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分类指导抓重点 治水兴村求实效
  四川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2/9/10    

一、去冬以来的成效和做法

2002年度,我省水利建设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针对2001年冬、春、夏、伏四连旱和多次暴雨洪涝灾害的袭击,暴露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现状,及时调整思路,集中财力,立足“抗旱抓增收,防汛保平安”,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大中小微并举,挖潜与新建结合,开源与节流结合,治水与结构调整结合,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截至8月25日止,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0.2亿元,完成劳动积累工13.5亿个,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3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5.6万亩、节水面积130万亩、浇灌面积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71平方公里,解决饮水困难111万人,新增地方电力装机11万千瓦,完成规范化休稻养鱼26.8万亩,圆满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为确保今年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分类指导抓重点,治水兴村求实效

1、在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工程灌区和需水量大的盆地腹部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在建骨干工程、渠道防渗、病险水库整治和水毁修复工作,努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去冬以来,全省集中财力狠抓了47个大型工程项目和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及岁修,累计新建各类渠道5051公里,防渗7178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289座,销号138座,完成6200余座水库白蚁普查普治。

2、在丘陵大县旱片死角地区和盆周山丘区,集中资金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实施“治水兴村”建设。我省有旱山村3756个,严重缺水村10623个。缺水,是制约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些地方的用水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80年代后期,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就在我省的干热河谷地区逐步兴建。90年代以来,我省开始了全省范围内的示范、试点、推广,走出储水于户,集雨减灾,集微取胜,微水致富的路子。旱山村群众依托小、微型水利工程发展“池园经济”、“田园经济”,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被誉为治水致富的金钥匙。2000年冬,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到川北旱区的南充市对三个旱山村不同的治水经历进行了调查,写出了《三个旱山村的启示》的调研文章,做出了“旱山村穷在水上,兴也在水上”、“治穷必先治水”的科学论断,指出旱山村的治本之策就是要“扩塘、建池、打井、囤水、截流、改制”和采取“自建、自管、自有、自用”的新机制。因此,省委、省政府把旱山村“治水兴村”列入“十五”期重要任务。这是我省继三年攻坚战基本解决农村建卡人畜饮水困难后,集中财力为广大旱区农民群众办的又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主要采取:

一是成立班子,落实责任。为保证“治水兴村”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任组长,财政、扶贫、水利等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四川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建设任务实行双向目标考核。财政、扶贫等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和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水利部门负责抓好规划、设计、施工质量和进度督察。

二是统一规划标准,技术指导到位。我厅编制了《全省“十五”期集雨节灌旱山村治理规划提纲》、《四川省集雨节灌建设实施“治水兴村”战略项目管理办法》和《四川省集雨节灌项目实施标准文本》,《四川省集雨工程建设与管理指南》、《四川省微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指导各地编制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化和规范工程规划和实施。

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制定补助办法。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农资金和扶贫资金。贫困县旱山村治理由扶贫资金解决,非贫困县旱山村治理由财政支农资金解决。在补助方法上,采取实物补助和现金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操作实行预付工程启动资金,工程材料实行县级集中采购,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进度现场核定,直接发放到户的办法。工程补助标准,按旱地30方/亩浇灌用水计算,每方水补助15元,15元构成比例为12:1:2,即省级12元,市配套1元,县配套2元。

四是严格项目申报程序,规范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坚持“农户申请、村组推荐、政府扶持、合同管理”的运行模式。在施工管理上,建立了“规划到户,补助到户、任务落实到人、技术负责到人”的“四到”责任制。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上,坚持了“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材料集中采购制、资金报帐制、村组公示制”的“五制”制度。

五是抓好竣工验收及建后管理,确保工程永续发挥效益。工程竣工后,各项目市、县按照省上统一制定的验收办法,组织验收人员对项目村所有工程进行了验收,省水利、财政、扶贫三家又组成联合验收小组,采取随机抽查到户的办法对项目县进行了抽查复验。验收合格后由县或镇(乡)政府颁发产权证、管理证,明确工程可以继承、转让。

六是坚持兴水治旱是关键,优化产业结构是手段,农民增收是目的的旱山村治理思路。我省在建设集雨工程实施“治水兴村”项目中,始终坚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建设一个村,结构调整一个村。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南江县长丰村,全村共326户、1123人,耕地1160亩。去年大旱全村长达5个月要到2公里外的南江河背水度日,大小春减产40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53万元。去年全村新建蓄水池119口,水窖15口,山平塘1口,新增蓄水近2万方,新增浇灌面积522亩,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有了水,全村种植弥猴桃100亩,核桃80亩,金银花3200丛,果树3000株,增养生猪1600头、小家禽20000只。仅弥猴桃一项,预计年增收13万元。

