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天津市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天津市水利局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天津市位于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海河流域的下游,年降雨量500~600mm,年内、年际降雨分布不均,属资源性严重缺水城市。我市现有里自沽灌区和团泊洼灌区两座大型灌区。其中,里自沽灌区自1998年开始列入国家计委、水利部灌区改造计划,现已经连续5年对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团泊洼灌区范围连续几年严重干旱,主要灌溉水源团泊洼水库已连续七年没有蓄上水,灌区农业灌溉只能依靠地下水维持,使团泊洼灌区建设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现主要将里自沽灌区近五年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里自沽灌区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宝坻区潮白新河和引青入潮两岸,土地总面积560km2,总耕地面积48.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是我市大型地上水灌区之一,灌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壤肥沃,是我市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之一。1978年在潮白新河下游建成里自沽蓄水闸以后,拦蓄能力近1亿m3,加上深渠河网坑塘蓄水,使灌区水源有了保障,农业灌溉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为天津市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灌区经过多年运行,目前,缺水已成为灌区的主要问题,再加上渠道淤积,工程老化失修,管理制度不健全,灌溉制度不合理,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严重,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灌区改造情况

为了改变灌区农业灌溉落后、浪费水现象严重的被动局面,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水利部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市决定利用国家对大型灌区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良好时机,对里自沽灌区进行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一)灌区总体规划情况

我市委托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甲级资质)承担灌区改造工程规划设计任务,2000年编制完成《天津市里自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通过了由水利部水规总院组织的专家组的评审,并正式列入全国灌区改造续建之列。

《规划》中根据灌区工程现状和对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确定灌区远期规划面积为50万亩,此次实施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面积31万亩(现有有效灌溉面积),包括修建防渗渠道30万亩、发展喷灌1万亩。估算工程总投资30166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20687万元,田间工程投资9479万元。计划从1999年开始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2006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成以后,将使灌区形成高效的有较强自我调解能力、管理体系健全、节水技术先进的大型地上水灌区。

(二)工程完成情况

按照灌区总体规划,本着以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为主的方针,灌区改造重点安排了混凝土防渗渠道和大口径低压输水管道工程项目。在国家计委、水利部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完成1998~2002年度的工程建设,共计投资5992.7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0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控制面积10.46万亩。主要完成衬砌干支渠混凝土渠340.37km,铺设大口径低压管道142.74km,配套分水口门3724处,过道管648处,新建节制闸19座,维修节制闸24座,新建泵点53座,维修泵点24座,清淤25.73km,建生产桥1座等。

通过对现有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了灌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促进灌区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再上新水平,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约水资源、减少用水矛盾,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灌区农村经济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水利保障。整个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60提高到0.7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7,年节约灌溉用水3365万方,增加农业生产能力折合粮食0.52万吨。

(三)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中,按照国家计委、水利部《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实施,积极推行了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等基建制度。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是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条件为了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里自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高效运作

宝坻区委、区政府领导极为重视。1998年组织成立了"里自沽灌区节水工程管理办公室"。由主管水利的副区长任办公室主任,水务局局长任副主任。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能有: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供水调度工作;灌区节水工程规划、可研、实施方案的编制;灌区节水工程实施、监理和监督工作;灌区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建中、建后的工程管理工作;灌区水费制度改革与农业灌溉水费征缴工作;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组织实施;水量、水位监控;水利科技的引进、推广和应用。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对灌区建设与管理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对于灌区水利工程的综合管理存在先天不足,一些政策和制度难于落实,为了真正把灌区管理工作抓上去,经研究决定成立灌区专门的实体管理机构,在灌区节水办公室的基础上,于2000年经区编委批准成立了"天津市里自沽灌区管理处",管理处属于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全面负责里自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水费征缴、管理制度改革等,使灌区建设与管理步入了正规化管理轨道。

2.精心规划,科学论证是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基础

里自沽灌区1998年经国家计委、水利部批准启动和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来,在工程建设中,遵照水利部下发的《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为了充分发挥灌区的工程效益,进一步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扩大灌溉面积,保障灌区的农业用水,管理处积极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组成工程项目规划的专门班子,委托了具有甲级资质的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为设计单位,编制了《天津市里自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规划》,顺利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及有关专家的论证,并获准立项实施。《规划》提出天津市里自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限为8年,总投资3亿元,现正逐年实施。

3.遵守规程,加强监管是搞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灌区改造项目能够按设计要求,高质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下大力量积极推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质量监督制。对1998年、2001年、2002年项目采取招标形式确定了施工队伍,1999年、2000年项目选择1998年中标的具有二级资质水利施工队伍进行了施工;同时,委托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咨询中心承担了各年度工程施工监理任务,委托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中心站对各年度工程的原材料及混凝土、砂浆等进行抽验,并由天津市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经过建设、施工、监理、监督等各方的努力,1998、1999两年度工程已竣工验收,综合评分均在90分以上,达到优良工程标准;2000~2002年度工程正准备验收。

4.扩大融资,强化自筹是建设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资金保证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力量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新机制,促使水利工程的使用及管、护形成良性循环。灌区内骨干工程建设与维修,过去一直靠国家投资来完成。因此,造成有些工程因资金不到位没有得到及时修复而影响了工程效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也由国家补助进行建设,等、靠、要现象严重,造成农田节水工程发展缓慢。鉴于上述情况灌区制定并出台了投入机制改革措施。(1)重点扶持。对集中连片规模配套的节水工程使用国补资金,进行重点帮助建设;(2)个人投资。对受益范围较小的水利工程,按照统一规划,鼓励农民个人投资建设管理、经营,产权归个人所有;(3)联户集资。对多户受益的水利工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联户集资建设、管理和使用,产权归联户所有;(4)借贷开发。对经济较差的地区和村队,由区、乡帮助借贷资金搞好工程建设和配套,产权归借贷个人或集体所有。

