3/秒以上)及其建筑物258座。配套了由于历史上大型灌区没有固定的投资渠道而一直制约灌区发展的控制性工程,整治了一些年久失修的病险工程,减少了用水跑冒漏,受益范围内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输水时间缩短了,提高了用水效率。

(二)节约了水源,扩大了灌溉面积

我省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农业大省,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1.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2492亿m3,居全国第19位;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资源总量为772亿m3,居全国第13位;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585m3,比全国亩均水量1960m3少近70%,居全国第19位。再加上水利开发建设较晚,农业经营较粗放,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跑、冒、漏比较严重,近几年来,每年干旱面积都在6000万亩左右,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通过搞好灌区节水工程建设,推广水稻浅型节水、渠道防渗等灌溉技术,实现了节水增效。据统计,已完成和在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将新增灌溉面积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7万亩,节水14752万m3。节约下来的水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流域下游用水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增产增效,农民增加了收入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充分发挥了当地水土资源的潜能。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原是涝渍盐碱化严重的贫困地区,由于骨干工程不配套,水田实灌面积一直维持在7万亩左右,极大地浪费了当地的水土资源。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并新增除涝面积5.3万亩,新增芦苇灌溉面积2万亩。整个灌区比种植大田作物年增收3100万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400元,使这个多年来种而低收,种不得收的贫困地区,逐步摆脱贫困。五常市龙凤山灌区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内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平均每人达到2760元,最高达到3680元。

(四)调整了结构,促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迈进

通过节水改造,水源有了保障,推动了灌区内种植业结构和灌溉结构的调整,使得高产高值作物种植面积得以大幅度增长,灌溉用水向高值行业和部门流动,实现了灌溉结构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大、调优、调强。五常市龙凤山灌区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条件扩大适合当地种植的五优稻一号、松粳二号当家品种,种植面积也由过去6万亩增加到24万亩,而优质稻每斤售价较普通品种高出0.15元,仅此一项,农民就增加纯收入1499万元,平均每人增加纯收入83元。江东灌区通过节水改造,不但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而且开始向牧草、芦苇、生态供水,使供水结构得到调整。据统计,在新增的40万亩水田灌溉面积中,绝大部分是由低产易涝的旱田改种水田,而产量平均每亩增加300多公斤。

(五)典型示范,促进了我省灌区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了全省灌区节水灌溉事业突破性进展。我省水田节水潜力很大,如果把我省目前水田平均用水量由800方降至600方,一亩节水200方,目前灌溉面积2600万亩就可节水52亿方,相当于建52个大型水库,建水库一方水按1元计算,就是50亿元,算起来数字很惊人。节约的这些水还可发展700~1000万亩水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建设带动全省节水灌溉的发展,1998年开始,我省用于灌区节水灌溉的小农水资金就达4000多万元,市县配套资金3000万元,建设水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20个,基本覆盖全省。1999年7月8日在庆安召开全省水田标准化建设及节水灌溉示范区现场会,使全省水田节水灌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1年7月3日,在木兰县召开了全省灌区"两改"现场会,推进了全省大中型灌区的改革力度。在大型灌区改革的引导下,目前,全省中小型灌区以竞价承包为主要型式的改革正在全面展开。

(六)向扎龙自然保护区供水,实现节水生态效益

我省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由于连年干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湿地面积由原来的2100多km2缩小为100多km2,严重威胁了保护区内鹤的生存和繁衍,保护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江东灌区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修通了翁海排干,加强了用水干渠的配套和防渗,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所节约的水量和工程硬件的配套,使为扎龙湿地补水成为可能。2001年利用已修建翁海排干为扎龙湿地送水3500万m3,效果明显,初步缓解了湿地核心区的严重缺水问题,湿地面积由100km2增加到200多km2,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带动了渔业、牧业、芦苇等各业得到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2002向扎龙湿地补水1亿m3,到2002年已向扎龙湿地补水5000万m3,加上中部引嫩向湿地供水,有可能使保护区湿地面积扩大到原来的规模。向湿地补水,恢复生态环境是我省灌区建设功能的新突破,水利事业多方位发展,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树立了崭新的水利行业形象。