通过一个冬春的努力,我省2001年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实施“治水兴村”共投入资金2.1亿元,其中国家补助7317万元(省财政6800万元,市县配套517万元),兴建工程20333处,新增蓄水量530万方,新增旱地浇灌面积15.7万亩,项目区今年可实现人均粮经增收58元。

(二)创新机制增活力,开渠引资强基础

针对税费改革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一是加大了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去秋以来省财政仅农水资金就投入了2.35亿元,比上年增加8508万元。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成都市采取“筑堤换地”的形式,吸引民营企业投资2338万元,新筑河堤3800米,新修纵横灌排沟12000米,开发河滩地1200亩,建立了种苗、绿色有机食品、中药材等生产基地。绵阳采取“筑堤换地”模式,吸引了10多家企业,修筑河堤71.4公里,开发河滩地300多亩。该市还采取“自行投资、自行建设、自行管理、自行还贷”的股份制运作模式,兴建了我省第一座集灌溉、供水、发电、旅游为一体的沉抗水库(中型)。在沉抗水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第二个股份制合作开发项目—燕儿水库。南充市用政策吸引重庆市桂学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兴建装机110千瓦、扬程150米的二级提灌站,解决了5000人生活用水和1.2万亩旱地浇灌。据统计,去冬以来全省民营水利投入资金达1亿多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6005处。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4处,10万元以上的217处。三是继续开展已成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我省小型水利产权改革进程加快,范围已扩大到小(二)型水库,改革原则、方法、程序和政策,改后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产权单位和业主的权利义务日趋完善。目前,全省有42.7万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了改制,占全省小型水利工程总数的72%。回收资金5.94亿元,再投入水利工程4.2亿元。

(三)强化领导抓落实,竞赛评比添动力

为了推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省、市、县党政领导挂帅出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劳动3000多人,挂包帮扶300多个村。省新闻单位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宣传报道。市一级继续开展“李冰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县级开展水利建设先进县评比活动。我厅编发《治水兴蜀动态》50期,组织10个工作组赴各地检查、指导、调研,各市、州县也先后派出600多个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指导,上万名技术人员深入第一线作技术指导。

二、今冬明春打算

今年是我省全面实施税费改革的第一年,既要认真落实税费改革,又要继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我省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落实计划。我省境内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条件参差不齐,全省还有46%的耕地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已成工程灌区渠系老化、垮漏,干支渠防渗不足50%,输水损失严重。有11万公里千亩以上干支渠未配套,影响灌溉面积500多万亩。全省病险水库有2826座,占已建水库的42.5%。因此,今冬明春仍然坚持以旱山村治理、病险水库整治、节水改造为重点,计划投入资金25亿元,投入劳动积累工5.6亿个,新增灌溉面积24万亩,发展节水面积84万亩,集雨工程10万处,浇灌面积15万亩,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80平方公里,整治病险水库900座。

(二)落实资金,培育典型,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开展。目前,省财政已经落实2002年的旱山村“治水兴村”项目、灌区配套、水库整治1.4亿元(其中旱山村雨水集蓄利用“治水兴村”项目6800万元),各项工作已经有序开展。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省将针对不同的水利、经济条件,培育总结不同的典型作引导。一是实施综合治理,筑巢引凤典型。在有条件的县、乡尽量做到水、田、林、路统一规划,集中成片。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做到开发上规模、工程上档次,吸引有技术、有资金、有信息的业主进场经营,实现农业生产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治水与治穷结合典型。在贫困旱山村“治水兴村”建设过程中,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与科技扶贫、文明新村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实现建设一个村、脱贫一个村。三是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典型。在我省水利条件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展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探索我省新世纪农村水利为高效优质服务的典型。四是继续总结“筑堤换地”新建防洪保安工程典型。我省中小河道众多,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城镇沿江分布,人口密集,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区,防汛任务繁重,推广“筑堤换地”模式对加快我省中小河流的治理意义很大。五是股份制开发水利工程典型。继续总结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金新建股份制水利工程,解决骨干水利工程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继续落实产权明晰政策,搞好旱山村和灌区建设。在旱山村继续推行产权明晰政策,用政策调动农民修建利益直接的小微型水利工程,“短平快”地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灌区采取明确职责和权利的办法,不断完善和规范受益农民的参与积极性,确保灌区维修整治的投入。

(四)加大计量用水工作力度。在条件成熟灌区开展计量用水工作。都江堰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灌区支渠口计量用水,五年内实行支渠口以下计量用水,并相应完成工程整治配套,安装计量装置,实行按量收费。

(五)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动手,开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省委、省政府计划在9月召开全省由市级分管领导参加的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进行冬春修的战前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落实各级政府的监督职能和领导责任制,继续开展好宣传和竞赛评比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