通过投入机制的改革和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和动员工作,灌区改造各年度的自筹资金均能够按时足量到位,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同时在工程建设中,为保证工程专款专用,里自沽灌区管理处作为建设单位设立了专户,一切财务支出均由区水务局审计科跟踪审计,施工单位单独设帐,一切开支保证票据齐全合理,已竣工的1998~2001年工程的竣工财务决算,均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通过,认定四个年度的工程自筹资金全部到位,使用合理,完成批复的各年度建设投资。

三、灌区管理及改革情况

里自沽灌区借助国家投资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大好机遇,结合灌区的特点和存在问题,针对灌区管理机制滞后,经营体制不活,农业灌溉水源浪费严重等实际情况,围绕灌区如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题,本着自主经营、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大灌区建设管理力度,推进灌区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健全灌区管理机构

里自沽灌区过去一直采取的是分级分散的管理办法,即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等级,分别由水务局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各行其职,工作不好协调,使灌区各项工作形成步调不一致,执行不统一的被动局面,为了解决和改变这一传统的管理体制模式的经营方式,使灌区管理步入正轨,提高管理水平,1998年成立了"宝坻县里自沽灌区管理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机关,人员由水利局业务单位抽调组成。2000年底经区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津市里自沽灌区管理处"。机构性质为全民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编制83人,其中处机关30人,下设管理所人员53人,办公地点设在灌区内。

(二)推行用水协会、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

里自沽灌区农业灌溉主要是依靠小型泵点提水来完成,自99年我市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后,我们结合灌区的实际,制定了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地实行了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不同的形式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全灌区已成立了以受益乡镇为单位组建12个用水协会,以村为单位组建用水组216个,基本形成灌区管理处、用水协会、用水组的三级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用水协会具体负责本乡、镇的用水计划等项工作,同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工程承包,明确责权利,使农民把水利工程看成是自己的财产,自觉维护,主动投资维修工程。具体做法是干渠以上主要供水工程设施由管理处负责维护、管理,支渠以下水利工程设施由用水协会负责维护、管理和使用,每年定期组织工程维修队负责放水前渠道险段抢修、清理及放水后的工程恢复工作。

(三)深化人事管理及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灌区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灌区组建后,首先把人员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全体技术人员一律参加考试,择优录取,其它职工由人事部门选择业务精、工作优良的同志,形成灌区人员班底,在人员的使用上,首先从灌区主要领导任职开始,改变上级行政任命制,实行了竞聘制,每位竞聘者要拿出自己工作思路,措施及目标,经全体群众投票,选出候选人,最后上级综合考核确认。中层以下领导也由任用制改为聘用制,各部门的职工实行定岗、定编、竞争上岗,逐年考核优胜劣汰。为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每年都派业务精、技术硬、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年青技术人员到外地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灌区人员总的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人员管理制度逐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加强水商品属性的宣传

首先,我们不断加强水商品属性的宣传,增强群众节水意识、科学用水的自觉性。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用水交费的观念,水费收缴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将水利工程视为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思维方式,我们利用电视台、电台、科技下乡等形式宣传水法和有关水费收缴工作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水是商品的意识,引导广大农民进入用水市场化的运行渠道,规范用水的市场行为。

(五)推行水价政策及水费收缴制度的改革

水费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重要经济支柱,过去依托各乡镇征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经常出现收缴不到位和挪用现象,个别乡镇还出现搭车现象,水费管理工作不够规范,随着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按水商品经济的管理方法,实现水费收缴工作的根本转变。针对水价偏低的问题,经请示区政府批准,实行按运行费测定的水价,随着灌区节水工程的建设和种植结构的调整,逐步提高水价,最终实行按成本收费,保证灌区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维护、管理。

(六)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里自沽灌区主要依靠潮白新河水库为主要水源,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小型扬水泵点,从引水渠道提水灌溉。目前,全灌区建有小型扬水泵点400余座,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管理责任制不落实,造成部分工程损坏严重,农田灌溉管理混乱,浪费水现象严重,病险工程维修不及时,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使现有工程充分发挥应有效益,保护多年来的水利建设成果,按照产权明晰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从1999年开始,对灌区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个人承包、联户承包、租赁、集体管理统一服务四种形式。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确定方案、审核批准、公开招标、签定合同、签发证书、建档立卡等基本步骤,到2001年底已经落实小型扬水泵点产权制度改革340座,其中个人承包37座,联户承包149座,租赁24座,集体管理统一服务130座,占总水利设施的83%,初步形成了管理和运营机制的转换,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逐步向建设、管理、使用、经营一体化推进。

四、存在问题

里自沽灌区经过五年来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建设管理和工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投资力度还不够。按照灌区工程总体规划,计划"十五"期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总需投资3亿元左右,现已实施五个年度工程总计完成投资5992.77万元,与投资年限及任务相比差距很远,建设速度太慢;

(二)灌区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水平滞后,灌区各级管理组织,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不够健全,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不适应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还没有全面落实。各项改革首先应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农民从中获利,目前部分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还不够认识,灌区管理处应扶持一些成功的典型,做好示范,以点带面全面落实;

(四)水量计量设施建设很少,过去一直采取按亩收取水费,不利于按方收费推广。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