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抓住机遇 创新改革 实现灌区工作新突破
——山东省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山东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8/21    

五年来,山东省灌区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目标,在国家的大力补助扶持下,逐步走出一条创新、求实、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灌区建设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现将我省灌区建设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灌区基本情况

山东省实有耕地面积9840万亩,总灌溉面积79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1%;有效灌溉面积7254万亩。全省共建成设计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灌区762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灌区442处;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65处,其中大型水库灌区30处、引黄灌区35处;建成各类干支渠38839km、渠系建筑物143451座。这些灌区多属国有灌区,分布于全省17个市,灌区内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是省内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各类灌区年均供水量200亿m3左右,在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黄灌区己成为缺水严重的沿黄地区人民的生命之源。

针对普遍存在的灌区老化失修问题,1996年国家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我省共有50处大型灌区列入国家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范围,1997~2002年间国家对其中21处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投资建设。我省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推动全省面上灌区的改造步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灌区面貌焕然一新。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制约大型灌区发挥效益的关键性问题,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深化灌区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基础,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为止,全省用于灌区改造的资金已达10亿多元,其中58个国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共投资58694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1623万元,地方自筹37071万元)、省及地方用于面上灌区改造的资金4亿多元。国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共衬砌渠道970km,改建或新建配套建筑物2049座。完成土石方2652万方,混凝土36.5万方,耗用钢材4642吨。据统计,已完成和在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共新增灌溉面积142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98万亩,新增节水量4.09亿m3,其中用于农业灌溉3.3亿m3、城镇生活7247万m3、生态环境1530万m3。全省新增农业生产能力22.37万吨,总增收2.24亿元。

二、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效益显著

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五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灌区骨干工程设施改造为中心,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的有效利用率为目标,取得了明显的工程、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工程效益

1.提高了输水能力,扩大了灌溉面积

据统计,改造后的灌区灌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干渠衬砌后,糙率减小,提高了渠道输水、输沙能力,保证了下游用水,减轻了群众清淤负担。据测算,在相同水位情况下,渠道流速比施工前提高了20~30%,渠道过水能力平均提高了20%,灌水周期平均缩短5天左右,与田间措施相结合,灌溉定额平均下降10%以上。米山水库灌区通过防渗衬砌,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卡脖子"工程问题,大大提高了西干渠的输水能力,同时促进了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新建节水面积25000亩,改善下游灌区10万亩的灌溉面积,每年可增产粮食700万公斤,增产油料100万公斤,产生灌溉效益2000万元。王庄灌区通过节水改造,农业轮灌周期减少了15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原来的25万亩扩大到59万亩,年节约清淤费500万元。位于灌区最下游的河口区,2002年春灌农田23万亩,比前五年同期平均增长2.5倍,并且有8万亩苇田得到了灌溉,解决了建国以来历史性缺水问题。

2.减少了水量损失,提高了节水效益

通过灌区节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衬砌和防渗等灌溉技术、整治病险工程、对渠系、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全面配套等,实现了节水增效。渠道衬砌后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10~20%,年节水达4.09亿m3。东营王庄引黄闸原设计引水能力50m3/s,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设计引水能力达到100m3/s,是原来的两倍。2001年仅上半年引水就超过2亿m3,较"九五"常年年引水量还多出0.11亿m3;渠道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56,引水量达8000万方,农业灌溉周期与以往同期相比缩短了7~10天。

3.改善了渠道的输水挟沙条件,减轻了干渠淤积

灌区通过节水改造,加强了科学引水、配水,渠道衬砌后,糙率减少了,每单位流量流速增加了,挟沙能力增加一倍以上,不但缩短了灌溉周期,而且改变了泥沙分布规律,达到了分散沉沙及泥沙远送的目的,缓解了泥沙处理压力,减轻了群众清淤负担。位山灌区经配套改造后每年可减少泥沙淤积35万m3,年节约用水量1000万m3,可恢复灌溉面积4.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促进了灌区粮棉生产,根据灌区粮棉产量分析,年灌溉总增产效益为600多万元。韩墩引黄灌区工程项目实施后,总干渠输沙能力提高,基本达到了冲淤平衡,实现了远距离输沙的目标,年节省清淤费用150多万元,解决了渠首泥沙无处堆放的难题,对改善渠首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远距离输沙,使更多的泥沙进入田间,有益于改良下游土壤结构。总干渠防渗后,两侧地下水位降低0.5米,有效地防止了两侧土地碱化。