(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对农业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宏观上实现了节水效益,对于农民个体上,从我省目前情况和我国入世的形势分析,东北大业享誉全国,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是其它农作物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干旱缺水制约着水稻的高产稳定。大型建设适时建设,缓解了这一对矛盾。特别是正在投资建设的几个大型灌区,灌区内水稻的丰欠,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灌区所在县市的农业及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灌区保证率提高以后,水稻丰收了,农民增收了,县市的税收提高了,灌区建设支撑了整个农业经济,从而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大型灌区改革情况

为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增强灌区的服务功能,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充分发挥灌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大型灌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大型灌区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我省利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的机遇,加大力度推进灌区改革。

(一)产权制度改革

以龙凤山灌区改革为龙头、以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为核心、以"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事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全面推开了全省灌区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进行确权划界,明晰产权。目前大型灌区的资产大多数由国家投资、农民投劳兴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属公益性事业,其产权国家所有,由灌区管理单位行使经营管理自主权。借鉴我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经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积极探索多种实现形式。

龙凤山灌区对一些地处偏远、工程条件较差的抽水站,实行产权转让或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实行拍卖、租赁和承包经营。灌区内共拍卖抽水站1处,租赁承包16处,其余的全部实行承包和目标责任制管理,盘活了存量,从根本上消灭了"大锅饭"式的管理方法,为灌区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灌区发展注入了活力。光辉灌溉站拍卖的1处抽水站,经个人投资扩大为二级提水,增加灌溉面积近1倍,灌溉站年增加水费收入2000元。

(二)管理体制改革

我省在一手抓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同时,灌区改革正在渐进试行。龙凤山灌区作为水利部的大型灌区改革试点之一,2000年,首先在民意灌溉站实行了"管理局+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管理模式,放开了流量为1m3/秒以下支渠工程建设管理权限,明确了用水户在干渠养护、维修配套中的权利和义务,使农民成为灌区管理的一员,参与灌区管理。为了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灌区管理局的人员和机构也做出相应的调整。

查哈阳灌区初步建立起了供水公司+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新型商品供水模式。成立了查哈阳灌区管理局供水公司,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企业管理。供水公司为农业供水的批发商,负责渠首、水库、干渠、直属支渠及配套建筑物的管理、使用、建设及维护。根据灌区内实际情况,按地域边界和水文边界在灌区内六个水田分场成立了12个用水户协会。在用水者协会内成立了360个用水组,包括7960个用水户,使用水户参与到用水管理和工程建设工作之中。用水组负责协商灌溉、工程管理事宜、本组内水量调配、解决水事纠纷有辖区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监督各用水户的工程管护等。

(三)经营机制改革

经营机制改革是我省灌区改革的重点。主要内容是:用水配水组织机制的改革,收费机制和计量方式改革等,取得了良的效果。龙凤山灌区首先加大了核实灌溉面积的力度。管理局组织16个测量队。利用2个冬春时间进行了实灌水田面积核查,使收费面积增加了近20%。其次建立起透明的收费制度。对测量结果予以公布,做到供水面积、用水量、水价和水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实行按户登记发证,记录用水户、灌溉面积、应收水费和实交水费的变化;以村为单位建卡,掌握各村灌溉的实际情况,灌溉管理站以户建账,做到帐、卡、证相符,地块、面积、收费额清楚,灌溉站职工收费到户。为了鼓励农民积极交纳水费,把过去付给代收单位的3%代收手续费让利给农民,凡农民自行到灌溉站交费,给予3%的优惠全额水费,率先实行这个办法的小山子灌溉站一度出现了用水户排队交费的现象,农民主动交费达130多万元。通过这些措施,2001年水费到位率93%。查哈阳灌区建立了灌区用水自动量测系统,开始实行计量供水按量收费工作。

(四)人事制度改革

按"精简、高效"的原则,我省大型灌区精简机构,分流冗员,把富余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或从事多种经营,从而降低了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将工作业绩与工资和奖金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行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灌区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等。

龙凤山灌区先是明确了灌区管理局是水务局领导下的法人主体,具有经营自主权、人事任免权、财务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义务。其次重新组建精干的局办事机构,实行定岗定编减冗。在管理局、灌溉站两级机构都实行内部竞聘上岗,在竞聘过程中,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自荐、公示、群众评议、上级审核把关三步走,确定各个岗位人选,实现了重公论,重实绩,择优录用。通过竞聘,202位职工中有37人分流到多种经营中去,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应聘人员在任职期间实行目标管理千分制考核,把职工在工程管理、灌溉管理、服务质量、工作效益的表现和职工的津贴(即奖励工资)部分挂钩,突出水费收缴所占比重进行全面考核,奖优惩劣,对考核处于末位的职工实行下岗轮训,以此调动职工积极性。

