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推进改造 深化改革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福建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0    

一、福建省大型灌区基本情况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蓄、引、提并举的水利灌溉体系,据统计,已建成水利系统管理的水库2949座(其中大型8座,中型85座),建成塘坝91646座,蓄水库容达61.79亿m3;引提水工程装机容量46.02万千瓦;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48.15亿m3,有效灌溉面积达1398.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11%,保证灌溉面积为1122.8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53%。

我省现有大型灌区6处,设计灌溉面积2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3万亩。现有职工总人数2143人,其中在岗1667人,离退休476人。干支渠总长度2373km,建筑物10907座。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亿元。2002年灌区收入5127万元,供水总量21.6亿m3。其中东张灌区、东圳灌区、山美灌区、北引灌区已列入全国规划的402处大型灌区。4处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现有职工总人数1410人,在职986人,离退休424人。干支渠道总长度1876km,干支渠建筑物10069座。现有固定总资产达3.6亿元,2002年灌区总收入3089万元,其中水费收入711万元。2002年灌区总的供水量17.9亿m3,其中农业供水10.9亿m3,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5.4亿m3,其它用水1.6亿m3。2002年实灌面积89.6万亩,目前已成立用水户协会1个。

大型灌区由于具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对灌区所在地区的供水、交通和农、林、牧、渔业、农村工业、小城镇和农村集镇等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大型灌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强,旱涝保收面积的比例较高,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大型灌区是我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维持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型灌区不仅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设施的作用,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灌区社区的建设与繁荣,是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当地经济较发达地区,灌区不仅担负着农田灌溉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向城镇生活和工矿企业供水的任务。大型灌区为了城镇发展,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发展,不断挖掘供水潜力,增加非灌溉用水比重。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非灌溉用水将进一步增加,这些灌区已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也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近五年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进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我省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只有一处山美灌区。截至2002年底共完成20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384万元,项目涉及鲤城、丰泽、南安、晋江、惠安及泉州市直属的南北干渠、新华电灌站等。项目配套改造内容包括第一期7个提水站、一条总干渠和一条排灌渠的整修配套;第二期项目实施主干渠道防渗改造89.85km,埋设输水管道5.31km,新砌石渠1.16km,部分渠道建筑物的整修配套以及提水设备更新改造;第三期项目改造整治金鸡南高干渠3.64km。目前三期项目均已完工,累计完成土石方75.06万m3(其中石方14.71万m3),混凝土方1.95万m3。从目前运行情况看,灌区改造工程已发挥较好的效益,新增灌溉面积2.4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2万亩,平均年节约水量3500万立m3,水利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加快我省大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1999~2000年福建省计委和水利厅将东圳灌区列入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并下达了前期启动投资计划200万元,1999年完成投资463万元,2000年度完成投资2450万元。完成干、支渠防渗衬砌1条2.3km,建筑物更新改造8座。完成土石方75.66万m3,砌体2.9万m3,混凝土0.785万m3,勾缝2.7万m2,投入劳力34.13万工日。

北引灌区近年来,安排土地治理项目14个,多种经营项目6个,总投资345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11万元。扩建加固小型水库2座,修建拦河坝2座,新建排洪港2.75km,排洪闸2座,扩建、新建机耕桥、涵洞69座(处),衬砌渠系45km,新建田间排灌渠39km,清淤港道11km,埋设管道30km,铺设U型槽32km。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5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达6.09万亩,改善了田间的水利设施配套,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业综合效益,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75万公斤,蔬菜生产能力320万公斤,油料生产能力70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2162万元。

(二)大型灌区管理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几年来,我省的大型灌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市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节水增效为中心,围绕如何使灌区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发挥最大效益等问题,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制、生产承包责任制、岗位竞聘和绩效管理等制度,并积极探索管养分离和群众参与式灌溉管理等。如,山美灌区在管理体制改革中通过成立"泉州市山美灌区管理处",推进了灌区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健全项目建设体制;在运营机制改革方面通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推行水利工程经营体制改革等措施,提高了灌区的经济效益。东张灌区成立了1个用水户协会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三、大型灌区工作经验

(一)深化供水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壮大灌区经济实力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水利部的有关精神,我省的大型灌区继续深化水价改革,积极探索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认真做好水价的测算工作,目前全省的大型灌区已全面完成水价测算工作。适当提高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水价,以促进节约用水,并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管理维护。实行供水价格分类定价,根据用户的不同性质分为农业用水价格、工业用水价格、自来水厂用水价格。如,东圳灌区的水价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由原来的0.14元/m3调整为0.16元/m3,乡镇生活用水由原来0.15元/m3调整为0.18元/m3,发电水价由原来的0.015元/千瓦调整为0.025元/千瓦。

