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强化项目管理 充分发挥灌区改造效益
——江苏省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江苏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我省现有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87处,设计灌溉面积2623万亩。大中型灌区中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有36处,设计灌溉面积1573万多亩。这些灌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配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灌排工程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灌区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物配套不全,工程老化损坏严重,不少建筑物已成为"卡脖子"工程,灌区运行效率降低,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灌溉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1998年以来,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我省抓住这一机遇,使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五年来的灌区改造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办成了几十年来想办而无力办的事情,改造了一批老化病险工程,提高和恢复了灌区灌溉效益,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我省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中,坚持以节水为中心,围绕灌区改造、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改一提高"的目标,在项目管理中始终抓住"一个关键",推行"四项制度",取得了"六项成绩"。即抓住落实各级配套资金这个关键;在工程实施中推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施工承包合同制等四项制度;取得了缓解水资源矛盾、为南水北调提供了有效保障、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等"六个方面效益"。现将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紧紧抓住机遇,确保配套资金到位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关键是资金的配套落实。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对灌区改造及节水灌溉工作的高度重视,给灌区节水改造带来了机遇。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大事和实事来抓,在政策上、资金上实行倾斜和引导。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基础上,省级逐年加大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力度,2001年以来,每年从农村水利补助经费中列出专项经费用于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市、县也集中资金,对灌区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为了加强灌区节水国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灌区节水改造配套资金到位,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我省一是召开会议,布置落实任务;二是出台政策文件,落实配套资金。早在1999年我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就联合召开了灌区改造、节水灌溉国债项目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加强项目管理,保证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并于2000年元月,由省计经委、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达文件,规定了省级配套资金比例为地方配套经费的三分之一。至2003年,我省共落实灌区改造、节水示范项目省级经费17091万元,其中国债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灌区改造项目配套资金11986万元,省级节水示范项目经费5105万元。三是市县家大对灌区改造和节水示范项目的投入,保证了配套资金按时逐步到位。南京、淮安等市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市级财政配套经费与省级配套比例为1:1,淮安市淮连、渠南、洪金灌区共落实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475万元,南京市市级财政配套淳东灌区三期工程改造经费675万元,大大减轻了县级配套资金的负担;东海县利用"二工"以资代劳资金,对沭南灌区二期改造工程资金进行配套,高淳县利用县级财政资金配套淳东灌区改造工程经费,有效地保证了灌区改造项目地方配套经费的落实。

在项目资金管理中,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拨款管理的通知》、《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我省以苏水财(2000)3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灌区续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规范资金管理,严禁挪用、挤占、截留。并建立专帐专户,单独核算。淮安市在资金管理中,制定了《淮阴市淮连灌区改造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各地在资金管理中着重抓好设立专帐专户;出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抓好主办会计培训,规范财会操作;积极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严格计量拨付审核,把握预控资金流向,管好、用好灌区改造工程资金。

二、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一)建立组织,强化领导

中央债券项目投入力度大、实施时间紧、建设要求高,涉及计划、财政、水利等多个部门,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目标,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一九九九年底,省计经委、财政厅、水利厅联合召开了中央债券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级计划、财政、水利部门密切配合,加强项目管理,切实保证工程的实施,按期发挥效益。各项目县成立了以县长或分管县长负责,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灌区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解决配套资金的落实和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并设立工程建设处,全面负责工程实施。并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任务、质量、进度,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规范程序,强化项目管理

为了加强项目的规范管理,我省根据国家《关于加强水利项目财政预算内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办法》的精神,制定了《江苏省灌区续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划、可研、初设、竣工、验收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改造项目的科学合理性和严肃性,对凡是要求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灌区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领导重视、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群众积极性高、效益显著的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县、市计经委、财政、水利部门联合报省,省计经委、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上报国家计委、水利部。项目立项后,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年度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审批后,再进行实施。所有项目在建设单位完成招投标(或施工承包合同)和落实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的基础上申请开工。工程竣工后,通过有权部门审计,各项目所在市县组织自验、初验,省级再组织验收,对于没有通过审计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不予验收。每个项目提供的验收资料要求有一本资料汇编、一本相册、一盘录象或光碟。逐步实现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三)落实四制,确保工程质量

推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施工承包合同制是严格计划实施、控制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施工承包合同制,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建立了由建设单位负责、质监部门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监督和保证。如沭南灌区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建立施工现场全过程的监理责任制,采取现场监理员和监理工程师巡回监理相结合的制度,并对施工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单元工程,坚决返工,否则监理单位拒绝签字。所有工程必须经过上一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评定,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占50%。洪金、沂北、渠南、沭南等灌区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江苏水利网站实行公开招投标,确保工程的规范实施。如海灌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工程质量作为百年大计来抓,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取了培训骨干、把好原材料关、制定施工细则、落实质量经济责任制等十条措施,保证了所有工程质量均达到设计要求,该灌区2000年项目中636个单元工程,达到优良标准的523个,占82.2%。