(二)社会效益

灌区改造农民受益,灌区内农民投工投劳集资办水利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1.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凡是进行过节水改造的灌区,灌区安全运行的保证率大大提高,管理人员减少,运行费用降低,同时缓解了用水矛盾,缩短了轮灌周期,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后,全省可新增生产能力22.37万吨,平均新增1亩灌溉面积仅需花费200元左右,投资少,见效快,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富民工程。麻湾灌区解决了广饶县北部灌区30万亩农田用水需求,为小清河引黄补源提供了水源保障,对改善灌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全市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快速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通过实施节水改造,缓解了灌区用水矛盾,灌区内水源有了保障,节约的水量可用于温室大棚,增加蔬菜水果种植面积,使得高产高价值作物种植面积得以大幅增长,推动了灌区内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陈垓灌区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己占到年耕地面积的16%,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日照水库灌区通过节水改造,沿海8万亩盐碱地得到改良,1万亩防护林得以生存,1万亩经济园林得到了充分灌溉;涛雒镇以丰富的淡水资源作保障,大力发展淡水名优特品种养殖和稻田养殖,仅万亩淡水养殖试验区一项,年产值就达30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增加了补源水量,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太河水库下游大武水源地是向淄博市的张店、临淄及齐鲁石化公司供水的水源。近年来,因降水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正常供水和经济发展。对此,自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安全可靠、防渗效果较好的总干渠及防渗节约出来的水量避开下游的山东黑旺铁矿矿区多次向大武水源地实施补源累计达6511万m3,缓解了水源地水位急剧下降的趋势,按目前淄博市万元产值耗水量75m3初步估算,可为86.7亿元工业产值提供用水,对淄博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韩墩工程实施后,随着引水、输水能力的提高,即改善和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又为东郊水库、马坊水库、毛家洼水库等蓄水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水源,灌区生活和工业用水由2850万m3增至8000万m3,解决了灌区60万人生活用水,结束了沾化县38万人饮用咸水的历史,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同时改变了近十年来春夏之交因缺水工业限产停产局面,实现工业年产值20多亿元。

4.保证了向城市、工业供水

我省有72处水利工程担负着向城市、工业供水的任务,随着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输水能力不断提高,供水周期大大缩短,使城市、工业供水份额得到较大提高,有力保障了向工业、城镇供水。李家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缓解了李家岸引黄灌区的工业、城市生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减轻了灌区的供水负担,促进了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米山水库灌区工程竣工后,年可节水1300万方,供城市工业用水可增加工业产值11亿元。日照水库灌区每年向电厂、木浆厂等沿海工业提供1800万m3的水量,为日照市经济长足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多年来持续对灌区实施节水改造是分不开的。

(三)生态效益

我省灌区内自然条件一般较差,经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减少了土渠冲刷,降低了渗水量以及地下水埋深,改善了沿渠两边的农田灌溉条件。同时,在灌区改造中将灌区节水改造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统一考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使灌区内山、水、林、田、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提高了水利的环境效益。王庄灌区实施衬砌工程后,原来大坝范围内土地高低不平、土质碱薄,现已完成总干、二干渠植树38km,实现了绿化植树13.5万棵,使原干渠两岸水利工程范围内荒芜的土地已耕垦种植了农作物。东营市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土壤瘠薄,生态环境较差,结合灌区改造,他们开拓性地提出了区域性条带式水利生态景观工程建设,4年投入6000多万元绿化渠道220km,种植树林150万株,开发利用土地资源2万多亩,骨干渠道林木覆盖率达60%以上,确保了治理一条渠道,剔除一片风沙区,建设一条绿色风光带,构筑一条绿色通道目标的实现,将渠域建设成为经济带、景观带,形成"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水域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由于灌区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科学引水、配水,渠道衬砌后,输水能力增加,减少了渗水量,相应地增加了分干渠以下及灌区下游的用水保证率,延伸了控制范围,上下游用水比例趋于平衡,从而保证灌区上下游均衡收益。我省引黄灌区干渠中上游许多是地上或半地渠,部分渠段两岸的低洼地带易产生渍涝现象,通过节水改造,减轻了干渠两岸的涝渍威胁,从根本上改变了黄河以北供水条件,解决了黄河以北边远地区用水难的问题,减轻了干渠两岸的涝渍威胁。