2.巩固、发展供水市场,确保灌区经济持续发展

由于城市建设占地及工程配套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灌溉面积呈减少趋势,灌区针对这种状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灌区按照以巩固发展供水市场为中心,重点抓好工程管理与建设,重点抓好班子与队伍建设的"一个中心,两个重点"的总体思路,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挖掘供水市场潜力,不断发展开拓新的供水市场。如,山美灌区通过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后,年新增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3400万m3。东张灌区大力发展城镇供水、水利旅游、养殖业等,尽一切的努力增加经济收入,想方设法要达到自我发展、自我维持的目标。

(二)加大灌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力度,提高灌区管理水平

我省的各大型灌区都努力探索灌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完善用工制度,精简人员,理顺工资关系,建立正常的工资晋升制度和岗位聘任制度等。如山美灌区通过成立"泉州市山美灌区管理处",推进了灌区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健全项目建设体制,在第三期节水改造项目即南高干渠改造整治工程由企业直接参与投资,组建股份制经营的南渠供水公司,这种投入机制不但可减轻地方的财政配套资金压力,而且能充分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的商品属性。东张灌区在人事管理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中层干部聘任制,并在部分基层单位试行岗位竞聘制度(待时机成熟后再予以推广),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选人用人,活化了用人机制,有力调动了干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收入分配方面,实行绩效管理,在保留事业性质档案工资的基础上,打破生产奖金分配平均主义,把干职工的生产奖金与具体岗位职责、工作实绩等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在工程管理方面,管理站实行责任段包干到人,逐个落实建筑物的维修养护和调度运用,并推行每年每站五公里标准化渠道建设制度,保证工程管养力度。对于渠道日常维护方面,实行"管理局-灌区管理站-管理组-个人"的四级管理,推行"四定"责任承包制(定渠段、定责任人、定任务、定目标),以保证渠道的日常维护;在用水管理方面,管理局根据往年灌溉用水情况,核定给管理站年基本用水量,若用水量超过核定数,则超过部分应按价上交水费,促进干职工自觉管好渠道,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步伐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今后水利工作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型灌区积极抓住国家对大型灌区实施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了上级对灌区改造工程的投入,加快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步伐。按照"立足自己,争取上级,带动社会"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形成国家补助、集体群众集资投劳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和民办水利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格局,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改造步伐,并注意搞好量水设施等配套工程,以便更好地控制、调度用水,为灌区实现按方收费打下坚实基础,把用水服务做得更好一些。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房及灌区信息自动化建设,彻底改变灌区面貌,发挥灌区工程整体效益,提高科技兴水力度。如山美灌区1998年以来分三批立项,共争取中央投资3000万元,已完成投资7384万元。东圳灌区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资,把改善基础设施放在首要位置。1999年以来争取省计委及省水利厅的补助资金200万元,完成投资2913万元。朝阳灌区在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中积极推广新材料,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内掺30%的粉煤灰,替代水泥砂浆抹面防渗,保证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造价,取得明显的效果。

(四)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方针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商品意识,定期组织人员到灌区沿线认真宣传新《水法》,提高灌区沿线各用水户的水法新观念,增强水患意识。同时加强水政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对违章种植,违章建筑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东圳灌区通过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每年违法现象逐年减少,并向良性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不完善,用水效率低

我省现有的大型灌区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建设标准低,质量差,配套不全,量水计量设施不完善尤为突出。运行几十年来,由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效益逐年下降。

(二)资金投入不足,水价长期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省的大型灌区改造、扩建、节水灌溉工程和发展新的灌溉设施的资金和劳务投入严重不足,从20世纪50、60年代灌区建成后至20世纪未,国家对灌区的改扩建工程基本上没有投入资金。此外,"水是商品"的意识不强,水价长期不到位。

(三)群众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偏慢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的影响,水管单位改革始终不敢大刀阔斧,不敢有大动作,因此改革还不深入、不彻底,许多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探索群众性参与灌溉管理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我省的大型灌区只有东张灌区建立了1个用水户协会,但用水户协会运作仍需进一步规范化,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的用水户协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五、建议与要求

1.建议国家给予出台大型灌区配套政策的保障措施。由于目前政府水价改革制度尚未出台,灌溉供水水价偏低,建议国家财政对防洪、抗旱等公益部分和水价不到位的差价损失能够给予一些补偿政策,以保证工程的正常的管理和维护;

2.我省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利部仅批复了4个,且至目前为止,仅安排实施1个山美灌区。按照福建省政府批转的千万亩节水灌溉实施意见,为能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我省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请求水利部加大我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支持力度,争取今年新开1个莆田东圳水库灌区。漳浦朝阳灌区和云霄峰头灌区规划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并报水利部,望农水司给予支持,尽早组织专家审查并列入大型灌区。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