三、灌区节水改造成效显著

按照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为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省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中,坚持灌区节水改造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与南水北调工程相结合、与农村水利建设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灌区节水改造缓解了我省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我省虽然地处"水乡",但也存在水资源紧缺的危机。第一是淮北地区的资源型缺水和苏南地区的水质型缺水。1978年大旱,洪泽湖、骆马湖水位降到了死水位以下,京杭运河骆马湖以上断航40天之久。2001年,我省直接向淮北送水70多亿方,才基本解决淮北地区的旱情。苏南地区由于污染严重,造成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严重,水质常年为Ⅳ类水。第二是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南丰北枯,春少夏多,年内和年际差异很大,特别是淮北地区、丘陵山区、沿海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水资源紧缺的困扰。第三是过境水量虽然很多,但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几个月内,加上我省处于平原地区,拦蓄水条件较差,过境水利用率低。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98年以来,已经开工建设的17个项目区完成防渗渠道859km,由于减少渠系水跑、冒、渗、漏,渠系利用系数由改前的0.54提高到0.63,年节约用水3.4亿m3。淮连灌区十支大沟蓄水闸续建后,当年蓄水15万方,在2001年抗旱期间发挥了显著效益;皂河灌区一、二、三期工程新建防渗干、支渠58km,渠首多年引水量为13500万m3,干渠及部分支渠防渗后,渠系利用系数提高十五个百分点,则全年节约水量3000万m3;五岸灌区改造工程完成后,干渠输水时间由24小时缩短到12小时,支渠防渗后灌水时间由6小时缩短到1小时,2001年用水量比1998年下降7000万方。

(二)灌区节水改造为南水北调提供了有效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战略举措,其中东线工程是在我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向北延伸而成。我省已经列项的高邮、渠南、淮连、皂河、洪金、来龙沂北等灌区都分布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灌溉水源主要是依靠江都水利枢纽提水沿京杭运河向北翻送。根据统计分析,南水北调沿线灌区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水稻亩均用水量在1000方以上,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对沿线的大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直接关系到江水北调工程的有效实施。渠南灌区内塘河闸、陆河闸等蓄水闸建成后,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和回归水376万方供灌区下游灌溉,减少了引用江水的水量。高邮灌区南关干渠改造以后,缩小了渠道断面,渠道垫水时间由原来10小时缩短为3小时左右,原来干渠上段(武安段)灌溉时间需20小时左右,而2002年泡田高峰期仅用了10小时。南关干渠在改造前年正常引水量为1亿m3,改造后每年可减少渗漏量1764万m3,减少渠道垫水量560万m3。两项合计可以减少用水量2324万m3。

(三)极大地调动了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积极性

随着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不断深入,全省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以灌区改造、节水灌溉、河道疏浚、水源工程建设等建设重点。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带动下,2002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各类资金16.2亿元。丘陵山区以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增强灌区抗旱能力;平原地区大搞河道疏浚,提高灌区引排标准。近几年来,全省利用省级农村水利补助资金5105万元,对91个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进行了补助;2003年开始,省级财政列出6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省县乡河道疏浚,改善水环境。沭南灌区在实施灌区改造项目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投资1000多万元对62km灌区总干渠及250km干渠进行疏浚,恢复提高灌溉标准;沂北灌区结合灌区改造,地方乡镇及灌区群众积极投入对灌区内6条分干渠及支渠、田间大中小沟进行清淤疏浚,完成土方200多万方,增加灌区地表水拦蓄能力500万方。

(四)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面貌得到了改观

1998年以来,我省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的灌区有皂河、淮涟、渠南、沂北、五岸、高邮、淳东、如海、沭南、通南、洪金、来龙、三层、白屈港、城黄等灌区,新建改造各类涵洞、节制闸、分水闸、退水闸、排水闸、泵站等建筑物1.4万座,完成工程土石方1229万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4.8万方。

灌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沟渠清淤及村镇道路建设,更新改造的泵站、涵闸等建筑物,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外形美观,功能齐全,灌区面貌得到了改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五岸灌区为配合灌区改造,县政府组织3万劳动力对40km的干渠进行了疏浚,使12万亩大蒜有了充足的水源抗旱,大大提高了灌区群众发展特种水产品的养殖和发展稻田养蟹的积极性。灌区内四个乡镇2001年计划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5万亩,特种经济作物5万亩。使灌区成为"银穗"牌大米、"青龙"牌蒜苔等绿色产品生产基地。皂河灌区樊湾、沙圩闸等建筑物的改造,带动了县乡村各级投入1450万元,建成支渠路18km,改善了灌区内外交通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五)灌区改造项目实行综合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工程与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与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相结合,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灌区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变和健康水平的提高。项目实施后,淤积的沟河得到清理,改善了水环境,无水成有水,死水变活水。皂河灌区改造后,对渠坡、路边沟坡采用混凝土方格网护坡,滩面上种植了经济林果、药材、花卉、草皮,使干渠沿线变成了观赏农业示范带,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美化了环境,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高邮灌区南关干渠改造后,对衬砌回收的150亩土地,增建隔离护栏,兴建排水沟,种植经济花木,形成"天蓝、水清、渠道美"的靓丽景色,改变了灌区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卸甲集镇段衬砌结合集镇规划,种植了花草,建起了休闲凉亭,引导了周围群众业余生活向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带动周围房地产的繁荣,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灌区改造促进了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已经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我省灌区灌排沟渠系统虽基本形成,而引水控制建筑物仍为人工管理,没有灌溉计量设备,工程现状不能满足调节水源、分配水量、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实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水费价格和收费方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水价和收费体系,实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省在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的同时,坚持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进。把技术创新作为灌区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把灌区信息化建设作为灌区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高邮、五岸、皂河、渠南等灌区在实施灌区改造工程中,随着水利信息化工程和技术的建设,引进和应用计算机信息采集技术及自动化监测、监控技术,对灌区工程、渠道、供用水量、灌溉定额、水费、经营管理等灌区信息化管理建设进行试点,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灌区量水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如海灌区在改造过程中,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研制了水量、水位自记式长喉道量水槽和NT-200型量水计;渠南灌区在灌区改造的同时,进行了灌区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试点,由灌区自动化综合数据采集DCS、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及控制等技术组成了一个高可靠性的科学管理系统;五岸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系统由水情数据采集传输、泵站与闸门自动控制、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与发布系统组成,系统对泵站、水闸的水位、流量及闸站的开启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