三、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建设精品优质工程

1.强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为争取主动、申请要足并管理好国家资金,我省下大力气加强前期工作。所有列入国家配套改造范围内的项目均严格按照《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经省计委、水利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要求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可研报告、实施方案、施工图等一应俱全,在由乙级以上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基础上,省计委和省水利厅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初审意见,报水利部批复后,省计委、省水利厅下达投资计划,建设单位再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

2.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保证国家资金安全与效益

项目实施中积极推行"三制"改革,普遍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东营等市始终将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各建设、施工单位都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施工技术规程、施工管理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资料档案管理办法、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及验收细则等,编制了各种岗位目标责任制、奖惩等多项制度,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在建设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设帐,严格按计划和进度拨款,并加强了审计监督,为项目顺利实施和按期完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聊城市按照"上级资金不下拨、配套资金向上调,捆在一起搞建设"办法,加强资金统一管理,对主要材料设备实行统一招投标,工程建设中实行巡回监理,很好地保证了工程质量。经验收,所有建成的工程项目,优良率达到100%,并涌现出一大批优质样板工程。

(二)切实突出工艺创新,建设现代化灌区

根据国家对灌区节水改造提出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办法的要求,我省各大灌区积极探索,在开发应用先进的技术材料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科技成果,达到省钱、省力、高效、节能的目的。如日照水库灌区推广了荫敝式启闭机;田山灌区采用C20混凝土喷护法防渗;葛沟灌区应用土壤固化剂防渗;米山水库灌区针对山丘区渠道特点,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三年来已完成膜料防渗渠道26000m2,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与经济效益。引黄灌区在节水改造中普遍采用了聚氯乙烯塑膜、复合土工膜防渗,并采用无纺土工布进行反滤等新材料和技术。地处黄河下游的王庄灌区率先应用先进的振动平台施工新工艺,混凝土板质量达到领先水平,还在混凝土板结构缝、沉陷缝处理,试验成功了干硬性砂浆填缝技术。位山引黄灌区是国内六个特大灌区之一,连续5年被国家列入灌区节水改造投资计划,在项目建设中,对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节水方式、挟沙能力、防冻设施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如将混凝土压沿板改预制为现浇,减少破损和冲毁的可能性;采用超挖排渗的方式,节省了资金,保证了工效;在混凝土衬砌板预制施工中,采用振动平台,保证了均匀度和防渗效果;他们还通过机械化施工、核子密度仪检测、复合土工膜等多项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济南邢家渡等引黄灌区通过在灌区内实行井渠结合,同时在易井区采取井灌区与喷灌、管灌、滴灌相结合、改大水漫灌为畦灌的办法大力发展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目前,我省各灌区已成功引进包括以色列、法国、美国、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还建成了自己的节水技术研发基地。莱芜市水利局审时度势,创新工作思路,研究成功IC卡、射频卡,用于控制灌溉,深受群众欢迎,并在全国推广。我们还成功引进了激光控制整平土地设备,开展了激光平地试点。激光控制整平之后的土地节水率在25%以上。去年水利部在邹平召开了激光平地技术现场会,对于在全国范围推广这项世界先进节水技术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

2002年水利部批复了我省位山、王屋灌区为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王屋灌区同时列入了中日技术合作项目示范灌区,省财政连续两年投入专项资金900万元进行灌区测水量水项目建设,灌区量测设施和管理条件进一步改善;以此为带动,以数字灌区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在全省开展起来。为提高现代化水平,太河、陡山、高崖、日照等多个灌区与清华、武水等高校合作,簸箕李引黄灌区与欧共体合作,在搞好节水灌溉的同时,实现渠道水位、流量、墒情、气象、含沙量等资料的自动监控和实时传输,辅之地理信息系统,并开发相应的灌区配水调度模型和用水管理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起灌区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现代化雏形;目前东营胜利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他们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水信息管理采集传输设备,实现了对灌区水管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三)深化改革,切实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等新机制