查哈阳灌区管理局自副局长以下干部及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层层聘任,一级聘一级,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达到精简效能,减员增效的目的。受聘人员原工资进入档案,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并继续推行现行的工资百分考核,以岗位工资为基数,按考核成绩增减,兑现多劳多得,实现责、权、利三者一体。未能受聘上岗的人员实行转岗分流。

(五)灌溉水价改革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节约用水的精神,落实国家计委《关于改革农业用水价格有关问题的意见》和省水利厅、物价局、财政厅、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做好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具体要求,我省水利厅与省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大型灌区改革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全省灌区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全省试点灌区水价测算暂行规定》等文件,对指导灌区水价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常市制定了龙凤山灌区水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首、一位副书记、三位副市长参加的龙凤山灌区水价改革领导小组,在计委、物价、财政、农委、技术监督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已经完成了水价成本测算和农民承受能力及水费管理机制调查,正处在上报待批阶段。

查哈阳灌区在水价改革上协同物价等部门完成了查哈阳灌区成本调查,并对灌区运营成本进行了测算,省物价局组织召开了查哈阳灌区水价改革研讨,通过听证会和水价研讨会,与会人员对水价调整达成了共识。现调价方案已由省物价局以黑价格[2001]224号文件批复,批准水价为0.038元/m3。查哈阳灌区的水价改革标志着查哈阳灌区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使灌区改革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齐齐哈尔市政府出台了《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水费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水田成本水价43元/亩。现在节水灌溉项目区水价已提到30元/亩,三年以内达到成本价。

(六)投入机制改革

由于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在1998年~2000年龙凤山灌区节水改造过程中,农民共投劳投资折资和投资共计336.55万元,充分体现了农民参与管理后的主人翁精神。在六合抽水站建设中,农民主动以土地投资、出工、出物抵资,使这一工程顺利建成,并发挥了效益。

查哈阳灌区和兴凯湖灌区建设积极性极高,自筹资金部分全部由所在农场筹集以现金方式打入灌区建设的专户,确保了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的顺利实施。

五、大型灌区建设的主要作法

为了搞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我们重点抓了组织领导、前期工作、资金落实、质量技术等方面工作,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密切配合,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各级政府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所有项目都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由计委、财政、水利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组成的工程续建领导小组,确定项目法人。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工程建设队伍招标,资金筹集,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使工程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引汤灌区成立了具有项目法人资质的引汤工程建设管理局,全权负责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日常工作;江东灌区建设实行例会制,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例会前领导小组成员及分片包干人员回到建管处汇报一周工作,例会时各施工单位领导也参加汇报,解决资金筹措、施工等问题。

(二)强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所有项目建设内容都有省计委、水利厅以专家论证形式确定,必需符合规划要求,要有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并要乙级以上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可研报告由省水利厅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计委进行批复。年度实施方案由省水利厅进行审批。为搞好项目前期工作,我省成立了农田水利项目专家库,建立了项目审查制度,每次审查都要求有关专业的10名以上专家参加,保证了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转变观念,树立高标准的建设思想

为了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要求,着重解决了各级干部和群众对节水建设的低标准思想。一是有些领导对节水工程建设重视不够,只要能灌水就行的思想;二是个别水利部门对节水工程建设技术把关不严,只要不出大问题就行的思想;三是设计部门设计工程造型"傻大黑粗",只要坚固就行的思想;四是建设管理单位对节水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不严,只要能用就行的思想。通过转变观念,树立创优质工程、标准工程、精品工程的建设思想,全面提高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江东灌区续建配套一、二期工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大胆采用新技术,配套工程个个是精品工程,赢得了验收委员会成员一致好评;引汤灌区、查哈阳灌区、音河灌区在工程建设上都在工程造型非常优美。

(四)多层次、多元化筹措工程配套资金,保证工程建设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我们采取了省财政、省计委基本建设资金补一点,地方财政拿一点,灌区水费返一点和受益农户负担一点的"四点"办法,重点调动地方和受益群众积极性,保证了配套资金的落实。五常市龙凤山灌区除国家、省投入资金外,一是农委和财政局拨出农发基金112万元,二是12个乡镇受益农户按受益面积负担269万元,三是灌区水费返投工程176万元。由于配套资金落实好,及时到位,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

(五)坚持三项制度,保证建设质量

为了杜绝"豆腐渣"工程,我们要求工程建设坚持做到"四个不用"、"五个一律"。"四个不用"既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没有经过审批的设计不用;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不用;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设备不用;没有经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或设备不用;"五个一律"既单项工程一律落实领导责任制;施工单位的选用一律实行招投标制;所有工程项目一律实行工程监理制;施工现场一律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检查制;工程竣工一律实行联检验收制。1997年以来所有列项工程招投标率、聘请监理率达到百分之百。

(六)强化资金管理

近几年,国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增发债券来搞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使我们看到了国家对灌区建设的高度重视,更加珍惜项目来之不易。我们要求专款专用、单独建帐,严格按计划和形象进度拨款;一次签约包死;加强审计监督,花好人民的每一分血汗钱。引汤灌区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三三制",即资金拨付必需经县委书记、县长、主管县长三个人同意,使用必需经主管农业县长、水务局长、引汤建管局局长三个人签字,工程款支付必须由引汤建管副局长、工程科长,总监理工程师三个人签字申请报告,经引汤工程领导小组集体审批方可支付。1999年4月国家审计署对龙凤山灌区、查哈阳灌区检查认为,这两个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较好。

(七)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

在大型灌区建设的带动下,我省开创灌区建设的先河-基本完成了覆盖全省的灌区信息系统,历时两年,资料整理、地图制作、照片及录像收集、软件编制、数据录入等工作已完成,即将并入我省防汛网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建立了省、市、县、灌区四级电子地图和灌区基本情况数据库、建筑物工情数据库、水田实灌面积数据库。能够浏览全省各地、市、县灌区的分布情况、建筑物的基本参数信息、灌区建筑物的基本概貌、文字介绍和声像解说等全媒体信息;具有对灌区进行面积、渠道长度的量算、系列资料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的功能;能对全省水田实灌面积、灌区基本情况、各类建筑物工情信息进行全部或局部的任意多条件查询和汇总统计;能实现多媒体信息的网上传输、网上审核、网络上报功能。

系统安全性、稳定性较好;系统信息数据容量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扩展性,能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在办公室内即可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书写了灌区管理建设的新篇章。

特别是我省龙凤山灌区被确定全国信息化试点灌区,已完成了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查哈阳灌区分干以上工程信息化项目1999年纳入节水改造项目,投入资金79.49万元,共安装水情自动测报和监测闸位计33个,水位计19个,雨量采集器2个,大大提高了灌区信息化水平。

六、进一步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今后在进一步加强领导,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大力推广好的建设经验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突出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继续搞好配套资金落实,加大省级资金匹配力度。现在国家举债搞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我省要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优先保证匹配资金落实。以往我省节水灌溉工程配套资金以地方为主,省里补助为辅,今后争取省级匹配资金在现有匹配基础上,再多拿一些,保证节水灌溉工程配套资金落实。同时我们也要求县(市)财政做好资金匹配工作,自筹资金必须到建设单位专项户头,否则坚决不允许项目开工。

二是以抓好灌区改革试点单位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灌区改革模式。目前,五常市龙凤山灌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改革试点灌区,木兰县香磨山灌区、庆安县和平灌区被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单位,其它大型灌区都要进行灌区改革试点。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水费调整步伐,改革按亩收费,推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建立高效节水新机制,对灌区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等方面改革也要向纵深发展。同时,省里将出台《黑龙江省大中型灌区改革试点意见》,为全省灌区改革试点提供指导。

三是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尽早发挥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抓住春季大好施工季节,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确保2002年度项目早日完工。未验收的所有项目,年底都要验收,并争创优良工程。

我省要抓住全国搞大型灌区的难得机遇,多出好的成果和经验。尽管我省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上作了一些有益尝试,但按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抓住国家对我省19个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已批复的契机,进一步搞好我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工作。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