按照水利部的工作部署,我省先后于1998年、2000、2002年召开了三次灌区体制改革研讨会,继日照灌区列入全国大型灌区体制改革试点之后,又确定了位山等18个灌区为省灌区改革试点单位,不断将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引向深入。灌区改革重点放在扩大灌区管理自主权上,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抓大放小,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思路,加强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群众参与灌溉管理的体制。1996年全省推行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之后,各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水利联合体,统一浇地,统一收费。由几户联合打机井到个人出资打井,到后来又出现了一户或几户购买一段沟渠的经营管理权,一次买断若干年使用权。位于潘庄灌区内的禹城市政府2000年开始着手对这些"联合体"进行规范。2001年3月,禹城市第一个"农户参与管理"的组织--润田农民协会宣告成立,随后李屯乡、桂庄乡等也成立了同类组织,目前为止,禹城市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44个,会员1600多人。陈垓、日照、陡山、米山等灌区也纷纷选择试点对支渠以下及田间工程进行了改制,推行了"管理局(公司)+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体制。

灌区内部也纷纷进行了重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实施内部改革,减员增效,调动干部职工劳动积极性。簸箕李、邢家渡、太河等许多灌区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目标责任管理,经营承包等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对提高灌区管理单位内部活力有显著效果。国务院批转《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我省为水利部《灌区、泵站岗位设置及定员标准》的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对全省灌区、泵站人员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为下一步灌区泵站体制改革打下基础。

2.创建合理的水价机制

近年来,我省逐步对现行的农业供水价格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完善,同时积极探索按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既能增加灌区效益,又能节水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新的运行机制。一是将农业供水各环节水价均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两种价格形式。国有水利供水工程向农业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已实行产权改革的、民办民营中小型水利工程供农业用水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中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具体水价标准由供水工程经营者与用水户在指导价范围内协商确定;二是加强对乡镇及以下供水环节的成本核定和水价管理,通过水利工程取水的自流灌区,可实行在省核定的支渠出水口供水价格的基础上加末级渠系的损耗和维护费用的定价模式,末级渠系的损耗及维护费用标准由各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末级渠系维护费按照补偿乡镇及以下供水渠系维护管理合理成本的原则从严核定。在清理整顿水价秩序,取消农业供水中间环节乱加价和搭车收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分步将农业水价提高到供水成本的水平。

3.开辟新的投资渠道

为确保节水改造建设的顺利进展,各市、灌区根据省人大、省政府出台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水利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将国家资金作为引导资金,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筹资,建立起社会化办水利的格局。首先是灌区干支渠以上的骨干建筑物的建设和更新改造所需资金,以国家补助为主,集体、农民集资投劳解决。东营市在王庄灌区节水扩建工程中,市政府采取了"国家拿一块、市里拿一块、受益单位集一块"的筹措原则,先后投入资金近3.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仅1000多万元,其余基本上都是由市自筹解决,实施了王庄、胜利等五大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灌区延伸供水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滨州小开河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共需投资2.3亿元,这对于一个财政较困难的市来说难度很大,他们在上级支持下,土方工程由全区义务工完成,同时争取得到胜利油田、电业、交通、鲁北化工等部门企业的支持,形成了社会办水利的局面。其次是灌区支渠及以下灌区工程的投资,以地方财政为主,农村集体和农民共同筹资解决。费县打破了集体办水利的单一投入模式,引入银行贷款投入新机制,实行受益单位贷款,水管部门利用水费担保、工程建成后利用水费还贷的联运投入,走出一条民建、民有、民营小农水、大水利的路子。99年以来全县先后贷款投入水利资金2500万元,约占总投入的25%,共建成各类水利设施13处,渠道开挖8万米,防渗衬砌4万米,扩大灌溉面积3534公顷,年增效益1200万元。

我省灌区建设虽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灌区工程和管理方面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导致工程设施难以良性运行下去。工程方面,目前灌区完好率只有70%,其中的80%还在继续老化,渠道完好率仅有70%,建筑物完好率仅60%。工程及测水量水设施落后,制约了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科学调度的实现。管理方面,灌区管理单位性质定位不准,管理单位内部长期政企不分,资产所有权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管水用水组织体系,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随国家对灌区改造工程的投入力度的加大,我省一批工程得到了初步改造和完善,但就灌区工程设施总体状况而言,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形势依然严峻,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急待改善。因此我们要求各市广辟资金渠道,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优先保证匹配资金的落实。要以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模式。目前我省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已经深入人心,标准质量都比较高,要结合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在责任机制、价格机制、投入机制、保险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做深入的研究,争取灌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切实加强灌区职工队伍建设,增加节水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重点搞好以胜利、位山、王屋灌区信息化为代表的灌区数字化示范工程,促进灌区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不断造就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引导示范作用的精品工程。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